领袖在濮阳(四)

回忆邓小平政委在单拐

1944年9月,邓小平等首长住在清丰县单拐村地主陈学修家里。那时,我给陈学修家当雇工。陈家大门朝西,是进三的大院,进了大门,是个坐北朝南的三合楼独院,由掌柜的住着;接连向东,又有南、北两个院子,首长住在北院,我住在南院,三院相通。住下三五天以后,首长和警卫员对我有所了解,有时还和我一起拉家常。

当时,我是清丰县东南十八庄(村)联防雇工主席。共产党的领导机关、部队(中共平原分局和冀鲁豫军区司令部)驻在这里,我心里很高兴。有一天,一个名叫田志书的青年战士和我闲拉(聊),我问他咱院住的究竟是哪位首长啊?田同志说:是邓小平政委。后来,才知道田志书就是邓政委的警卫员,还有个通讯员叫刘盟。邓政委住在北楼东两间,西两间住的是通讯员小刘。

宋任穷司令员住在东胡同永修家里。民运部长柴保忠、组织部长郭英住在陈月修家里。无线电台安在陈喜春家里,负责这项工作的是位女同志,叫孙敏过了十多天,邓政委叫我到他那里去。我到了邓政委的住室时,屋里已经坐满了人。邓政委热情地介绍,这是栗明山同志。接着,邓政委又向我介绍民运部长柴保忠、组织部长郭英等军队干部。最后,柴保忠、郭英二位部长补充说:“这是咱们的邓政委。”相互介绍后,柴保忠部长首先问我,房东陈学修的家庭成员情况,我汇报前,郭英部长解释说:“为什么要了解一些房东的情况呢?因为咱们的主要首长住在这里,弄清情况,是为了首长的安全,以防意外;同时,也便于开展工作;栗明山同志,你先介绍一下吧。”我如实地向首长作了汇报:“我住的这家地主共有六口人,老掌柜(房东陈学修父亲)的是个武秀才,现在78岁,吃饭不问事;少掌柜陈学修40多岁,好吃好喝吸大烟,流水脾气,不急不躁,不恶霸,跟官方没有什么联系。少掌柜的老婆是个农村妇女,她娘家弟弟叫张克成,是咱们的武委会主任。这家人对外没啥事。”我还说:“房东陈学修的近门侄子叫陈喜保,他家有70多亩地,只有母子二人,雇了个长工,一个做饭的。这家在村里不惹是生非,有时还有人欺负他们。”我又认真地介绍了东胡同的情况,那几家比陈学修家复杂些:“东胡同里有三个国民党员。一家地主,两家富农……”

汇报后,邓政委说:“你说的情况很重要。以前对你们不太了解,有些控制。今后,有事可以直接找柴保忠部长,他是搞民运工作的。你们是雇工、是贫农,是革命的依靠力量。咱们是一家人,有事多联系。”邓政委讲完后,已到吃晚饭的时候了。他让通讯员刘盟端来了饭菜,记得有三个菜:大虾仁、竹笋和瓜菜,还有馒头、大米汤。邓政委说:“菜不好。竹笋、虾仁是从山区带来的,瓜菜是你们本地的。一家人,不搞特殊招待,别客气。来,大家吃饭吧!”

有一天,邓政委和我在院子里促膝相谈。邓政委问我:“你家住哪里?家中有几口人,几亩地?”我说:“我家是栗留固的,父亲已去世了,剩下我和母亲。家中一垄地也没有。“

邓政委又问:“你一年多少工资,顾得住吗?”

我说:“顾不住。一年只有29块钱,只够母亲半年吃的,还得讨饭糊口。”

邓政委启发我,鼓励我说:“不够,就得要求增加工资,要和地主斗!”

“搞过一次增资斗争,失败了。”我接着向他说明了失败的原因,“你要求增加工资。地主就不用你。有的长工还搞明增暗退。像这村的长工李双林,白天开会增加工资,夜里地主陈庆仓找他,一听好话,又把增加的工钱退给了人家。”我气愤地说:“我们雇工会,想开除他哩!”

邓政委以亲切的语气教导我说:“开除,那不行。像李双林这样的长工,是属于没有觉悟起来。对这样的人,要进行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只有教育、团结、争取他们,而绝不能排斥他们。开除,会使我们失掉一个阶级弟兄……邓政委接着讲了对地主斗争的方法和策略。他说:“他们不用你们。你们要组织起来,他不用这个(人)得用那个(人),十八庄都联合起来,全区、全县的长工都联合起来,不增加工资,长工们都不干,他们就没有办法了。地主有那么多地,总得廂长工干活嘛。工钱多少,不能让地主自己当家,长工们也得当家。你是雇工主席嘛,要发动大家,组织起来,开展增加工资的斗争,肯定能取得胜利。将来还要搞土改,把地主的地分给贫雇农,耕者有其田,要彻底翻身做主人。今天搞增资斗争和减租减息,是为今后土改打基础的。”邓政委的亲切谈话,使我思想上存在的许多疑难问题得到了答案,坚定了斗争的决心,我感到浑身都是力量。

1945年农历正月初一,家家鞭炮齐鸣,大街小巷的灯笼照得全村通亮,人们沉浸在春节节日的快乐与幸福之中。“每逢佳节倍思亲",儿童团团长陈福卿、陈传章和姊妹团团长陈春芝带领儿童团员、姊妹团员三四十人,在大街正中石马台前集合,到邓政委那里去拜年。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唱着歌曲:“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

来到邓政委的住院,挤得满满的。当邓政委从屋里走出来时,大家一齐躬身施礼。儿童团长陈福卿高兴地说:“我们给邓政委拜年来了,恭祝邓政委新年好!”邓政委笑容满面,向大家挥手致意,并连声说道:“谢谢你们,谢谢你们,祝大家新年好!”还讲了几句鼓励青少年的话,然后让勤务员拿出许多花生、糖果给大家吃。当孩子们欢天喜地走出大门时,邓政委又挥手致意,表示热烈欢送。

1945年春节刚过,邓小平因工作需要(和其夫人卓琳等)离开单拐村到尚和二区的李家楼村(今属濮阳市区孟轲乡)李志训、肖风先家住了一个多月,在东干城村(今属市区孟轲乡)天主教堂组织召开了晋冀鲁豫边区参议大会,部署工作。之后,邓小平又返回清丰单拐村居住。

邓政委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他不断到大街上、田地里走走。记得有一天,他带着三四个同志来到东地里。见到村长陈成修正在犁地,他就带头拉起犁子来。事后,群众知道了,无不称赞。贫农陈秋柱说:“当大官的还给群众拉犁子,真是军民一家!古来少有。”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有一天,邓政委将我和陈成修、陈希春、陈庆行叫去,满怀胜利的喜悦告诉我们:“日本鬼子已经被我们打得无条件投降了。这是全国人民的伟大胜利,要组织单拐周围村庄的群众开会庆祝。在会上,雇工代表栗明山发言,农

民代表陈庆行发言,妇女代表由你们找个人。庆祝会一定要开好,你们研究研究,很好地组织一下。”当时,陈庆行推荐了大翟湾的翟翠莲代表妇女在大会上发言,并对她的出身、工作情况作了扼要的介绍,首长表示同意。

过了几天,庆祝会在单拐村东头大场上举行。周围十几个村子的干部、群众约四千多人和部队一起参加了大会(群众在会场北边,部队在南边)。会场上,人山人海,彩旗飘扬,锣鼓喧天,鞭炮轰鸣。主席台正中悬挂着毛主席、朱德总司令的画像。鲜红的党旗、军旗挂在两旁,台上就座的有地方领导和部队首长等十几位同志。

大会是冀鲁豫行署副主任贾心斋主持的。柴保忠、郭英二位部长讲话后,陈庆行、我和翟翠莲先后发了言。我记得宋任穷司令员也讲了话,最后是邓小平政委讲的。邓政委身穿灰色棉布军装,还有几个补钉,脚穿圆口布鞋,精神饱满,声调激昂地讲道:“我们坚持了八年抗战。现在终于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但是。斗争还没有结束,抗战的胜利,还不是我们革命事业的最后胜利。毛主席告诉我们,国民党蒋介石要抢夺抗战的胜利果实,内战的危险十分严重,我们务必做好自卫战争的准备,用战斗来保卫胜利果实,保卫革命政权。”邓政委的讲话像雨露一样滋润着每个人的心田,抗战胜利的喜悦,乐得人人心里开了花;邓政委的讲话,又像千斤重锤,字字句句震人心,更加坚定了我们跟着共产党继续干革命的胜利信心。直到现在,每当我回忆起那幸福的时刻,每当我回忆起邓政委那谆谆的教海,总感到无比幸福,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散会时,天色已经很晚了,邓政委又留我和几位群众代表一起会餐。虽然是很平常的几样菜,但吃起来却是那样的可口、香甜。

1945年秋,为了反对内战、争取国内和平和民主斗争的需要,邓政委等领导人离开了单拐村。但是,他那音容笑貌,在单拐人民心目中久久不能忘怀;他那联系群众、平易近人的优良作风,使单拐人民永远称赞不已;他传播给我们的革命思想,至今仍激励着单拐人民奋勇前进!

(摘自《濮阳市志》 果明山口述 傳梦经 任同学整理)

(来源:黄瓜花南瓜花)

Hash:d109afa09057169d7e58fc2375c0fa7e7cd6debc

声明:此文由 中部城市生活指南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