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西水坡:父系文明的重要源头

濮阳西水坡:父系文明的重要源头

史国强/文

伏羲像揭幕)

仲冬,正是周天寒彻的时节。早晨的阳光斜映着西水坡湖岸的疏林瘦树,远远望去,但见古城如黛,烟波凝冰。高大的牌坊前簇拥着一群红男绿女,有位老人正在讲述那遥远的故事……

华胥氏:华夏族的“老祖奶”

中国广袤的大地上,很多人尊伏羲和女娲是华夏族的老祖爷、老祖奶。其实,在伏羲、女娲以前还有一个华胥氏,她才是真正的华夏族的老祖奶。华胥氏之前的人们只知其父不知其母,生活在母系氏族社会

几千年前,黄河中下游地区泽薮众多,其中知名度最高的是雷泽。雷泽方圆数百里,囊括了今豫北、鲁西、冀南交界地区。古人认为“雷、龙同类”,所以后人也称雷泽为龙泽,说其中的雷神就是龙神。

古雷泽岸边生活着一个母系氏族部落,是以女性为主导的族群,首领是华胥氏。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说:“华胥之名当有所本,疑即《庄子马蹄篇》之赫胥氏也。”著名学者王献唐先生也说:“赫胥即华胥。”南乐县东北赫胥陵的两次科学发掘,虽然证明赫胥陵和陕西黄帝陵淮阳太昊陵一样,都是东汉大墓,但同时也印证了濮阳一带自古就有华胥氏传说的史实,一直流传着华(赫)胥氏活动的故事,有华(赫)胥氏的活动遗迹。西水坡南不远处有一座奶奶庙,传说就是华胥奶奶庙,庙院坐落在一条大沟里,那条沟名叫华胥沟。

华胥庙也好,陵也好,沟也罢,人们之所以尊称她是华夏族的老祖奶,是传说她生育了人祖伏羲。1987年8月,西水坡龙虎墓的发现,使人们又把世代传颂的古老话题重新翻拣出来,说起雷泽岸边的一系列耐人寻味的传奇故事,那就是——

“天上掉下个大脚印”

《竹书纪年》《诗含神雾》说:很久以前,一位名叫华胥的少女,在雷泽岸边看见龙走过的一个巨大的脚印,很好奇,就踩了上去。这一踩,她便怀孕了,后来生下了伏羲。这种“履迹”的传说叫作感生神话故事,反映了母系氏族社会的婚姻情况。其实,“履迹”是先民为了生殖繁衍而举行的一种祭祀仪式。

远古时期,部落族群中的首领都是大宗教主,或者叫大巫,具有绝对的权力。在特定的时日,大巫敲打着刻画有符号图画的骨板、陶制器皿等法器,口中念念有词,带领一队经过装饰打扮的女人围绕祭坛、神庙祈祷。排着队的女人须踩着大巫的脚印亦步亦趋,不能走偏或踩不上。大巫选择踩脚印最规范的女人进行结合交媾。这种现象,是远古时期生殖崇拜的一种形式,是先民对生殖、生育现象还处于蒙昧状态的一种带有祈冀目的的行为。史书记载中,除了伏羲之外,周部族的始祖帝喾的正妃姜嫄也是踩了大脚印而怀孕,生下了弃(后稷)的。

大脚印被称为“龙足”“龙脚印”,是因为当时的人们相信雷泽里面有龙神,认定龙有上天入地潜水的本领。远古传说时代的许多古怪故事,都有其所以滋生的史影。华胥氏踩大脚印而怀孕生伏羲,恰恰反映了远古先民看待生殖现象的真实状态。

人祖伏羲孕育在濮阳一带的成说,绝不是无本之木。所以有专家说:濮阳是“古代宗教圣地,华夏族的祖庭圣地和祖茔圣地。”可以认为,“龙的传人”说法的最早源头,最初的潜在因素在濮阳,伏羲是龙的第一传人。所以,在汉代画像石中伏羲的形象是人首蛇身,也称人头龙身。濮阳人认为蛇也是龙,称蛇为“小龙”。

世界上最早的皇陵在濮阳

三十年前,濮阳西水坡古文化遗址发现有蚌壳摆塑龙虎图案的神秘大墓,按照考古学的规则编为M45。M,是“墓”字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45是该遗址发现古墓葬数量的序号,俗称45号墓。龙虎大墓经碳-14测定,距今在6460±135年之间,考古界说墓主人应是6500年前的一位“人主”、“部落酋邦”的领袖级人物。多数专家学者认为墓主人应是伏羲,是遥远的人祖长眠在濮阳。

说墓主人是伏羲,不仅仅是因为大墓的文化现象,尤其是天文学方面的内涵与伏羲大帝的功业相契合,其文化积年也与伏羲大帝所生活的时代互为榫卯。如是观之,西水坡龙虎大墓就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真身王陵,是中华民族的第一真身祖陵。这里面关键的是“真身”二字,比炎黄二帝早1500年上下。现在已知的炎黄帝陵,其实都没有与之对应的“真身”!

近年来的古人类学研究,发现我国汉族大约有47%以上的人口来源于三个共同的祖先。通过人类基因组Y染色体检测,知道中国古人类在文明形成的前夜有三次呈星状的人口“大爆炸”,其中有一次是在距今6500年左右。也就是说人类早期的一个祖先与西水坡龙虎大墓是同时代。这就不能不让人把远古先民的三个祖先中的一个,与西水坡M45作对接联想。又由于伏羲和第一次人口大爆炸的时间、西水坡龙虎墓碳-14测定的年代以及大墓的形制、蕴含博大信息的特质极为契合,自然而然让人认为濮阳龙虎墓的墓主人很可能就是伏羲。

伏羲生活在以农耕为主的生态环境中,需要天文方面的研究和活动,所以测天授时、八卦推演就逐渐萌生。在长期“观天授时”活动的实践中,人们渐渐懂得了一些规律性的知识,提出了“天圆地方”的“盖天说”。伏羲族群的活动地域最初就应在今濮阳一带,西水坡龙虎墓南圆北方,就是一个典型的上古“盖图”,正合伏羲“负方州,抱圆天”的上古仪俗,又恰与伏羲创造“盖天说”的记载相合。伏羲“立周天历度”,《周髀算经》中的数据算得古人测量地点的纬度是35°20' 42",这一数据与濮阳的纬度35°42'的数据十分接近。这些只能是伏羲在6500年前的濮阳西水坡一带测量得出,其他地方不会测出这一数据。

至于像伏羲大帝这样的远古重量级人物的墓葬中,为什么没有一件像样的“宝物”随葬呢?且不论当时的埋葬制度与习俗如何,仅从墓葬形制及文化内涵来看,先民把整个宇宙都陪葬给他了,他还需要什么呢?

孔子说“王者始于东方”。他还说:“五行用事,先起于木。木,东方也,万物之初,皆出焉。是故,王者则之,而首以木德王天下。”这段话反映了初早时期的“王者”是居于东方、崇拜太阳的部族,实际上肯定了伏羲太昊氏族属于东夷族团的史实。羲和昊二字,都有太阳、光明的意蕴。2560多年前博学的孔子就不赞同伏羲生于西方的说法。伏羲氏族以24种飞鸟为图腾,居住地明显带有氏族信仰的痕迹。王献唐先生认定,濮水流域是鸟图腾文化的发祥地。顾颉刚则说舜所居历山、河滨、雷泽、顿丘以及夏朝的扈、雇古国都是鸟夷。济水、濮水流域是太昊伏羲氏族的发祥地,伏羲以龙纪官,以风为姓。风,就是“凤”,是以鸟为图腾。伏羲殡天,归葬濮水之阳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2017年6月,濮阳市文化、民政部门批准成立了濮阳市伏羲文化研究会,8月16日恰值西水坡龙虎大墓发现30周年之际,在西水坡东侧树立了汉白玉伏羲塑像,这在濮阳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开了历史的先河,客观上助推了西水坡龙虎大墓是伏羲真身王陵的可能性,对濮阳远古文化研究将逐渐形成一定的影响。如认定华胥氏还处于母系氏族时代,而父系氏族时代从伏羲始,西水坡龙虎墓是伏羲真身陵墓无误的话,那么,中原地区父系氏族社会的萌芽就从6500年前的濮阳一带逐渐开始了。

看有深度的原创好文章

Hash:ca4a58e0cb1f0d973c8458fff13db2caeaec3b3f

声明:此文由 濮阳说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