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第一章 众妙之门

众妙之门

原文:

道可道,非恒道,

名可名,非恒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

道是可以说的,但不是我们平常说的道理,道路这些东西。

可以给他取个名字,但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那些意义的名字。

天地出现之前什么也没有,当然也没名字,

当他产生了天地,孕育了万物,才开始给他取了名字。

所以,如果当你常常一直保持无欲的状态,你可以观到奇妙的景象,当你从无欲状态转到有欲的状态,你可以观到窍。

这两样东西只是是名称不同而已,他们是同时出现的,是一个东西。我们把他称为玄。

这是非常玄妙的世界,是我们通向玄妙世界的大门。

诠释:

道可道,非恒道,

道,名词,指老子提出的道这个名词,可道的道是动词,表示可以说的,非恒道中的道是名词,指恒久以来平常一直在用的道这个名词,常用的道这个名词是指道路或道理,但老子提出的道不是指常用的道理或道路这个意思,是指老子特有道,后文就反复说明什么是道。

名可名,非恒名。

名,名词,指名词,可名的名是动词,表示可以取名,非恒名中的名,名词,指不是恒久以来一直用的这个名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老子的第一篇开门见山告诉大家存在一个道,这个道和我们平常概念中的道是不同的,这个道是一个玄妙的世界,他诞生了我们这个世界的万物,没出现万物之前什么也没有,也没名字,当出现万物后,就给他取了个名字,叫做道。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人们可以通过无欲和有欲的状态窥探到这个道的世界,当人们保持一直无欲的状态,这个状态也是二十一章提到的“恍惚”的状态,可以看到很奇妙的景象,这个景象就是指“惚兮恍兮,其中有象”。当从无欲的状态转到有欲的状态,可以观到窍,这个景象就是指“恍兮惚兮,其中有物”。这样的状态不是很容易达到的。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此两者是指什么呢?就是指前面说的无欲有欲观到的妙景,他们是同时出现的,只是名称不同,都叫做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这个道的世界和我们的现在的世界不一样,他非常玄,玄之又玄,这个窥探的路径就是通过玄门,人是可以通过这个玄门进入这个玄妙的世界。

解释几个常用的名称入道,顿悟,得道,很多人都不能正确理解这些名词的具体含义,往往把它们作为一个虚拟的含义,其实它们都有实质。

谈起入道的概念,很多人没一个明确的概念,他们觉得自己研究过道德经,学习过很多知识,应该入道了吧!他们认为道是虚眇的,不存在的,只是存在主观意识中的。其实他们根本没明白什么是道,道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而又不同于我们这个世界的另外一个世界。如果通过玄门进入到道的这个世界,就叫入道。入道后有什么效果,老子在四十七章告诉了我们:不出户,知天下。入道了就会有大智慧。

顿悟和入道一样的意思,只是顿悟的人突然进入了众妙之门,从而开悟了。有了大智慧就会开悟。

得道就是通过自己本身的修养,把道的灵性物质收集到自己身体上,达到一定的程度,叫做得道,得道必入道难,得道后的效验也很多的。

道在哪里,我们怎么才能找到道?老子在十四章告诉我们道看不见,听不见,摸不着,因为道和我们不在一个世界。如果我们没办法证明道的存在,那是不是可以说道不存在呢?本章和二十一章给出了方法怎么证明道的存在,人和道的连接只有唯一的路径:众妙之门。这个众妙之门是隐藏的,看不到的,只有在特定的状态才能看到,这个特定的状态就是二十一章说的:恍惚,老子也说了,这些名词不是他发明的,是从上古一直流传下来的。

这个道到底是什么,请参考二十五章给出的定义。

学习道德经,我们可以得到什么

首先,第三章告诉我们可以身体变强壮

其次,第四十七章不出户,知天下,人会有大智慧,有了这个大智慧就有很多应用,可以治国,可以用兵

其三,第七章可以长生

微博:

微信公众号:活到150岁

喜欢就加我微信:bothsun

Hash:0c4108e587797c73ae06906793e74831229511a6

声明:此文由 活到150岁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