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0多年前的中国道德模范,竟然出自咱许昌这个地方!

河南鄢陵县的柏梁镇有一个村庄,他的名字一直让我困惑了几十年。这个村名叫做漆井。上学的时候,有个同学说他家是漆井的,我百思不得其解,不知道这个村的名字为啥叫做漆井。

后来,才慢慢地知道,漆井之所以叫做漆井,居然与东汉时期的道德模范陈寔有关。

不会吧,咱中国那么早就有道德模范了?是的,许言君估计,陈寔应该并不算是中国最早的道德模范,只不过他是去世后被后人尊称“文范先生”第一人吧。

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道德是引导人们追求至善的良师。那么,陈寔这位良师有什么故事和典故让后人口口相传的呢?

陈寔(104—187),字仲弓,谥号文范先生。颍川郡许县(今鄢陵县柏梁镇漆井村)人。东汉著名贤士,中国思想道德的典范。

据《后汉书陈寔列传》和嘉靖《鄢陵县志》记载:“有汉文范先生,颍川许人,鄢陵漆井村即其故宅。”唐《赵君墓志铭》写道:“西望漆井陈寔之仪犹在。”更进一步证实陈寔是鄢陵县柏梁镇漆井村人无疑。

陈寔少时家境贫寒,曾在县里做小吏,做事任劳任怨,且有志好学,受到县令的赏识,送去太学读书。后来,陈寔先后任郡督邮、功曹,深明大义,推功揽过,其高尚的德行为远近所叹服。

东汉嘉元时被司空黄琼选任为闻喜县长,后又改任太丘长。陈寔赴任时,一不骑马,二不坐轿,与书童为伴,徒步而行。一路上微服私访,体擦民情。陈寔以德施治,关心爱护百姓,临县有不少人因此要迁居到他管理的地方。陈寔一一劝解发遣回。老百姓有打官司的,县吏照例拘捕入狱。陈寔说:“讼以求直,禁之理将何申?其勿所拘。”司官闻而叹息说:“陈君所言若是,岂有怨于人乎?”于是,太丘县出现了“空牢无囚,境内无讼”的太平景象。

后来,沛国相违法征收赋税,加重百姓负担,陈寔无法阻止,便辞官归乡,隐居陉山之阳、小洪河源头处。一日晚,一小偷溜进他的家中,躲在屋梁上,等人休息后再行盗窃。陈寔发觉后,并不声张,而是把儿孙们叫到面前讲:“人当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迫于饥寒,随之为非,如梁上君子是矣。”盗惊骇,投地请罪。陈寔扶起说:“我看你的相貌,不似坏人,因生活困窘,不及依而为之。”遂赠绢二匹,送他回家。此事传扬出去,全县境内很少有偷盗之事发生。着便是梁上君子成语的来历。毛泽东读《陈寔传》时批注:要像陈寔教育小偷那样,肯定人在一定条件下是否可以改造的。

陈寔辞官归家那一年,家乡大旱,庄家颗粒无收。许县县令速写奏折上报朝廷。朝廷下拨一些赈灾粮食,每户只能分到一斛。陈寔事前将自己家中的铜钱运进官仓,每斛内掺进一捧铜钱发给百姓,以救助百姓。这便是麦里掺金的故事由来。

陈寔德冠当时,成为远近宗师的名士之首,荀爽、贾彪、李赝、韩融、王烈、管宁、华歆、邴原等名士领袖都曾向他问学。陈寔作为名士领袖的活动为各方所关注,按照贤人上应星象的说法,陈寔出行,据说掌管天文历法的太史从观测德星(木星,旧称主祥瑞之星)出现上也看出来了。

东汉后期,宦官弄权,大兴“党锢”,对名士进行迫害。延熹九年,李膺等200余人受诬为党人,被捕下狱,陈寔也在其列。其他人大多逃避求免,但他却说:“吾不就狱,众吾所恃。”大义凛然地自请入狱。第二年才遇赦出狱。建宁元年灵帝即位,大将军窦武谋除宦官,征调陈寔参与共定计策。但不久事情败露,窦武等被杀,宦官更大规模地缉捕党人,处死流放达六七百人。陈寔再受牵连,隐居在家乡的荆山。

党锢解除后,大臣们纷纷举荐陈寔,朝廷多次以公卿之位相召,但他都推辞了。中平四年,陈寔病逝于家中,享年84岁。各地赶来吊祭的有3万多人,大将军何进也遣使出席,为之刊石立碑,谥为文范先生。豫州刺史为其褒功,建庙、作谥封墓,图像百城,号召社会学习他。

后人们为了纪念他,为他建了一座祠堂,叫文范祠。因文范祠前有个井,井内漆以隔碱,遇上干旱的年月,只要在这里祈祷就会下雨。因此,此村就以井而命名叫“漆井”村,延续至今。

后来文范祠改为了文范学校。

尚书刘忍曾写有《漆井贤乡》诗为证:

青效七里太邱宅,碧井千年寒且深,

春晓桔槔无瓮抱,夜分风雨有龙吟。

花亭坐喜阴常覆,漆井行看土半侵。

祠下轩车频吊古,贤名讵共汲瓶沉。

赓鄢陵怀古

明焦玹

鄢邑登临思欲迷,当年城郭已知非。

名贤尚想因何在,华表空怜鹤未归。

漆井泉深遗胜迹,德星台古掩间扉。

题诗对镜多伤感,惟有青山共落晖。

鄢陵怀古

明薛瑄

马西来岁暮时,重过陈寔道旁祠。

星亭古留遗址,鸣凤声遥有旧陂。

Hash:dcbfaccace197b33563b225729debc787d917955

声明:此文由 许言絮语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