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遥|探古迹知史实之"晋祠太原王氏宗祠"

王姓作为中华第一大姓,从东汉至明清1700多年间,培养出36个皇后、36个驸马、35个宰相,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为显赫的家族。俗话说“君到山西来,才知故乡事”,山西可谓是中华民族最大的“源”,最早的“宗”,最深的“根”。对于王氏族人,山西太原更是他们的发源地,太原王氏是他们的开元始祖。

晋祠导游图部分(红色标志处为王琼祠)

在太原晋祠圣母殿的东南方,有一座不太显眼的小型祠宇,门额上也没有名称,横匾上只写着“山高水长”四个大字。如果不看旁边立的简介牌,真不知道此殿为谁而修。

▲王琼祠

这里供奉的主人是明代太原最有名的王氏族人王琼。王琼(1459-1532),字德华,号晋溪,山西太原县刘家堡村人。王琼幼时便有“神童”之称,22岁乡试中举,26岁明代进士,历成化、弘治、正德和嘉靖四朝。历任工部、户部、兵部和吏部尚书。与于谦、张居正被后世誉为“明代三重臣”。

▲“山高水长”匾额

王琼祠,修建于明嘉靖末年,原名“晋水贤祠”,王琼死后改为“王恭襄公祠”。在王琼祠前有两棵参天古树,是左雄右雌两棵银杏树,因生长特慢、寿命特长,被称作“公孙树”。门额上“山高水长”四字为我省现代书法家赵望进书写,亦行亦草,端庄清新。门前横跨晋水,有一座石桥,曰“仰止”。门额上的“山高”与桥上的“仰止”联系起来,不就是“高山仰止”?借此来赞誉祠内供奉的主人品行高尚。

▲王琼塑像

在祠内中央是一座通顶木龛,龛内供着王琼身穿官服的坐姿塑像。门旁左右各站立着三个手持兵器的男子塑像,据说是王琼手下总兵,这些都是明代塑像。在神龛两侧楹柱上,挂有王琼十四世孙王惠撰书楹联“举朝恟恟,谁知讨擒宸濠,此事已付王新建;公论啧啧,试看总督甘陕,厥功何知杨应宁”。

▲晋溪书院大门

在王琼祠的东边,就是晋溪书院。书院最早是王琼的儿子王朝立在嘉靖五年(1526年)为王琼建的养老别墅,命名为晋溪园。还没有等到入住,在平定西疆叛乱回京的第二年,王琼便去逝了。按照父亲的遗嘱,王朝立将晋溪园改名为晋溪书院,也就是太原县学堂,借以培养三晋人才。晋溪书院创办的几百年间,很多有名望的学者前来讲学,为山西培养了成千上万的人才,成为北中国最著名的书院。

▲院内侧墙壁上石匾

镶嵌在墙壁上的石匾落款为“王琼十四世孙王宪敬写”,时间是“丁丑秋八月”(1937年9月),与书院大门上悬挂的匾额完全相同。

▲太原堂

▲子乔祠

原晋溪书院经几百年岁月沧桑,已经破败不堪。1992年,在省市领导大力支持,太原王氏海外宗亲鼎力捐赠,社会各界筹资相助的情况下,海外太原王氏联谊后援会重修了书院。书院为两进院,坐西朝东,两院中间修建了王氏太原堂殿宇(象这样的堂号,全国分布有94个),在书院最西边修建了纪念王氏始祖子乔的祠堂--子乔祠。

“天下王氏出太原”,王姓虽然源流比较复杂,但现在的王氏族人都一致把太原作为发源地,把东周灵王太子子乔作为王姓始祖,是有它的历史缘由的。子乔是他的字,名晋,本姓姬,因直谏而被废为庶人,抑郁而死,只活了17岁。其子宗敬见诸侯争霸,王室日衰,自知国事没落,于是举家避祸于晋阳。世人以之为王者之后,故而称之为“王家”,遂以王为姓,太子晋便成为太原王氏始祖。

从魏晋到唐朝,王姓都非常显赫。北魏孝文帝将太原王氏定为天下四大姓氏之一,唐太宗制定氏族制时,太原王氏又被列为天下五大姓氏之一,因而太原王氏有“天下第一王”之称。当时的皇家都以和王氏联姻为荣。

▲子乔塑像

▲配殿内展品

在子乔祠内有子乔塑像,四壁绘有《太子晋史画》二十四幅。左右耳房供奉着太原王氏十八个分支的始祖牌位,左右配殿陈列着当代王氏后裔书画名家的作品和一些文献资料,壁上挂有王氏历代名人画像。

一九九三年七月,王氏宗亲的世界性联谊组织--海外太原王氏联谊后援会在太原成立,并且在晋溪书院子乔祠前召开了世界王氏宗亲恳亲大会。从此,晋溪书院的子乔祠成为天下王氏寻根探源、祭拜先祖的重要场所。

顺便说一下,在不远处的圣母殿旁,有一座台骀庙。台骀庙里供奉着中华治水第一人台骀,他也是张姓家族的三世祖,张姓族人到了晋祠必然要去台骀庙祭拜一下自己的祖先。

参观完王氏宗祠,对只有六字的王氏家训印象颇深。这六字家训是王氏后裔西汉名臣王吉,根据自身经历总结出来的:言宜慢,心宜善。简单的几个字,将做人做事的准则表述的明明白白,这也是王氏千百年来长盛不衰的原因之一。我们每个人都要领会其深刻内涵,以此为标杆,来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

作者简介:侯渊,忻州一中校友,现居太原,喜欢路遥取名博遥。

技术编辑:黄连

文字校对:鸢尾

Hash:211d67dae42e06b213e01c1f6f31d9ca82bd836a

声明:此文由 每日欣闻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