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看广平:探秘千年古村清漳

探秘千年古村——清漳

河北广平县有个很神秘的村庄,1300年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未解之谜:李白为何在这里驻足?隋开皇十六年设清漳县,唐会昌三年消失,建县247年的消亡之谜?名相褚遂良石龛墨宝之谜?杨泰残碑之谜?广平八蒸凉面起源之谜?民谣传唱之谜?让我们抽丝剥茧,走近千年之前的清漳。

01李白游清漳之谜?

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白因诗名卓著在南陵奉召入长安。,任为翰林供奉。由于玄宗常以文学侍从看待李白,李白并不满意,加之纵酒狂放,目中无人,短短三年,李白便被“赐金而还”。

离开帝都后,便开始了全国漫游之旅。唐天宝十一载(公元752年)春天,李白来到了如今的邯郸一带,而此时,他的侄子李聿,恰巧在清漳县做县令。千里之外遇宗侄,又有美酒可饮、美景可赏,心情不错的李白挥笔写下了《赠清漳明府侄聿》一诗。

《赠清漳明府侄聿》

李白

我李百万叶,柯条布中州。

天开青云器,日为苍生忧。

小邑且割鸡,大刀伫烹牛。

雷声动四境,惠与清漳流。

弦歌咏唐尧,脱落隐簪组。

心和得天真,风俗由太古。

牛羊散阡陌,夜寝不扃户。

问此何以然,贤人宰吾土。

举邑树桃李,垂阴亦流芬。

河堤绕绿水,桑柘连青云。

赵女不冶容,提笼昼成群。

缲丝鸣机杼,百里声相闻。

讼息鸟下阶,高卧披道帙。

蒲鞭挂檐枝,示耻无扑扶。

琴清月当户,人寂风入室。

长啸一无言,陶然上皇逸。

白玉壶冰水,壶中见底清。

清光洞毫发,皎洁照群情。

赵北美佳政,燕南播高名。

过客览行谣,因之颂德声。

李白桥和诗仙亭

02清漳县消亡之谜?

唐会昌三年(公元843年),建县247年,兴旺一时的清漳县被废,原因是什么呢?

唐李吉甫著的《元和郡县志》里只有寥寥几个字:“省、并入肥乡县”。为此笔者进行了一番探究。

首先是战乱。安史之乱八年,清漳县所在一带是主战场,使人口骤减。

其次是水害。清漳滨临漳河,毁于水灾。漳河如今也不复寻踪迹,但康熙年间,大臣李光地在《勘察漳河疏》中却提供了一些佐证:“臣等勘察广平县一带,土松河深,从来漳河迁移不定,开河则旋淤,筑堤则旋塌,询之乡绅士民,称不可筑……”。可以想见,唐中期以后,由于战乱人丁减少,生产力下降,清漳人再也无力修筑堤坝,县城被水淹毁。

秘密也许就在荒芜之下

清漳县的消亡之谜,还没有得出确切的答案,而村东古道旁边的一片荒芜之林又增添了几分神秘。答案,也许就在其下。

03褚遂良石龛墨宝之谜?

褚遂良(596-659年),字登善。唐朝政治家、书法家,褚遂良工于书法,初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褚遂良亦深悟二王行法,以虚运实、化实入虚,形成了既饶骨力、又丰神韵,瘦润华逸、清静刚毅的风格。

相传,褚遂良曾经为清漳崇福寺题字,后人把墨宝石刻在石龛上,后因战乱而流失。

石龛墨宝的复制品

褚遂良石龛墨宝,何时得以见天日?这个秘密,我们不得而知。

04杨泰石碑之谜?

“清漳村,始于唐,兴于明······”杨泰石碑的发现弥补了清漳历史的遗憾,残缺字迹解开了清漳的前世今生。

残存的杨泰石碑

杨泰是何人?关于杨泰我们还知之甚少,还有很多未知等着我们去探索。

05广平八蒸和凉面的起源之谜?

广平八蒸

相传,唐天宝年间,青莲居士李白探望时任清漳县令的族侄李聿。看漳水悠悠,帆船点点;望桑枝连天,屋舍俨然;观美貌赵女,漫行田间。大悦。

家叔诗仙来访,聿不胜欢喜,命杀猪、宰鸡为宴,然一锅一灶,一时难做多味美食,遂命下厨将鲜嫩之肉、时令菜蔬,和以茴香、花椒、盐等佐料,码入八碗中,上笼屉而蒸。未几,一灶而八味熟。酒过三旬,上四荤四素八碗菜。白举箸而食。顿觉荤者滑而不腻、素者微咸带香,只吃的大汗淋漓、齿颊流芳。问:此等为何物。聿曰:八蒸。白赞曰:八蒸味美不须扬,宴朋待客胜御汤。昼赏清漳胜景,夜品美味八蒸。后八蒸遂为土著宴亲待朋之佳肴,留香至今。

凉面

传唐天宝十一载(752年)春,诗仙李白探望在清漳县当县令侄子李聿,游历一天回到县衙,又热又困。下厨忙端上热气腾腾的面条。白皱眉苦脸到:天热嗓干难下咽。厨子一看,灵机一动,遂将面条浸入凉水中少顷取出,放上可生食的鲜嫩菜叶,辅以油、盐、糖、酱、醋、辣椒等,又送上桌。李白一看,面白如玉,菜色碧绿,扑面的凉气中还有各种香味,不禁胃口大开,连吃三碗,不断称妙。此后,凉面便成了当地人待客的必备主食。诗圣杜甫对凉面也情有独钟,曾作诗《槐叶冷淘》赞到:碧鲜俱照箸,香饭兼苞芦。经齿冷于雪,劝人投比珠。

06民谣传唱之谜?

相传唐朝时期,有一酸秀才赴京赶考途经现广平县清漳村(唐朝时设清漳县,诗仙李白的侄子曾任清漳县令)一带,见路边一块菜地里菜豇长得翠绿欲滴,一二八芳龄少女婀娜多姿,低头俯身持木勺浇菜,带头擦汗,恰好与秀才四目相对。只见那少女粉红桃腮,香汗如雨,更似雨中梨花。这秀才不禁被定住了,随口吟诗一首以赞少女道:

东丁庄,西丁庄。

南北吴村大庙上,

拐个弯到清漳,

清漳有个好姑娘,

有心把她拐走吧,

还怕路上闹饥荒。

少女闻听一笑,继续低头舀水浇菜。秀才愈发张狂,正在得意之际,猛听一声断喝:“孬种何出此言!”少女的老父亲荷锄手持旱烟袋冲秀才而来,这酸秀才虽说才疏学浅但脑官儿挺机灵,急忙上前深施一礼说:“老伯,休要恼怒,方才是您老人家眼花耳背听错了,想我秀才乃识书答礼之人皆敢胡来,我见你家的菜豇长得实在好,遂作诗一首,您切慢慢听了:

东丁庄,西丁庄。

南北吴村大庙上,

拐个弯到清漳,

清漳有块好菜豇,

有心把它偷走吧,

还怕路上压得慌。

老汉一听,怒气全消,随口道:

要不是你小子改嘴快,

回头给你俩烟袋!

民谣传唱了多久?一千年?不知道。如果真是千年,那么民谣提及的村庄也就意味着千年之前就存在了,而关于他们的消亡,我们又有几个人知道呢?

广平新八景之《千年清漳》 作者:赵凤山

Hash:484c04eecdb542259daeee9cdc53d74bdc30ed01

声明:此文由 广平融媒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