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厦门无人问津的城中村、小渔村,如今店租高达10万!爆红背后,它演绎百年变形记...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种曾厝垵

Nov.27

2020

+

by: 七月

说起曾厝垵,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游客如织的网红地、本地人鲜少去的美食天堂,还是每座古厝都是一段历史的“中国文艺渔村”?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种曾厝垵。

在十几年前,这里不过是厦门海边的一个小小渔家村落,如今,走在风景如画的环岛路上,这里早已经成为这条路上不可或缺的风景。

在厦门你随便问一个人,恐怕没有人不知道曾厝垵的。

自带流量,却也饱受争议。这里是城市文青聚集地, 永远不缺蓝天白云 海风,不缺拉着行李箱的游人,更不缺美酒和故事...

1/3

曾厝垵:枕着文艺看渔村

“95年刚来厦门,曾厝垵就像我们农村,两车道柏油路,两边都是农田,菜地,当时房子很多都是一层石头砌成的四合院,到处可见石材加工厂…”

“小学放学时常常跑去曾厝垵的海边,看渔民打渔归来,现杀现卖。”

“02年去 曾厝垵,那里尘土飞扬...”

众所周知,在成为文创村之前,曾厝垵是一个安逸的小渔村。据《拥湖宫碑记》记载:宫原建于元代,系曾家始袓光绰因兵乱率亲族由江苏常熟县到此避难而定居,初名“曾处安”。

曾处安从何时转变至曾厝垵已实难考,但通过老一辈人的口口相传,以及文字留下的线索,我们依然能从中探寻到一些关于曾厝垵的往事: 很早很早时期的厦门虽然只是悬孤海上的一片荒野,但确实能够偏安一隅求得安宁

所以当开基始祖曾光绰看到曾厝垵北面绵延的丘陵,足以抵挡凛冽的寒风,南面隔海与南太武相望,一派海阔天空,眼前是金黄色的沙滩和海湾时,当即认为这里是农耕渔猎的好地方,便决定在此开荒拓土,创建家园。

图源网络

这也是为何长久以来,曾厝垵一直保留着“男渔女耕”的生活方式。

而也正是天然良港的自然优势,使曾厝垵与航海贸易有着很深的渊源。厦门港是最早设立的港口管理机构,到了明朝福建海澄月港开往东南亚的商船都需经过曾厝垵出洋。慢慢的,这里造就了一茬茬以曾国聪为代表的曾氏先辈们出海岛,下南洋,曾厝垵也因此成为一个典型的侨乡。

"

引自鹭客社:曾国聪三兄弟在印尼从事海参大米、布料等生意,成为行业的龙头,创造了商业的财富帝国。如今在厦门,没有人知道曾国聪,但肯定听说过厦门百年老牌影院---思明电影院,就是曾国聪回国投资兴业创建的。

据说上世纪20年代,曾国聪拥有了中国南部最大的钱庄,是厦门“四大家族”之首,在厦门投资,开设工厂,修建码头、修筑公路、兴办商场,几乎拥有新华路一整条街的物业。

曾厝垵历史发展过程(图片来源:共同缔造工作坊厦大团队成果)

"

地理位置造就的,不止是侨乡曾厝垵,还让这里成了一处战略要塞。

厦门市历史上第一座官办机场,就是曾厝垵飞机场,后因抗日战争局势紧张,当时的海军部决定裁撤海军航空处,同时曾厝垵飞机场被废弃。而侵华日军占领厦门后,改在高崎建设新机场,也就是现在高崎机场的前身。

优势固在,但这些因素也制约了曾厝垵的发展:大山包围,陆上交通十分不便。据李氏族人回忆,李氏宗祠前原有一条小河直通厦门湾,先辈们大都坐小船到海边,而后到厦门市区,从陆上到厦门城内还需翻山越岭。

上述所列的种种,好像和现在的曾厝垵很难画上等号,而这一切的变化,其实是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开始的。

那时厦门掀起了公路建设热潮,曾厝垵路就是其中一条。2000年,环岛路开通,交通因此而便利,傍海而居的小渔村迎来了更多的游客。

渐渐的,不少曾经的渔民在禁渔之前就盖起四五层的楼房,租给厦门大学的学生,以及世界各地初来厦门急需落脚的人。这里开始有广告人、工程师、画家、雕塑家、大提琴手,还有民工、饭店老板、老师、医生和女服务员。

而随着2006年厦门岛内宣告全面退渔,大批文艺青年及“穷游”背包客涌入,并以此为据点给这个小渔村染上了不一样的色彩。

2/3

曾厝垵:海风向左,浮华向右

“我曾试着拿着十年前在曾厝垵走街串巷拍的照片,打算找到同一个场景,再拍一张照片。但现在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能闻到烤串的香味,听到数钱的声音。”

“十年前,我的老房东曾阿清和家人在自己家的院子里。十年后,曾阿清站在同样位置。他靠收房租,衣食无忧。”

“二十几年,阿川海鲜排档只是环岛路海滩上一个小餐馆,如今也做大做强了,成为曾厝垵餐饮业的龙头标杆。”

如果你在厦门待过那么些年月,你就会知道,2010年前的曾厝垵,曾经真的安安静静,是一个没有一点喧嚣的小渔村。

而从2003年,原曾厝垵村委会便实现了“村改居”的转变,成功转型为城市社区,其特殊之处是,土地性质仍属集体所有,这为渔村发展留出了灵活空间。

如今的曾厝垵,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成了厦门旅游的又一张烫金名片。据统计,曾厝垵年游客接待量1500万人次,最高峰的时候,占地仅0.33公里的核心商业区一天就迎来游客12万人次;300多家民宿,6000多个客房,一晚上会住一万人。

说来惭愧,如此声名远扬的曾厝垵,小鱼君一直因为外界的各种评判没有认真看过。而这次前往曾厝垵,是小鱼君来厦几年,第一次真正且认真地走完曾厝垵。

从轮渡码头坐上公交车,过了厦大白城,沿着环岛路,不用几站地就来到了曾厝垵了。这一段路真的很美:粉色和房子和蓝色的房子中间,取了一块最美的海,在每一刻每一秒变幻着不同的色彩。下了车之后,如果你跳上石头矮围墙上站一会儿,看怒气冲冲扑过来或是一退千万里的海,你一定会爱上它。

曾厝垵很美,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几年确实被不少人诟病存在一些问题,如商业气息过重,人满为患。

尽管如此,仍阻止不了大批的游客前往 曾厝垵,这里的游客量一到节假日就暴涨。而游客红利带来的结果,就是这里店铺的 租金也越来越高。

曾厝垵公交站旁,沿着路边一带的每一家店铺,租金都价格不菲。正新鸡排小小的一个门店,月租金就要6万起,而稍微大一点店里能坐得下人的,租金都是十几万起。

虽然如此,但小鱼君却认为,不该因为这些让你错过曾厝垵的美:这里涂鸦、彩绘、店招等产生的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会使人忘记它曾经的城中村身份。

曾厝垵最狭窄的地方几乎可以用羊肠小路来形容,但是,你在曾厝垵却看不到一栋高楼,在密集的民居里,曾厝垵藏着厦门人的风情和浪漫,曾厝垵弹拨着无数造访游客们的心弦。

国办街、教堂街、中山街、文青街、旗杆内街组成的五街十八巷条条相连 ,各有各的特色,美食小吃、文艺小店、清吧民宿等穿插其中,让人眼花缭乱。

这里可以很静谧。穿梭在小巷里,你会获得闹市边缘处的一份安静:看老爷爷老奶奶的生活方式, 客栈一角静卧着一辆锈迹斑斑的单车,绿植繁盛中一丛盛开的芬芳,不完美中有真实的生活,这一切都好过于人山人海中拥挤而过。

这里可以很热闹。玲琅满目的个性小店,天南海北小吃摊,以及各色的家庭旅馆,构成了如今的曾厝垵。

这里有雨天不开门的“晴天见”,有打开窗就收下一扇海的“蓝色小屋”。路过的墙面都被涂鸦,连防火栓也被涂上彩绘。

村委会的告示栏贴着微电影的演出海报。天南地北的年轻人戴着草帽、穿着长裙、拖着皮箱、拿着地图,用惊喜的眼神打量着这里的房前屋后,而他们也成了曾厝垵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这里还可以很治愈。走在街头,你可以试着和迎面走来的陌生人打个招呼,或许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回馈。

如果走累了,就去一路之隔的海边安静坐着,听听海的声音,让想象力四处流浪。也可以骑单车吹海风,光着脚在沙滩拣贝壳,找人随意聊天,听木吉他弹唱,一个人发呆,看夕阳数星星……

都说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你还可以去福海宫后巷靠近碧山路的菜市场,看看这里卖菜、买菜的人们,满满当当地充斥在一部分巷子里,熙熙攘攘。

说真的,如果你不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来这里,那你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这里虽偶尔会踩雷,但也没有那么不堪,至少小鱼君在转角遇到爱吃到的海蛎煎,就很美味,至此都念念不忘。

3/3

曾厝垵:多元而又包容的渔村

“在曾厝垵有一座叫‘ 福海宫’的宫庙,里面供奉着妈祖圣母和保生大帝诸神。每逢重大节日,村里的戏台也会咿咿呀呀唱起歌仔戏。”

“不同的宗教信仰,在曾厝垵都能找到自己的归属...”

虽然如今再也不见那些打渔归来的渔民,鲜少见到树下乘凉话仙的村民身影,再也闻不到臭臭却又有点想念的鱼腥味。

但生活在这里的人,很多都不曾改变:比如包容、相信并努力。

世界上很少有这样一个村落像曾厝垵一样,会包容如此多的风俗信仰: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四教,更有厦门独有的民间圣妈崇拜,据传还有伊斯兰教,如此小的村落其宗教种类如此齐全,这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让人啧啧称奇。

曾厝垵的庙宇众多,每座庙里供奉的佛都不一样,如圣妈宫、拥湖宫、瑶池宫、福海宫、文灵宫、启明寺、太清宫等...

“福海宫”的宫庙时常会有活动,晚上这里也成为文艺青年们的最爱。他们时常和村民一起坐在石头长条凳子上看戏,旁边就是黑茫茫的大海。天地之间,坐看古人的悲欢离合...

而位于教堂街与文青街的交叉口的曾氏宗祠,则是曾氏家族的前世今生和精神殿堂。管理房将其保护性改造成曾氏博物馆,曾氏子孙后代和国内外游客将可以在这里了解曾氏家族的前世今生。

在曾厝垵,建筑也都颇有特色,不论是红砖古厝和南洋风格的“番仔楼”,都书写着华侨遗风,随处可见的铁花和瓷砖也为这里平增了一份感觉。

独具闽南特色的燕尾脊、斑驳古朴的红瓦顶、镂空深邃的窗棂格……在曾厝垵文创村的大街小巷里,散落着不少被岁月“尘封”的闽南古厝。在经历了数百年的沉寂后,如今,这一栋栋看似破旧的古厝,以全新的面貌向人们讲述着光阴的故事。

中西的融合,在曾厝垵也随处可见。这里有一座基督教教堂,每逢周末都有许多国内、外的基督徒来这里敬拜。周日的早上,走在村中,常常可以听到唱诗颂赞上帝的合唱声。

关于曾厝垵的故事,还有很多。虽然曾经记忆里的东西逐渐被替代,熟悉的海腥味一去不返,也没有了可以藏匿的巷落,海滩边上晒着的渔网变成了贩卖游玩用品的小摊。但繁华背后的曾厝垵,同样默默坚守着她的韵味,不被冲散,让其渐渐地淌在时光里,愈久愈醇。

想起一位做民宿的朋友的话,一个好民宿的关键是“在地化”,让建筑跟当地的风土人情融合,包括原住民。

或许也正是因为庙前空地上泡茶退休大爷的模样,隔壁的烤肉和酒吧才变得更有意思吧?如今的曾厝垵才有其独特的韵味吧?

所以如果你曾对曾厝垵有偏见,不妨换个角度来看看。如果你厌倦了这里的文艺气息,不妨去寻访曾厝垵渔村的人文生活。

泡一壶清茶,坐在老藤椅上,头顶瓜果两三,稀稀疏疏的阳光泼洒在身上,鼻尖是海边吹来的味道,生活之于曾厝垵,是一份舒适,一份自得。

┃图文来源:小鱼网原创,部分资料参考鹭客社、曾厝垵

┃转载授权请联系微信号:daydayxiaoyu

《抬头就看见那一抹厦门蓝~》

Hash:f5a88136456bd332b82262ffdf609ababdd8f58c

声明:此文由 小鱼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