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里的庐山三大名寺与五大丛林

庐山

是一座宗教名山

千百年来

庐山与宗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高僧名道辈出

信徒云集

宗教的兴衰沉浮

极大地影响了

秦汉以后

庐山近两千年历史的面貌

佛教为例,东晋、南朝时期,庐山便已发展成为南方佛教中心和译经基地。“庐阜招提三百所”、“僧居五百住庐峰”、“庐山到处是浮图”、“山游不见发人”......都是对庐山佛教兴盛情形的描述。

这里高僧大德辈出、名寺大院林立、佛教各宗派并存、禅学佛理丰富。尤其以三大名寺、五大丛林最具代表性。

庐山三大名寺

西林

公元377年,以清散之风著称的名僧慧永自襄阳南下,途经庐山,受到江州刺史陶范的优待。陶范在庐山北麓香炉峰下为慧永建造起一座“长廊绕涧,斜砌环池”的西林寺,供其安禅弘法。

慧永三十六年如一日,“迹不入俗,影不出山”,终年布衣素食,清心克己,敬重香客,语不伤物,自身修养达到很高境界,开创一代禅风。

进入唐宋,西林寺受到朝廷高度重视。唐玄宗敕建石塔,赐田百顷,给予免税权;宋太宗赐寺以“太平兴国乾明禅寺”额,西林为禅寺肇基于此;宋真宗景德年间,敕建殿宇廊庑,西林寺达到鼎盛时期,成为海内归一的名寺,被誉为“庐山北山第一寺”。

名人雅士或游观,或憩止,挥洒笔墨,在西林寺留下了许多咏怀之作。其中,以宋代大文豪苏轼的《题西林壁》最为知名。“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东坡的千古名句,惹得群峰万壑间从此飘荡起说不尽的禅趣。

庐山三大名寺

东林寺

日升日落间,东林寺的晨钟暮鼓已经响彻了庐山北麓1600多个年头。这里是“佛教中国化”的基地,是“中国佛教化”的起点,是佛教净土宗的祖庭。

公元386年,久慕慧远大师之名的江州刺史桓伊在西林寺的东边为慧远建造了一座寺院,名为东林寺。佛学宗师慧远在这里卜居三十六载,直至圆寂,完成了古印度佛学渐进为中国佛学的一次伟大过渡。

慧远是“中国佛教化”和“佛教中国化”的第一人,是大乘般若学的倡导者和集大成者,开创了念佛法门,是净土宗初祖。

他在庐山授徒弘法,写下了《沙门不敬王者论》、《明报应论》、《三报论》、《沙门袒服论》,就“因果报应论”和“神不灭论”进行了集中论证和精辟阐发,独具一格地提出了“形尽神不灭”和“法性论”的佛学理论。这个观点,影响深远,直到如今。

东林寺铜塔

东林寺自慧远创构以来,历千余年名声不衰,“钟磬之音不绝”,文人墨客、香客居士纷至沓来,留下了灿若繁星的珍贵文物和古迹。

庐山三大名寺

大林寺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这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脍炙人口的咏桃花诗,诗中所提及的山寺便是庐山山上最古老的梵刹——大林寺。

公元390年,慧远大师高足昙诜在庐山山顶大林峰建大林寺,开讲佛法,用心精勤,五十年不衰。大林寺四面峰环,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清野脱俗,“若别造一世界者”,实匡庐间第一境。唐以后,大林寺迭遭灾祸,南宋初、元末、清嘉庆时“数毁于火”,僧遁寺荒,其间虽有复建,但规模始终未能超过唐代。

1922年,为推广世界佛教盛意起见,佛教界享有盛誉的太虚大师等在大林寺寺址附近仿照西式建筑构建了讲经堂,随后建楼房五间,大林莲社及放生池等,连续几个夏天讲经于此。

1923年,有中、日、英、法、德、芬兰等国佛教代表参加的世界佛教徒联合会在大林寺召开,揭开了中国近代佛教史上重要的一页。

1926年,弘一大师应邀来此参加金光明法会,在法会期间完成了“毕生写经之冠”——《华严经十回向品初回向章》。

1961年,庐山修建如琴湖水库,大林寺淹没于湖底。

庐山五大丛林

归宗寺

归宗寺建于公元340年,是庐山自古以来见诸史载的第一座寺院。旧寺山门上大书横额“江右第一山”,便是归宗寺悠久历史和辉煌时期的见证。

相传,时“书圣”王羲之浔阳,在庐山南麓金轮峰下建起一座别墅,作为养鹅习字的居所。东晋时有舍宅为寺的风气,王羲之离开庐山时,便将别墅舍给西域高僧达摩多罗为寺院。

王羲之洗墨池

归宗寺背负形状如轮,有号称庐山“第一峰”的金轮峰,峰上原有佛陀耶舍所建的舍利铁塔,为庐山最古老的铁塔,与东林寺金刚铜塔并称“庐山双美”,后遭日军炮毁。

归宗寺舍利铁塔

归宗寺古樟遍地,翠竹丛生,景色秀丽奇特,寺后有玉帘泉瀑布,蔚为壮观。

庐山五大丛林

秀峰寺

秀峰寺原名开先寺,建于公元951年,,云门宗高僧辈出。据史载,南唐中主李璟在未登帝位之前,于庐山南麓鹤鸣峰下筑读书台栖居读书。当他离山赴金陵登基后,觉得在读书台的几年并没有白费光阴,学到的一些韬略与诗文助他顺利地登上了帝位,遂将读书台施舍为寺院,并取名开先寺,意思是这个读书台开了做皇帝的先声。

公元1707年,康熙皇帝巡江南,召开先寺主持心壁禅师同行,亲加抚慰和礼问,并御书“秀峰寺”匾额相赐,开先寺由此更名。

秀峰寺古碑刻在庐山诸刹中首屈一指,除了康熙御笔碑刻,著名的有唐代石刻观音像、颜真卿《大唐中兴颂》、黄庭坚《七佛偈》、王阳明《记功碑》以及米芾的《第一山》等。

庐山五大丛林

栖贤寺

栖贤寺建寺始于南齐永明七年(公元489年),由咨议参军张希奏置,初名宝庵寺。唐代诗人李渤初在白鹿洞栖隐,后迁隐至栖贤寺。

观音桥

寺旁有“茶圣”陆羽品评的天下第六泉——招隐泉;以奇胜著称的庐山栖贤谷静伫于后;碧绿深幽的玉渊、金井二潭集聚于侧;宋代所建观音桥被誉为“南国桥梁明珠”,桥身用巨石首尾相接,凹凸相楔,构思奇巧、鬼斧神工;历来被誉为“天下之至观”,“揽胜者所乐道”之区。

五百罗汉图

清代画家许从龙历时六年绘制而成的两百幅《五百罗汉图》是庐山的“镇山之宝”,最初便供奉在栖贤寺内。

庐山五大丛林

万杉寺

万杉寺坐落在庆云峰下,建于梁代,唐代名曰庆云院。宋真宗景德年间,僧大超来寺住持,持之不懈,坚忍苦行,在寺周围“手植杉万本”,使庆云院成为“门前松径深,屋后杉色秀”的清幽禅宇,声名远播。宋天圣年间,仁宗皇帝赐名“万杉寺”,并御书“金佛宝殿”匾额。

顺治年间,被誉为“禅宗最上中之最上者”临济宗三十三世僧剖玉入主万杉寺,大力开讲,悉心收徒,整饬禅林,名震山南。万杉寺成为了临济宗的重要弘法基地和代表性禅宇。

五爪樟

万杉寺以万本青杉著称于世,几株巨樟,大可合抱,尤其以生出五干的“五爪樟”最为珍奇。

庐山五大丛林

海会寺

山东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这是李白所写的庐山五老峰诗。从海会寺仰望五老峰,“苍颜嶙峋,如金芙蓉上矗青天”,是观五老峰远景的最佳视角,也最能体会“青天削出金芙蓉”的诗境。

海会寺背山面湖,形胜极佳,于公元1618年建寺。同治年间,高僧海印来寺驻锡,海会寺香火鼎盛。彼时佛殿宏敞,藏经阁华丽庄严,寺田三百多亩,山场广大,以风景绝胜、殿宇巍峨、富足繁华而著称。

海印弟子普超和尚历十五寒暑,“劙掌刺血”而成的八十卷本《华严经》,被视为佛界珍宝,藏于海会寺藏经阁,许多军政要员及知名学者皆登寺“拜观血经”。

— END —

编 辑 | 李剑涛

审 核 | 余 琳

Hash:4d4e144b8a7cc5aedcecd34bc5082e28be03de9c

声明:此文由 庐山风景名胜区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