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神话与绍兴禹迹·其二

大禹陵禹庙全景

在上期中,我们讲到了绍兴涂山、禹余粮这两个禹迹及其背后的神话故事。

而会稽山作为大禹的葬地,如其主体建筑禹庙,已承续有四千多年,可谓与夏朝同老。在这方土地上,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亦有大禹神话代代流传着。

鸟耕

鸟耕在大禹相关的神话传说中又称“鸟田”,关于它的具体含义,共有三种说法。

教民鸟田

一是“教民鸟田”,《越绝书》曾讲到:“(大禹)无以报民功,教民鸟田。”意思是大禹感念越地民众为治水工程出了大力气,因此教他们如何驱使鸟儿来帮助耕耘田地,这里的“鸟田”指的便是“群鸟耕田”的意思。

后来东汉王充《论衡》一书中,将这种大禹驾驭群鸟为之耘田的神秘力量,解释为一种自然现象:鸟田之鸟乃是一种候鸟雁鹄,一到季节,雁鹄南飞,啄食于当时南方沼泽泥地较多的绍兴,确实起到了疏松土质的作用。

人们看到鸟儿定期啄食杂草,便认为是天降祥瑞之象,遂称之为“鸟田”。

王充 ↓

雁鹄 ↑

第二种则是说大禹葬于会稽山,常有鸟雀飞来为之除草,春天拔掉草根,秋天啄去一些污秽之物,相当于现在的“扫墓”活动。

最后一种说法则认为,“鸟田”实为“岛田”,古人写字时不太注重字形,将“岛”写作了“鸟”,而原来的“岛田”指的是把岛开辟成田。

虽然对于鸟耕、鸟田的解读各不相同,但是《史记•夏本纪》曾引《地理志》曰:“会稽山山上有禹井禹祠,相传以为下有群鸟耘田者也”,故鸟田神话发生的背景地点,即是会稽大禹陵一带。

如今这里已看不到当初的“鸟田”遗迹,但是有山有水、绿荫繁茂、辟有花田,依然是一片风景如画的宝地。

梅梁

禹庙

千百年以来,重修、翻新过多次。而在禹庙数度修缮的过程中,也曾流传出趣味横生的神话。

《越绝书》中说,夏朝时,少康立祭拜大禹之祠于会稽山的禹陵,后来南朝梁的统治者敕令部下翻修旧庙。

眼看庙宇焕然一新,修建之业即将功成,却惟欠一段顶梁柱。正当施工人员一筹莫展时,突然风雨大至,从庙外的湖中飘来一根巨木,大家把它捞上来,发现正好能作顶梁之用。

史书记载

▲当年飘来梅梁之湖——今日禹池

后来大家便称禹庙中的这根顶梁柱为“梅梁”。为使大禹能够在会稽山下安眠,让后人安心祭祀,就连上天似乎也在为建筑禹陵帮忙。

这个传说在南北朝时期的《述异记》卷上中有衍生记载:“越俗说会稽山夏禹庙中有梅梁,忽一春而生枝叶”。意思是,作为禹庙顶梁柱的梅梁在某一个春天,突然枯木发新芽,长出了枝叶。

↑ 钱泳

↑ 《履园丛话》

在唐宋时期,“梅梁”更是被作为典故而频繁地出现于诗词之中,不少诗人寻至大禹陵,想要一睹此梁柱之真容,因此清代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禹庙梅梁,为词林典故,由来久矣”。

“梅梁”之迹现亦不可寻,惟有肃穆大殿,引人追思不止。

Hash:a6f7df6f8a4f9b82463718dc44ea995d002d5bdc

声明:此文由 会稽山景区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