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京北第一门户”,紧贴北五环,通往居庸关的必经重镇

话说某年春暖花开之际

乾隆微服出游

一行人出圆明园

清河沿河而行

一路水清潺潺

桃花点点,满眼绿野青禾

只见乾隆一行穿街入镇

站在一座石桥

远眺西山如黛,近看店铺林立

一派淳厚祥和之象,心中甚喜

便脱口吟唱道:

始发清河道

将为塞上行

看山青觉近

问路景如迎

——《清河道中》

这个让乾隆诗兴大发的小镇

便是清河镇,因坐落于清河之上得名

清河镇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东部,紧贴北五环,是北京通往南口、居庸关的必经重镇,素有“京北第一门户”之称。

由于地处京北交通大道的咽喉,曾是北京地区集陆路、水路、铁路于一地的古镇。

历史上的清河两岸水患频发,民不聊生。

元世祖忽必烈采纳郭守敬建议,疏通了河道,使水患变水利

这里自汉代起就一直是军事重镇。

明清时代,清河成为了漕运军饷等物资的主要水道。

因水路和陆路交通便捷,逐渐形成清河水旱码头

全盛时河面停泊舟船百条,宛如江南水巷之景。

早年间,清河买卖街设有“街楼”。

几乎家家开店、户户经商,更有“清河乃一小镇,有城墙卫之”的记载。

虽说南北二里有余,东西一里不足,各家商号却是一个挨着一个,造就了清河古镇“一街九井十三庙”的繁盛。

说起京北城郊的集市,不能不提清河镇的粮市。

粮食交易为主的清河集,在京北方圆几十里地是出了名的。

十里八村的乡亲们都喜欢到清河赶集,就像城里人爱逛厂甸一样,“风气近于京师”。

赶集的人中,有卖五谷杂粮的,有卖针头线脑的,有些走街串巷的手艺人,在街边招揽生意。

那些要出售粮食的农户,只有抹黑起早才能在集上占个好位置。

这些农户大多有自己的老主顾,后者是专门从事粮食收购的粮铺。

那时候粮铺专门有一拨人搞粮食交易,他们先到北平城里或西直门打听好当日行情,作为讲价的依据。

一般,清河的粮价都比北平城里低。

粮铺收购后,大批集中运往北平城里更大的市场、粮行、粮铺。

由于差价可观,在清河街上的粮铺也就越来越多了。

清河粮铺最初多为山西粮商经营,后来有山东粮商加入,各自又以裙带关系从原籍招募人员。

山西帮以经营西北杂粮为主,磨制伏地面或杂粮面零售。

山东帮多带油盐粮柜,主营米面,兼营油盐。

在庄稼收获季节,两大商帮会在各自地域收购粮食,再通过各自的粮道集中运往清河主店。

后来山东帮在清河粮业中占了上风,成了京北粮食行业中的一股重要力量。

本文内容摘编自《京北畿甸清河镇》

清河是流经京北的一条河流,清河镇是因河以名的一座京郊畿甸,穿镇而过的通衢古道,为清河留下而来太多的过往。

清河镇既不是十足的都市,也不是纯粹的农村。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一辈又一辈的清河人繁衍生息。

从洪荒之地到聚落成村,从秦汉古垣到御路石桥,从制呢老厂到清河新城……绵延不断的时空岁月,拼接出一幅清河历史的长卷。

本书是一部记录清河地方文史的专著,最大程度地展示了清河的历史原貌、买卖街的辉煌以及坊间的民俗民情。

学苑出版社 | Book_001

版权合作请联系xiaozi0329(微信小编)

投稿邮箱xueyuanwd1127@163.com

Hash:47f7be2c814a56fe1fbe47650bf2b7012f3abaec

声明:此文由 学苑出版社官方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