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徐闻港/西行文化

徐闻港,即徐闻古港遗址,位于徐闻县西南五里乡的二桥、南湾、仕尾村。从六十年代起,徐闻西南沿海以大黄乡华丰岭为主的村庄、田野发现大量汉墓群,出土大量陶器、钢铁器和珠饰。据《汉书》记载,徐闻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近年来,大量考古工作证实,现在的湛江徐闻县就是徐闻港所在地。

徐闻地历史悠久。在禹贡时,属天文牛女之分野。夏朝分九州,徐闻地属扬州的南境。商时,属百粤。周朝地分五服,徐闻誉为荒服之地,称南服,属南越。春秋战国时属楚国

徐闻港港口正南,列竖三个小岛,如三扇大厅,系天然良港。近年来,专家考察团多次至徐闻实地考察和论证,不断深化认识,认为徐闻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

徐闻这个汉代文化地理坐标,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地处中国大陆最南端在《汉书地理志》记述中,系南海丝路第一站。在中国两千多年,历史文献中,徐闻的名字与史长存。

据1983年、1990年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徐恒彬等人在这里发现了大量汉代的绳纹板瓦、筒瓦,还有“万岁”瓦当。其后由广东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发掘,又出土了方格戳印纹陶罐、陶盆等一批汉代文物,并发现铜质印章“臣固私印”。这处高规格建筑遗址的发现,使以往学术界争论不休的“汉徐闻县、徐闻港具体地点”问题得到重大的突破,可以说,二桥村、仕尾村一带,是目前考古发现中最有可能是汉徐闻县与徐闻港的地点,这个观点是实事求是的,并无虚言。另外在其范围内及城区附近已发现不少西汉时期的墓葬和遗物。如城南博爱、南门塘畔华建糖厂、二桥南港头村等,均发现西汉时期带圆形或菱形戳印纹饰的陶器。

两千多年来,徐闻古港在繁华和衰落的轮回中经历了太多的潮起潮落,让人不得不感慨世事的变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三面环海的徐闻的历史实际就是一部港口的发展历史!而对于一个滨海城市来说,古老的港口更像是一本厚厚的相册,不管是模糊或是清晰,总能从这里找到城市发展、地貌变化、沿岸人们生活方式转变的影像。

汉代徐闻港

《汉书·地理志》记载“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有译长,属黄门,与应募者俱入海市明珠、璧琉璃奇石异物,赍黄金杂缯而往……”随着汉代种桑养蚕和纺织业的发展,丝织品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输出品。汉朝政府加强了海上丝绸之路沿海港市的管理,例如在今徐闻“置左右候官,在县南七里,积货物于此,备其所求,与交易”。也出现了一些比较重要的商业城市,例如番禺、徐闻、合浦、广信(今梧州)等。可以断言,此地在西汉时期,是相当发达的港口地区。具备西汉设候官驻骅和南渡海南岛以及出海贸易的条件。

汉武帝平南越后,设置徐闻县,并将徐闻港作为官港,这个地点就在今徐闻县南山镇的二桥村、仕尾村一带。据1983年、1990年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徐恒彬等人在这里发现了大量汉代的绳纹板瓦、筒瓦,还有“万岁”瓦当。其后由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发掘,又出土了方格戳印纹陶罐、陶盆等一批汉代文物,并发现铜质印章“臣固私印”。这处高规格建筑遗址的发现,使以往学术界争论不休的“汉徐闻县、徐闻港具体地点”问题得到重大的突破,可以说,二桥村、仕尾村一带,是目前考古发现中最有可能是汉徐闻县与徐闻港的地点,这个观点是实事求是的,并无虚言。另外在其范围内及城区附近已发现不少西汉时期的墓葬和遗物。如城南博爱、南门塘、二桥南港头村等,均发现西汉时期带圆形或菱形戳印纹饰的陶器。

在汉徐闻港遗址附近现在仍有一座“候神岭”,一些考古工作者认为可能是“汉置左、右候官”的所在地。但是候官不是“神”,按西汉宫制,只不过是边郡都尉手下的常设官员,亦称“军候”,秩比六百石,相当于县级,既是哨所组织,又掌兵站设施。侯神岭的附近海面上有三个小海岛,今名“三墩”。

唐代沓磊浦

沓磊,位于雷州半岛南部的徐闻县城南7公里处,东倚楼墩岭,南临琼州海峡。港湾不远处有一小岛,名黄牛望月墩。附近岸边有清澈的泉水。东北面还有水牛潭,夏秋雨季潭边飞流挂瀑。据史料记载,唐代这里曾是我国著名的对外贸易口岸。

沓磊名称的由来相传唐代建村时,其地当时多石,因名踏磊,后开埠成商港后雅称为沓磊。唐代的沓磊口岸,距东距海安港2公里,据1962年省文物考古队考察,沓磊村在汉代已形成港口,古码头遗迹、遗物尚存。

据史料记载,三国两晋时期交趾(越南)常反叛,讨网口岸通往东南亚的航线受到严重阻碍,加之港口淤积等自然因素影响,到了晋代以后,番禺(广州)港逐步取代讨网港的地位,成为我国最大的对外贸易口岸。

唐朝初年,合浦郡址由徐闻县的讨网村迁至广西合浦,同时讨网港址也从华丰村迁至今沓磊村,称沓磊浦。从此,沓磊港便取代讨网港的地位,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和通往海南的重要港口口岸。唐朝口岸和管理设市舶使,当时南方只有泉州和广州两地设市舶使,沓磊口岸为广州市舶使所辖。

至元朝,雷州设海北道、海南道管理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并在沓磊设市舶提举司管辖雷州半岛的口岸。宋代后沓磊港逐渐衰落,明代,朝廷把沓磊辟为驿站,据《海口市志》上记:“经徐闻沓磊驿,通衢京都,方便官宦使节往来,传递京师、省城文图。以递送物资、公文等,还有舟渡往徐闻沓磊驿,配备船2只...”。明万历年间汤显祖贬谪徐闻时曾到此地游览,留下诗句:“沓磊风烟腊月秋,参天五指见琼州;旌直下三千尺,海气能高百尺楼”。

宋代递角场

早在西汉,徐闻就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唐宋后逐渐衰落。但鲜为人知的是宋代时朝廷曾在徐闻南部沿海建立一个著名的盐场和南方的水路陆上结合的津梁——递角场,当时递角场的码头上舟船可谓是往来穿梭,水上运输和陆路转运曾十分繁忙。而对于递角场这个宋代交通要道和运输枢纽,在很多历史文献资料上都有所记载。

北宋状元、枢密使陈尧叟上疏宋真宗的奏折中记载:“琼州(今海南岛)的公用粮食是广西南面几州接济,并由广西派兵输送,因士兵不习水性,多次出现覆船死人的情况。臣(陈尧叟)到任即着手解决这个问题,经调查后,选正对琼州的雷州递角场为点,令雷、化、高、太平等四州的租米输集于场,因这四州与场接近,又有水路相通。然后叫琼州遣蜓兵(是善操舟楫的水上民族组成)具舟自取,使给和取的都感到方便........。”

递角场作为宋代南方的一个交通要塞和朝廷著名盐场所在地,这在宋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舆地纪胜》中都有所记载:北宋开宝五年废徐闻县和遂溪县并入海康县,南宋乾道七年复置徐闻县时“仍以递角场作县治”。唐、宋时期徐闻县县治在麻鞋村(即今徐闻县南山镇芒海村一带),递角场当在附近,清代一些地图也将递角场标在这一带。

明清时代的海安古港

白沙埠,位于徐闻县海安镇东,距县城15公里。从明清时期开始,白沙古埠就是“五府通商”(高州府、雷州府、廉州府、钦州府和琼州府,俗称五府通商的口岸之一)的古商埠和渔埠,据有关史志考证,在清朝初中叶以前,已发展成为雷州东海岸的一个重要的渔港和沟通海内外的交通贸易埠头。据清《徐闻县志》记载:白沙古埠因地处海口镇对岸,海面宽阔,红坎湾附近水势平缓,舟蚁汇聚,商贾云集,通过白沙埠和海安港大量输出徐闻的沉香木、土糖寮、南药高良姜槟榔、红白藤等土特产,从广州、合浦、西营、海南等地换回煤油和大米、布匹、陶瓷等物品。后来,由于海安港的日益崛起,并利用港阔水深占领了强势地位。白沙埠的通商地位逐渐被十几公里外的海安港取代,逐渐冷落沉寂。

海安港埠在海安镇南,古港遗址大概在古海安千户所城东门外,当时东门下筑栈桥,建小亭,称“轻车桥”,拟古时于此地置轻车都尉之类将官把守之意。现仍有“桥”字残匾弃于水沟下。大水溪自北向南,于此处之海,港面平坦宽阔。东有白沙角,西南有博涨、水井角,互为犄角之势,颇似一天造门户。旧时潮水上涨,30吨的木帆船可抵达石莲山下。不难想象,此处曾经樯橹济济,热闹非凡。一有兵船,二有商船,三有渔船。由于后有军事所城倚背而蹲,明清代的海安,已成雷州府一最重要的商埠。据《粤海关志》称:清代海安港是广东省的七大总口之一,名曰雷廉总口。现亦有碑文可证。在古港沿岸约600米长地段,筑有石防波堤,以利于船只停泊。

海安埠是一处专营徐闻特产土糖寮为主的商埠,同时兼营粮、盐、渔生意。每年农历二三月是乡富(各乡村的糖客、布客)糖行、水客等商洽土糖交易的最活跃时期。单是糖厘一项,成为雷廉总口税收的一项重要收入。民国初年,徐闻城及整个雷州府城粮商自广西、安南等地运来的谷物,也在海安埠停卸,后由商会组织武装押运。

海安新港

徐闻县境内现在拥有三个大型的海港,分别是海安港、海安新港和粤海铁路火车轮渡北港。海安港和海安新港是中国最大的汽车轮渡港。海安新港建于2008年,总面积80万平方米,建有危险品专用码头泊位2个、年通过能力75万辆的滚装船专用码头泊位7个,2000吨级、年通过能力50万吨的综合性件杂货码头泊位2个及一系列配套设施,港池面积约20万平方米,能靠泊大型运输船舶20余艘。

粤海火车轮渡北港是亚洲第一大火车轮渡码头,设专用码头1个,工作船码头1个,铁路栈桥1座,汽车高架桥1座,人行天桥1座。港区内有客运站大楼、汽车地磅、汽车待渡场等港口服务设施,配有先进导航、平衡设备及轨道升降等设备,大风抗击力达8级以上,日均运输旅客量达到6000人次。

徐闻港的未来

博赊深水港及临港工业区的总体功能定位是:依托粤西,服务西南,面向国际,建设具有起点高、模式新、发展潜力强的中国南方国际深水港区之一和以石化、火电、集装箱、海洋新兴装备制造业为支柱的临港工业基地,成为经济繁荣、体制开放、社会和谐、环境优美、风貌别致的临港新城

国际货运深水码头

利用拥有包括30万吨级超深泊位的航运条件,建设连接粤西、海南及西南腹地、面向环北部湾、东南亚及全球的国际深水港。

重化工业基地

利用30万吨级深水港优势,发展石油、化工、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养殖与加工、火电、造船、港口机械、集装箱及其他新兴装备制造业项目。

滨海新城和特色旅游度假基地

依托港口和临港工业,以港兴城,城为港用,建设具有粤西海洋文化特色的生态型人居新城;发展依托海洋、火山温泉田园生态旅游业。

Hash:f6be7a83dd7f0067feaa1a94c7621a2bb079b395

声明:此文由 西行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