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北京段)图片展在通州区博物馆展出

11月8日至15日,由区文化旅游局主办的大运河北京段)图片展在区博物馆举办。本次展览作为2020北京大运河文化节的系列活动之一,由中外摄影师拍摄的93幅片组成,以北京这座大运河北起点的城市的历史文脉传承、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成就和人民安居乐业的现状为展示重点,通过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呈现大运河北京段延绵不断的历史文化和不断发展中的城市印象。

展览主要包括主题墙与前言、运河文脉、运河生机、运河新貌及新老对比等五部分内容。主题墙及前言部分:以手绘风格的大运河为背景,对整个展览的内容、目的、意义等进行阐述,传达展览的整体视觉形象。

运河文脉

明清两代,忙碌于京杭大运河之上的漕运,是维持国家正常运转的一条“生命线”,漕运商贾盛极一时。图为漕运码头,再现了清朝中期漕运码头的盛景。 摄影:高维(中国

白浮泉是京杭大运河最北端的“源”点。为解决元大都漕运的水源问题,古代科学家郭守敬主持开建了白浮引水工程,被称作中国水利史上的惊世杰作。图为白浮泉遗址公园。 摄影: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迪姆尼科夫(俄罗斯

南长河是大运河北京段的一条重要水系。在清代,这里是皇室贵族从城里去颐和园最重要的水路,仅慈禧太后就有30多次通过这里去颐和园,因此南长河又被称为“慈禧水道”。 摄影:李瑞林(中国)

什刹海曾是大运河在北京城内重要的漕运码头。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的水资源环境,吸引了文人墨客、商贾庶民纷至沓来,成为北京著名民俗风情荟萃之地。 摄影:桑浥(中国)

万宁桥坐落于北京城中轴线上,是元代大运河漕运的始点。它在保证元大都粮食供应上发挥过巨大作用,也是北京漕运历史的实物见证。 摄影:屈伯崴(中国)

玉河也被称为“御河”,是通惠河的一部分。修缮后的玉河南段碧波荡漾,花草繁茂,重现700多年前“水穿街巷”的盛世美景。 摄影:屈伯崴(中国)

通惠河是元明清三代著名的运粮河,被称为京杭大运河的“最后一公里”。通惠河前后使用600多年,为京城漕运和国计民生立下了汗马功劳。 摄影:富宇(中国)

通惠河通航后,行船漕运可以直接到达积水潭。在元朝中后期,每年最高有二三百万石粮食从南方经通惠河运到大都。这条河道在明朝和清朝一直得到维护,一直沿用到20世纪初。图为北京城东便门外通惠河。 摄影:胡里奥・潘托哈(阿根廷

如今的通惠河呈现出水清、鱼游、岸绿的美好景象,河岸边高楼林立,展示着北京国际都市的风范。图为毗邻中央商务区的通惠河. 摄影:周世杰(中国)

庆丰闸是通惠河为控制水位落差而在河道设置的多处闸口之一。庆丰闸遗址是大运恶化遗产的见证之一,也是研究北京漕运和城市发展的重要节点。图为庆丰闸遗址。 摄影:阿西翁·基里约(白俄罗斯

八里桥通州至北京大道上的必经之处,是北京三大古桥之一。八里桥中孔远高于两侧孔,是专为漕运的需要而设计,漕船即可直出直入,无须降帆,因此有“八里桥不落桅”之说。 摄影:冯拥国(中国)

“一枝塔影认通州”,塔指的便是位于佑胜教寺中的燃灯佛舍利塔。佑胜教寺曾经是古通州最大的寺院,以燃灯佛舍利塔与古槐交相呼应而闻名千年。 摄影:安德烈·阿基莫夫(俄罗斯)

通州大光楼又名验粮楼,是古代政府设在漕粮征收地的外派机构,负责将漕粮验收定级并登账入库。大光楼是京杭大运河北端的标志性建筑。 摄影:安德烈·阿基莫夫(俄罗斯)

通州北关拦河闸桥是京杭大运河最北端的“运河源头第一桥”,采用“桥闸一体”的建筑模式,闸门隐于桥下,是北京东南防洪除涝工程的重要建筑。 摄影:赵猛(中国)

通惠河与北运河温榆河、小中河、运潮减河,共同汇聚成一片750亩的宽阔水面,水面开阔。图为五河交汇处。 摄影:安德烈•阿基莫夫(俄罗斯)

通运桥位于北京通州张家湾镇,因横跨萧太后河,又俗称“萧太后桥”。张家湾镇自辽金以来因潞河通运和通惠河的开凿而逐渐发展为水陆要津,历史上曾十分繁华。 摄影:米洛斯·武乔维克(黑山

皇木厂村因转储修建北京城的御用“木料”而得名。公元1406年,明成祖朱棣遣大臣到各地采伐珍贵木材之后,装船经大运河运输到皇木厂码头卸货,再经陆路运进皇宫。图为通州张家湾镇皇木厂村。 摄影:李晓尹(中国)

运河生机

北京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持续改善大运河两岸生态环境,加强大运河两岸景观整体规划,打造高品质生态景观廊道。 摄影:马文晓(中国)

北京正深度梳理和挖掘运河文化,将运河历史文化活化到城市绿色发展中,将文化遗产融入到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等众多领域。图为玉河河道。 摄影: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迪姆尼科夫(俄罗斯)

古老的运河与现代城市再次连接,“水韵林海、生态园林”的优美画卷正在大运河两岸徐徐展开。 摄影:冯拥国(中国)

北京围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推动河道两侧滨水绿色空间的景观提升,打造色彩丰富、体现历史文化与记忆的城市滨水景观。图为大运河森林公园。 摄影:卡罗·赫尔曼(意大利

大运河滋养了独特的运河文化,也留下了丰富的人文景观。通州台湖公园是一个以湿地水质净化、旅游休闲和湿地生产功能为主的景区,大运河支流的萧太后河是此公园的水源之一。 摄影:罗伯特·安德泽·西曼斯基(波兰

北京依托大运河沿线独特的文旅资源和通达的水陆交通,以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推动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图为在大运河沿岸举办的骑游活动。 图片提供:中共通州区委宣传部

北京在深入挖掘大运河沿岸的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对公共空间各要素进行精细化设计,加强公共空间复合利用充分考虑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建设生活方便、尺度宜人、充满活力的公共空间。 摄影:米洛斯•武乔维克(黑山)

北京做好大运河两岸景观整体规划,精心打理水系,贯通亲水步道,在大运河沿线构建大尺度绿色开放空间,更好地服务群众休闲游憩。图为运河文化广场。 摄影:瓦尔达·卡尼娜(拉脱维亚

人工构建出众多景致的大运河森林公园,是一处人文景观和自然风景交相辉映的景区。“以绿为体,以水为魂,林水相依”的设计理念和众多出自历史典故的景点,令其充满了浓厚的人文气息。 摄影:桑浥(中国)

通州整治境内的大运河河道,打造水绿相融的北运河生态文明带,重构运河与城市、运河与人的和谐关系。 摄影:马文晓(中国)

大运河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当代文化。北京正有序推动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和利用,推动历史传承和当代生活相融。 摄影:马文晓(中国)

运河新貌

北京以通州区作为城市副中心承载地,以突出水城共融、蓝绿交织、文化传承的城市特色为目标,着力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 摄影:周世杰(中国)

运河商务区是北京城市副中心商务服务功能的核心载体。这里作为城市副中心建设的战略引擎,将建成以金融创新、高端商务为重点的综合功能片区,重点发展金融和总部经济。 摄影:维利查卡·尤里(白俄罗斯)

造型独特、极具现代感的设计,让北关大道跨北运河桥成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独一无二的特色景观。柔美的线条营造出旖旎的桥体造型,让人可以领略一个现代化的北京城市副中心。 摄影:乔治·多帕斯希腊

玉带河大桥是通州东区重要的交通节点,也是北运河上一处特色景观。每当夜晚,玉带河大桥灯带亮起,灯光变幻,结合水中倒影,打造出绚丽的夜景。 摄影:冯拥国(中国)

“京通号”是北京市郊铁路副中心线量身打造的城际动车组高铁,有着“铁路公交”之称。满载状态下,京通号以3分钟为发车间隔,每小时输送能力达3万人。 摄影:维利查卡·尤里(白俄罗斯)

北京正持续完善通州区的路网骨架,不断优化路网结构,提升公路服务水平,促进京津冀一体化建设和发展。图为京塘线,是连接北京和天津塘沽的一条国家一级干线公路。 摄影:马文晓(中国)

北京不断强化公共交通对城市空间优化和功能提升的引导作用,全面提升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交通支撑能力,加强交通设施复合利用,提高出行品质和效率。 摄影:张晨声(中国)

北京发挥城市副中心交通枢纽门户作用,通过组建副中心快速路网,打造与中心城多路快速联络、屏蔽对外过境交通的道路网络体系。 摄影:冯拥国(中国)

玉带桥是如今大运河北京段的重要的交通节点,也是通州北运河沿线景观带上的重要景观。夜幕降临时,玉带桥上灯光亮起,大桥的壮美让千年古运河呈现着无限的生机。 摄影:冯拥国(中国)

北京城市副中心在尊重自然生态本底的基础上,构建河湖水系生态缓冲带,发挥生态空间在雨洪调蓄、雨水径流净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作用,实现生态良性循环。 图片提供:中共通州区委宣传部

城市绿心是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空间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集生态修复、市民休闲、文化传承等众多功能于一体。城市绿心总规划面积11.2平方公里,相当于3.8个颐和园。图为城市绿心。 摄影:马文晓(中国)

宋庄原创艺术集聚区是中国最大的原创艺术家集聚地。百花齐放的多种艺术形式、多彩的人文景观、和谐发展的人居环境,使得这里成为一个令人向往的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 摄影:迪米特·彼得罗夫斯基(北马其顿

北京借助一流的生态环境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引入和聚合高端时尚的商业业态,为古老的运河两岸赋予了新的繁华。图为通州万达广场商圈, 摄影:西亚莱•普利特科维奇(白俄罗斯)

低碳高效的绿色城市、蓝绿交织的森林城市、自然生态的海绵城市、智能融合的智慧城市……一个个鲜活的城市“名片”,将使北京城市副中心成为新时代城市建设发展的精品。图为通州万达商业区。 摄影:维利查卡·尤里(白俄罗斯)

北京从城市综合交通、职住平衡、公共空间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策略,打造公平、优质、智慧的民生服务体系,保障高水平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 摄影:燕雨生(中国)

北京城市副中心结合岸线特征,加强桥梁规划设计,精心设计大运河岸两侧建筑高度、体量和布局,形成高低错落、灵动舒朗的滨水界面。图为通州玉带桥。 摄影: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迪姆尼科夫(俄罗斯)

北京不断在大运河两岸增加绿色空间,构建结构清晰、布局均衡、连续贯通的绿色空间系统,营造充满现代活力的滨水公共空间,让居民抬眼即可见绿荫碧水,享受自然。 摄影:冯拥国(中国)

运河今昔:此部分拟从时间的维度进行展示。运河今昔部分设置了双面可旋转亚克力材质展板,展板两面分别为古今图片,以对比的方式展示北京的大运河沿岸的文化遗产、城市建设、人民生活等方面的内容。如通过上世纪20年代百姓乘木船渡河和如今大运河用于观光游览的游船的对比,展现近百年来大运河沿线交通方式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通过上世纪30年代通州运河旁的村落和如今通州万达广场商圈的对比,展现近百年来大运河沿线经济发展和城市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等。此部分图片共48幅,分为24组。

Hash:aadff224ba9fe7ffbd6fa857359bc196f11b0647

声明:此文由 发现北京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