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山西会馆:一处幽静典雅的古建筑

人们所了解的云龙山风景区, 可能去看过张山人的故居,看过了北魏的大石佛,看过了张山人的放鹤亭、站在观景台瞭望了徐州美景。却独独的忘记在云龙山下东麓,有一处幽静典雅的古建筑——山西会馆。

说到了山西会馆,当然想起了晋商这一带有神奇色彩群体,晋商在中国商业版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晋商经营盐业、票号等商业,尤其以票号最为出名。晋商也为中国留下了丰富的建筑遗产,著名的乔家大院常家庄园、曹家三多堂、王家大院等等。明清晋商人利润的封建化,主要表现在捐输助饷、购置土地、高利贷资本等方面。潮商与徽商、晋商,是中国历史"三大商帮"。

徐州山西会馆山门

徐州五省通衢,自古兵家必争之地,又是商家必争之地。尤其是清时,徐州所辖的丰县与直隶省东明县仅100公里的路程,由东明至山西又有陆路可通,精明的山西人当然不会错过徐州。雍、乾时期,山西商人在徐州先后经营了当铺、药材、布匹、棉纱、茶叶等。勤劳智慧又重信义的晋商在这里很快挖得了第一桶金,主导了本地的经济命脉。他们在服务于徐州百姓生活的同时,更富裕了自己。

来到云龙山第一山节下,可以看到山西会馆依山而建,背西向东,对称的建筑格局。这是徐州地区为数不多山西风格的建筑。现在的山西会馆是一座关帝庙,整体建筑规模并不大,但结构严整匀称,工艺水平很高。

关圣庙

山西会馆是一个完整的四合式院落,由山门、戏楼、厢房和大殿组成。会馆山门为二层建筑,与院内戏楼相通。由山门进入,有数级石阶通向大殿前平台。大殿五间,左右各夹一屋,作为配殿。大殿支柱为青石材质,已经漆成赭红色。

晋商为何把关公作为商帮的庇佑神和精神偶像?首先关公是山西运城人,是晋商们老乡,更能增加他们对家乡的连结。明清之时,晋商成为中国第一大商帮,有对联称其“纵横欧亚三千里,称雄商场五百年”。与晋商坚守关公精神,尊奉“一守信、二尚义、三取利”的商业准则密不可分。关公精神体现了晋商所推崇的商业道德规范,成为明清晋商商帮文化的价值核心。而关公由宗教护法神又成为武财神的演变历程,就反映了晋商文化中的心理诉求和人格追求

沿大门前的石阶拾级而上,仰首可见门上典雅的厦檐和宽敞明亮的过廊。过廊为二层建筑,廊顶及左右共有楼房10余间。经过廊楼再登10余级石级,那气势恢宏的大殿便跃入眼帘。大殿明三暗五,明间辟有丹楹走廊,花棂门窗,古朴典雅。暗间分别被殿前的南屋与北屋遮住与明间不通。如果去大殿南北两端的暗间拜神,必须从两侧石阶分别抵达。北屋又设庭院,院的西部为巨大山岩,岩后苍松翠柏,院内花草树木,景色迷人。

走进关圣殿中,重塑的关羽像气势威武,周仓扶青龙偃月刀、关平捧大印站立左右。大殿南有关羽骑赤兔的塑像,威风凛凛。殿廊大柱上的楹联曰:“生蒲州长解州战徐州镇荆州万古神州有赫,兄玄德弟翼德擒庞德释孟德千秋至德无双。”寥寥数语概括了悲情英雄叱咤风云的一生。

右配殿

清代乾隆七年(1742年),山西商人集资所建,因馆内历年供奉关帝圣君与火、财、福诸神,故有“四圣会馆”之称。二三百年间,该馆只进行了几次修缮且能屹立不倒,其建筑质量之高可谓“百年工程”。“

徐州解放后,山西会馆房屋交公,会馆遂不复存在,一直闲置。1995年,徐州云龙山风景管理处决定重塑关羽像,在大殿南北间置火神、财神二神像,恢复山西会馆对游人开放 。

山西会馆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一份十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淮海经济区至今保存最完整和规模最大的清代会馆建筑,在建筑美学、人文历史以及晋商发展沿革的研究方面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是云龙山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徐州清代建筑风格的一个重要佐证。1987年11月被徐州市人民政府批准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5日,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徐州还有一处山西会馆,位于徐州新沂运河旁的窑湾古镇。弹丸之地,竟然有好几处会馆遗址:山西会馆、河北会馆、江西会馆、苏镇扬会馆。会馆建筑见证了一个小镇的繁荣,保存了优秀的文化,让人眼前一亮。晋商文化也是自徐州商业历史中不可抹去的光辉一笔。

窑湾山西会馆

Hash:5500ac417b87dc7b5dc979fe4a36e89f880fab9c

声明:此文由 沈大人奇葩说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