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十余载 孜孜探古今  扎赉诺尔区文博工作窥览

扎赉诺尔原音为“达赉诺尔”。清朝末年,巴尔蒙古人称呼伦湖为“达赉诺尔”。“达赉”蒙古语意为“海”,“诺尔”意为“湖”,即“海一样的湖”。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沙俄“借地”修筑的东清铁路经过此地。在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火车站建成后译写站名时将“达赉诺尔”音转为“扎赉诺尔”,扎赉诺尔由此而得名。水草丰美、气候宜人的扎赉诺尔,为古老先民的繁衍生息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他们不断创造出人类历史的辉煌,谱写了一次次的历史新篇章,为恢弘绵长、多彩灿烂的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扎赉诺尔地区从远古到今天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文化底蕴厚重,文物古迹众多。蘑菇山北遗址、扎赉诺尔墓群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孤山遗址、蘑菇古墓群被列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扎赉诺尔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有13处之多。

扎赉诺尔地区的文物考古工作,起步较早,但发展相对滞后,后劲十足。新中国成立以来,扎赉诺尔地区的考古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一些重大遗址和重大研究成果获得了学术界的赞同与认可。扎赉诺尔的学术研究成果,类型多元,范围广泛,涵盖了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的各个方面;所探遗存时限宽域,自距今一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直至清末民国皆有涉猎。在史前考古方面,不仅涉及人类起源与发展,古代文明的发展与途径等学术课题,还牵涉到远古时期古生物、古环境的变迁与发展。历史时期,扎赉诺尔地区曾是北方少数民族驰骋的疆场,东胡、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室韦契丹等北方少数民族留下了大量的实物资料,我们藉此得以窥视出些许的历史发展轨迹,对认识我国边疆地区的不同民族、多元文化发展付诸了积极的努力。近年来,扎赉诺尔文博事业迅速发展,动力强劲,一大批专业的文博工作者投入到了广阔的扎赉诺尔文博事业中来,专业队伍的不断壮大,使区域的研究能力显著提升,迅速积累了大量的文物资料和考古新发现,学术成果丰硕。

一、扎赉诺尔文博事业发展阶段

1927年,外国学者开启了扎赉诺尔地区文物考古事业的滥觞,自此已经走过了九十几个年头。回首凝望,扎赉诺尔的文物考古事业也经历了一个起步、成长、发展、壮大、繁荣的缓慢发展过程。

1927年—1977年,扎赉诺尔文物考古事业开创时期。以1927年为肇始,俄国人巴娄夫斯基、多尔玛秋夫,法国人德日进,日本人远藤隆次、次崛英三、加纳三郎等开启了扎赉诺尔地区最早的考古活动。1933年在煤矿南坑(南煤沟)采集到第一个人类头骨化石,日本地质学家远藤隆次将其命名为“扎赉诺尔猿人”。

1978年—2007年,扎赉诺尔文物工作机构建设的萌芽期。1978年之后,扎赉诺尔的文物保护纳入了扎赉诺尔矿区文教科的工作中,扎赉诺尔矿务局成立了文物管理小组负责文物的管理与保护工作。自此扎赉诺尔的文物保护和管理纳入了正轨。1994年8月,扎赉诺尔矿务局建成文物馆,收藏和展出了猛犸象骨骼化石、石器、骨器、陶器、铜器、铁器以及“扎赉诺尔人”复原头像等。

2008年—2012年,扎赉诺尔文物考古事业进入了茁壮成长的新时期。这个阶段,扎赉诺尔地区的博物馆建设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10年7月,扎赉诺尔博物馆建设工程在新城区启动。扎赉诺尔的文博工作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期。

2012-2018年,2012年,随着扎赉诺尔博物馆的正式开馆,开启了扎赉诺尔文博事业的新纪元。这时期,扎赉诺尔文博机构逐渐走向专业化,人才队伍不断壮大,老中青人才梯队扎实有力,为扎赉诺尔文博事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8-至今,扎赉诺尔文物考古事业进入全面、多元发展期。党的十八大以来,扎赉诺尔区委、政府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积极推进文化强区建设,努力“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并取得一些成绩。

二、十八大以来文化强区建设工作的回顾

2017年10月22日,扎赉诺尔区委书记高闻何召开专题会议,专门研究推进“文化强区”发展战略,成立以书记高闻何、区长赵建波为正、副组长的推进扎赉诺尔人及扎赉诺尔文化研究领导小组并聘任中国文化报内蒙古记者站站长阿勒得尔图(陈鹤龄)为扎赉诺尔区文化顾问,协助区委、政府统筹推进扎赉诺尔人和扎赉诺尔文化的深入研究。经过查阅档案、研究文献和实地考察,阿勒得尔图提出“一榄子计划”,报请领导小组同意后逐步实施。

(一)组建国家级工作团队

尽管扎赉诺尔文化资源富集、文物遗存众多,但仅凭自身力量想取得实质性研究成果显然是不现实的。文化顾问阿勒得尔图建议动员国家、自治区的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共同参与到扎赉诺尔人及扎赉诺尔文化研究中来,资源共享,形成合力,推出成果。最终形成中国考古学会、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考古学院与生命科学院、内蒙古博物院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及扎赉诺尔文化系统全员参与的“梯形团队”。两年多的实践充分证明,国家级、自治区和地方相结合的研究团队,是推进地方文化研究、文旅融合发展的最佳模式。

(二)编辑出版《扎赉诺尔文化考论》

自1948年著名考古学家裴文中先生在《中国史前时期之研究》一书中提出“扎赉诺尔文化”概念以来,国内外学者针对扎赉诺尔地区古生态、古生物、旧石器、古人类头骨化石、拓跋鲜卑生存生活状态等进行多方考证和研究,论文散见于国内外诸多报刊。显然,编辑出版《扎赉诺尔文化考论》是推进扎赉诺尔人和扎赉诺尔文化的文献支撑和理论支撑。

2018年初,成立以书记高闻何、区长赵建波为正、副主任委员的《扎赉诺尔文化考论》编辑委员会,文化顾问阿勒得尔图担任主编。

1、2017年12月,扎赉诺尔博物馆员工给拉巴干、杨宸赴呼和浩特,协助阿勒得尔图整理《扎赉诺尔文化考论》前期资料。

2、2018年3月22日,阿勒得尔图会同扎赉诺尔区档案局局长李农,扎赉诺尔博物馆馆长孙祖栋前往长春,就出版《扎赉诺尔文化考论》事宜同吉林文史出版社总编辑王尔立进行协商。

3、2018年6月中旬,《扎赉诺尔文化考论》正式出版。从交稿到出版不足100天,这在出版史上堪称奇迹。

皇皇98万多字的《扎赉诺尔文化考论》收录裴文中、贾兰坡、宿白、黄烈、姚大力、远藤隆次等国内外专家学者论文70多篇,被誉为“扎赉诺尔文化研究”集大成之作,时年90高龄的古人类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新智先生欣然命笔为《扎赉诺尔文化考论》题词“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助推扎赉诺尔的古人类遗物和相关问题的研究。”

(三)为“扎赉诺尔人”测定年龄

1933年,第一颗扎赉诺尔人头骨发现以后,立即在世界考古界引起巨大反响,之后累计发现16颗之多。先是命名扎赉诺尔猿人,后是命名扎赉诺尔原人,最终命名扎赉诺尔人。从第一颗扎赉诺尔人头骨发现以后的80多年里,专家学者论文中出现的扎赉诺尔人:“年龄”大都是猜测和推测,而从来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鉴定。如果加大“扎赉诺尔人和扎赉诺尔文化”的研究力度,科学测定扎赉诺尔人的准确年龄是绕不开的话题,必将提上重要议事日程。阿勒得尔图动用人力资源和人际关系,在北京大学和吉林大学之间展开攻关活动。

1、2018年1月20日,著名体质人类学学者、吉林大学考古学院教授朱泓、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周慧率团亲临扎赉诺尔,开展对扎赉诺尔人头骨和鲜卑人头骨进行现场考古分析和取样鉴定。

2、2018年3月20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吴小红,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崔银秋亲临扎赉诺尔,开展扎赉诺尔人类头骨科考和样品取样等工作。

3、2018年8月13日,收到美国贝塔实验室关于扎赉诺尔人头骨4个样品的测年报告。

4、2019年1月12日,扎赉诺尔区委、政府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区委书记高闻何出席,区长赵建波主持。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吴小红对外公布扎赉诺尔博物馆所藏扎赉诺尔人类头骨经碳14测试测定和经树轮校正后确切年代为±10113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著名体质人类学学者、吉林大学考古学院教授朱泓,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所长魏坚,中国科学院古脊椎骨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高星等专家学者出席发布会并接受媒体采访。新华社派出文字、摄影、摄像三路记者全程采访,当晚40多个国家和地区新闻机构转发新华社消息,淡出国际考古界几十年的扎赉诺尔人再次撞开国际考古界的大门。

(四)举办首届扎赉诺尔文化论坛

“扎赉诺尔文化”是扎赉诺尔区所有文化资源和文化类别的聚合与凝炼,也是扎赉诺尔区递向世界的文化名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举办论坛的形式推进扎赉诺尔文化研究,是历史的需要,时代的需要,未来的需要。

1、2018年1月,就举办论坛事宜,区委书记高闻何在文化顾问阿勒得尔图陪同下,专程前往长春,听取著名体质人类学学者、吉林大学考古学院教授朱泓等专家学者的建议和意见,为办好高质量论坛做学术咨询。

2、2018年3月5日至3月8日,文化顾问阿勒得尔图,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马承刚,博物馆馆长孙祖栋组团进京拜访中国考古学会、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邀请参加扎赉诺尔文化论坛。

3、2018年3月,文化顾问阿勒得尔图、博物馆馆长孙祖栋组团分别赴北京、呼和浩特、长春等地,就论坛筹备和推进工作与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社科院、北京大学、吉林大学等有关部门进行工作深度对接。

4、2018年4月,文化顾问阿勒得尔图、副区长高焱、博物馆馆长孙祖栋等组团前往蒙古国,邀请蒙古国国立大学、蒙古国国家图书馆等单位专家学者参加扎赉诺尔文化论坛。

5、2018年1月22日,扎赉诺尔区面向全国开展有奖征集“扎赉诺尔国际论坛”LOGO活动,2018年5月26日下午扎赉诺尔论坛logo评审会在北京内蒙古大厦召开。扎赉诺尔国际论坛logo评审组对征集到的89件征集作品进行评审,最终经过专家组评选,福建省陈一雄先生设计的作品获得一等奖,将其作品评选敲定为扎赉诺尔国际论坛logo。

6、2018年5月26日上午,扎赉诺尔区委、政府在北京内蒙古大厦召开“扎赉诺尔论坛”通气会,区委书记高闻何主持会议。王巍理事长,周慧教授,高星研究员,吴小红教授等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并作发言。

7、2018年6月24日,首届扎赉诺尔论坛在扎赉诺尔区开幕。来自中国、蒙古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内外5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首届扎赉诺尔文化论坛。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做主题报告。

(五)组织力量再度发掘蘑菇山旧石器晚期遗址

扎赉诺尔蘑菇山旧石器晚期遗址由内蒙古考古学者汪宇平于1980年进行首次发掘,于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化顾问阿勒得尔图多次前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高兴研究员探讨再次发掘问题。2019年8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内蒙古博物院、扎赉诺尔博物馆等单位组成联合考察组对蘑菇山旧石器遗址再次进行考古调查并取得4项重大收获。发掘领队、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陈福友等人撰写的《内蒙古扎赉诺尔蘑菇山北遗址2019年调查报告》发表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人类学学报》2020年5月第39卷第2期上,这是80多年来扎赉诺尔考古成果第一次走进国家核心期刊。

三、扎赉诺尔博物馆下一步工作思路

1、推进扎赉诺尔人及扎赉诺尔文化研究。积极与吉林大学考古学院、生命科学院的合作,尽快完成扎赉诺尔人像复原工程,争取扎赉诺尔人DNA研究有新的突破。加强与内蒙古艺术学院设计学院等设计单位的联系沟道,尽快完成扎赉诺尔人的雕塑设计和制作,使其成为扎赉诺尔以其进出扎赉诺尔的人文标志。

2、加强与北京大学文博考古学院、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院的联系,争取科学、完整发掘一座鲜卑古墓,同时加快呼伦湖周边考古调查和五七农场遗址的发掘在充实博物馆藏品的同时,以实物推进扎赉诺尔新石器时代文化、鲜卑文化研究,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文物和理论支持。

3、我国史籍中有不少涉及呼伦湖的记载,如《山海经》中,有“东胡在大泽东”的记载。《魏书》中有“宣皇帝讳推寅立。南迁大泽,方千余里,厥土昏冥沮洳”的记载。加强呼伦湖及周边历史古文献研究,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4、继续打造博物馆群落以及各类科普、非遗、研学基地。

5、积极做好国家二级馆的申报工作。扎赉诺尔博物馆做为呼伦贝尔地区最大的博物馆之一,在扎赉诺尔区城市发展与文化建设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扎赉诺尔博物馆已经具备了二级博物馆软硬件的评定条件,唯独受限于文物数量。同时,借力科技平台,继续对展厅进行提升改造,运用3D、VR等数字化技术,打造虚拟展厅,给观众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

6、有的放矢科学确定教育目标。扎赉诺尔博物馆社会教育总体目标:打造呼伦贝尔地区社会教育中心。完成三大任务:1.传播草原历史文化2.加强民族了解,增进民族团结3.宣传爱国主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7、践行“让文物活起来”的指示。继续坚持“走出去 引进来”战略,2022年计划联合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院、安宁市博物馆、草原丝路珍品陈列馆做好红色足迹—呼伦贝尔革命文物展、蒙元精品文物展以及印象扎赉诺尔·盖红艳剪纸艺术精品展等工作。

8、博物馆线上文物讲解。新冠疫情期间扎赉诺尔博物馆推出“云展览 讲述博物馆里的故事系列节目”。通过线上文物直播讲解、馆长讲文物、语音“云导览”、视频讲解等方式,不断丰富和完善展示内容,使大家足不出户也能享受文化盛宴。

9、围绕北方草原文化、扎赉诺尔红色文化、百年矿山文化三大核心,做好二期文物预防性保护、数字化国家专项资金的申报工作。通过向上申请资金打造北方草原文化学术研究高地,提升博物馆品牌知名度。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于2022年秋季在北京召开。积极推进文化强区建设,以新举措、新成果向党的二十大献礼,是重要的历史机遇。最后希望在区委、区政府的带领下,完成博物馆2022年的各项工作以优异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作者:何佳 阿勒得尔图

Hash:a62e3d818557a88087c4a17c31b4be791421e7b6

声明:此文由 猛犸象的故乡-扎赉诺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