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宫所藏的巨幅书画

如果单以画的大小来论,与北京故宫相比,台北故宫“石渠书画特多大轴中堂。这是因为目前大陆的遗存,绝大多数是被末代皇帝溥仪盗出宫去的,大都为手卷、册页等易携带者。虽说台北故宫的书画收藏,几乎囊括了唐五代北宋的传世名作,但因为展馆的原因,这批藏品里的巨幅书画展示曾一度受到阻碍。

2011年,完工于1965年,经过5次扩建的台北故宫博物院,仍然无法呈现院藏巨幅书画挂轴、长卷、巨幅地图等作品,直至台北故宫启动“大故宫”计划。经过多年扩建,台北故宫的展示空间大增,并专为那些因超大尺幅平日无法在一般展柜中陈列的展品修建了专用展厅,长期陈列巨幅书画作品,这就是台北故宫的202陈列室。

据台北故宫官网信息,自202陈列室开放以来,几乎每隔三月,这里就会更换一批展品,时至今日,202陈列室已展示过的巨幅书画已逾百幅。 究竟有哪些巨幅书画在这里展示过?为什么是这些作品?中国美术史中的哪些名家尤其偏爱画大画?

下面我们从刚换的这批作品说起。

碑拓:《好太王碑》与《 石台孝经》

2020年4月,202陈列室对外展出的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几件碑拓,碑拓是将碑版上的文字或图像,用宣纸拓印下来,所以它们的尺寸往往与碑等同,一般都比较巨大,如展出的高句丽好太王碑》、唐玄宗《 石台孝经》。

高句丽《好太王碑》高6.39米

《好太王碑》是中国东晋时期高句丽第19代王谈德(374—413)的记功碑。碑体呈方柱型,高6.39米,底宽在1.34—1.97米之间,四面环刻碑文,记载了高句丽的建国神话,以及好太王打败百济、倭国、东夫馀及援救新罗等功绩。

好太王碑是现存最早、文字最多的高句丽考古史料。它的发现,确认了自中世纪以来为世人遗忘的高句丽文明及中心之所在,在东北亚考古遗迹中占有重要地位。

书法艺术方面,好太王碑书体似隶似楷,笔法相当简朴,极具古拙、虔敬的气息。自清末此碑被发现以来,百多年来,人们捶拓、考释、研究,好太王碑在国际上已成为一种专门学科。

民国 庄严 《临好太王碑》

庄严(1899-1980),艺术史家、书法家,曾任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此册为庄严于1976年临写的,由庄因、庄喆、庄灵昆仲捐赠。书体、字形与原作相仿,但作隶如篆,给人一种反璞归真的潇洒意象。

唐 玄宗《 石台孝经》高620厘米

《石台孝经》刻于唐玄宗天宝四年(745年),高620厘米,共4面,每面宽120厘米,现藏西安碑林博物馆。此碑碑文《孝经》为文帝孔子所撰,唐玄宗李隆基亲自作序、注解和书写,唐肃宗李亨题写碑额,集“三帝”人文于一身,被誉为“西安碑林第一碑”。书法上,《石台孝经》得汉隶之精髓,堪称历代帝王最美隶书。

民国 张光宾 《层峦叠巘》(右1)、《山重水複》(右2)、《庐山高》(右3)、《古柏行》(右4)

作品局部

张光宾(1915-2016),号于寰、痴翁等,书画家,美术史家。此四幅皆作于2008年,由画家本人捐赠。

绘画传统“巨碑式山水”

五代后梁 荆浩 《匡庐图》 绢本水墨,纵185.8厘米,横106.8厘米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抛却目前在展的碑拓作品,在此之前,202陈列室的展品几乎都是书画。其中山水画尤多,如马远《画雪景》、吴镇《秋江渔隐》、戴进《春酣图》、髠残《山高水长》等,几乎囊括了千年中国绘画史。

提起台北故宫的巨幅山水画,这要从荆浩的《匡庐图》说起,这是一幅尺寸颇大的立轴,可以称得上是一件屏风式的“大中堂”,亦是中国美术史上标准的巨碑式山水。

作为开创北方山水画派的代表人物,荆浩擅画巨碑式山水画。在他之后,关仝、李成、范宽,以及南宋的马远、夏珪等艺术家,继承荆浩画风多表现大自然的雄伟气势,从而形成学界的一大绘画传统“巨碑式山水”。

宋代 马远 《画雪景》 尺寸:256.3×101.7厘米

台北故宫202室展出的巨幅书画,北方山水画派的的作品必不可少。传为宋代马远的《画雪景》,白雪皑皑的雪景中,一访客骑着马过桥而来,虽然下方有“马远”签名,但是从绘画笔法判断,应该是明代画家所作,但树枝的画法和山石的斧劈皴,仍保有马远余韵。

作为一位皇家画家,马远多通过百姓的欢歌跳舞表现社会的安定和谐、国泰民安。此外,《画雪景》中的宫殿尊贵典雅,而这类对政府歌功颂德的作品,尺寸往往更大。

明 戴进 《春酣图》,絹本,291.3 X171.5厘米

戴进的山水画与李成、郭熙的风格类似,所以尺幅也都不小。作品中,戴进以山峦为主体,精心铺排亭台、楼阁、小桥、流水、高士、舟楫等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点景,可谓精确到了极点。

明 谢时臣《仿李成寒林平野文征明题长歌合卷》(局部)

作为一位职业画家,谢时臣传世作品和见于著录的作品很多,尺幅也比较巨大。风格上,虽然他对沈周非常景仰,但大幅作品有些更近于“浙派”戴进的风格。此外,他还经常接到王世贞、项笃寿、陈官等有身份、有品位的收藏家、富商的订单,这些作品的尺幅往往也非常巨大。

旅游导览手册“卧游图”

古代由于交通的原因很多人一生都没有旅游的机会,所以无论画院画家或是人文画家,但凡有旅游的机会,就希望把自己的旅途所见表现在画面上,让人们在画面中可观、可玩、可居、可游。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作品也相当于一种旅游导览手册,让士大夫在旅游时注意某些景观。所以如果画家的行程够长,并以长卷的形式呈现,那么一卷下来可能会有七八个,甚至十几个景点,当人们看完长卷,也就相当于做了一次很过瘾的艺术风景旅游。

元代,吴镇《秋江渔隐》 尺寸189.1×88.5厘米。

这件作品描绘了山崖、飞瀑、林木、双松、楼阁、屋舍等景物,并通过渔夫逍遥的形象寄托元代文士的情感。

清代,姚文瀚、袁瑛《合笔盘山图》,尺寸440×315厘米。

盘山位于天津蓟县境内,以林泉、古松、怪石著称。这件作品是乾隆四十四年,宫廷画家姚文瀚、袁瑛的合力之作,描绘了盘山的景色。图中,画家用界画的形式描绘了峰峦之间的屋宇、亭台、寺庙,并把这些景点名称均以楷书标注在相应位置。

清代,髠残《山高水长》,尺寸332.1×127.8厘米。

此轴描绘了黄山天都峰云海、奇松,朝夕晴雨的变化,其用笔皴擦渲染,颇得王蒙意境。本幅为张群先生捐赠。

近代,张大千《华岳高秋》 尺寸361×133.6厘米。

陕西华山被誉为“奇险天下第一山”,这件作品是张大千于1960年,忆写故国山川、旧游怀乡的作品。

《名贤雅集》(局部),沈周,明代,252.9cm x 44.5cm

除了对景点的描绘外,也有记录与友人共同出游场景。沈周《名贤雅集》描绘的是弘治己酉年,也就是1489年的三月十七日,当时吴愈要调守叙州,就邀请了十三个文人朋友前来,为他饯行赋诗,并由沈周作画记录。他并没有选择长卷的形式,而是选择狭长立轴的形式布局画面,画中山是“之”字形走向,十多位友人三到四人为一组,上下错落有致地被安排在画面中,形成一张特别的古代“大合照”。

同此同时,沈周的卧游图册亦不再局限于山水,而是广泛涉及到了花果、禽、畜、虫等多种题材,扩大了“卧游”所表达的范围。

明 陈洪绶 《著色桃花》 册页,纸本设色,18×53.7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著色桃花》册页选自《明人画扇集册》,作于崇祯五年(1622),为陈洪绶早年的酬赠之作。陈洪绶在好友沈相如即将出守武陵前夕,借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画桃花扇相赠。画中描绘了隐藏于云雾之中的老树和一枝系着彩带的桃花。

艺术家最具雄心和创作热情的成果

纵观艺术家的一生,他们什么时候的作品尺幅最为巨大?一般都是在其最具雄心和创作热情的时间段。

台北故宫2017年10月份的“名山大川——巨幅名画展”,仅展出两件作品,一件是张大千的《庐山图》,一件是吕佛庭的《黄河万里图》。

张大千,《庐山图》(局部),1980-1981年

张大千《庐山图》是他毕生尺幅最大的作品,也是晚年最精彩的力作。1979年,已经80岁高龄的张大千接受了好友黄天才的请求,作一幅长10.8米,宽1.8米的巨幅山水画。其实当时的他右眼视力已严重下降,不易再提笔作画,可张大千偏不听。他说:“画家不画画,和死了有什么区别?”就这样,他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搜集资料,作腹稿预备处理,直至1981年7月才正式动笔。

作画期间,张大千多次心脏病发作被送往医院抢救,稍微恢复便又重新被抬上画案,医生、家人,都劝不住。就这样,经过二年多的努力,直至他生命的最后一刻,才最终完成了这幅巨作,堪称张大千画艺上的巅峰。

民国,吕佛庭,《黄河万里图》,66.7×5106.7厘米,为吕佛庭遗赠。

台湾国画家吕佛庭的《黄河万里图》,全长逾51米,详细描绘了黄河绵延四千六百余公里的壮阔景致,前后共费时两年四个月,时年艺术家已七十五岁。

吕佛庭的绘画讲究师法自然,他早年广游祖国名山大川,1983年5月,他开始制作《黄河万里图》,至1985年9月完成。此幅长卷,是用绢料画成,阔二尺五寸,长二百一十尺,是一幅不朽的巨作。

与中国传统民居相结合

前文已提及,台北故宫“石渠”书画大轴中堂特多,中堂画是指挂在中国传统民居厅堂正中的画,竖轴装裱。除了山水画题材外,人物、花鸟等也非常受欢迎。

明,佚名绘,《明太祖坐像轴》,绢本设色,纵291.4cm,横162.8cm。

这是明太祖的官方画像之一。众所周知,朱元璋的长相一直颇受大家争议,但这件作品中,朱元璋却容貌丰伟,气派堂皇。这恰是官方版本帝王相的基本标准。

在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中,凡是统一或促成了统一的帝王,都被他描绘得形象高大;而亡国之君则多有猥琐萎靡之态。此外,为了将帝王与周边侍者区分,帝王的身材通常都比较伟岸、高大,这体现出当时的人物画以尺寸大小来象征人物尊卑的特点。

清代,陈兆凤,《博古花草》,该幅231.7x117.7公分;全幅141公分

清代晚期宫廷画家陈兆凤的《博古花草》,描绘的是一件清廷皇宫摆设,他用写生的手法描绘了内插紫藤、桃花等花卉的珐瑯彩花尊,器物旁边是一个透明的玻璃鱼缸,里面成双成对的金鱼正悠游于荇藻间,象征着盛世清平、富贵平安、和谐美满的景象。

此图以花卉、鱼草组合,并置于尊盆器物中,应为案头清供之物,为居室厅堂增添新的生活情趣。

《画白鹰》,清代,杨大章

杨大章,乾隆时供奉内廷。本幅设色画绥远城将军兴肇所进白鹰,全作色彩鲜艳,明丽工整。

《瑶圃采芝图》,清代,金廷标 立轴,纸本设色

金廷标,乾隆内廷画家。本作描绘了雪中采芝的情景,人物脸部、衣纹凹凸分明,或略受西洋光影法影响。

《瑶仙献瑞》,钱慧安,清代,244.2cm x 121.2cm

钱慧安是海派人物画家,画风受民间年画,以及陈洪绶、黄慎、费丹旭等画家影响,又融合西洋画技法。瑶池仙人蟠桃献寿,寓意喜庆吉祥,是民间典型的祝寿装饰题材。

宋榻武岡帖(一) 冊

三希堂法帖(一) 冊

漢豫州從事孔褒碑殘碑 軸

漢五鳳二年刻石 軸

宋拓聖教序 冊

北宋榻絳帖(八) 冊

舊搨晉王獻之鵝群帖(一) 冊

宋搨大觀帖(二) 冊

晉郗超遠近帖

晉王廙廿四日帖

晉王廙祥除帖

宋榻大觀帖(六) 冊

王羲之知賓帖

晉王羲之適太常帖

晉王羲之司州帖

晉唐正書(五) 冊

晉王羲之佛遺教經

晉唐正書 (二) 冊

晉王羲之黃庭經

舊榻澄清堂帖(一) 冊

晉王羲之賢室帖

晉王羲之多日帖

晉王羲之舍子帖

晉王羲之月末帖

晉王羲之擇藥帖

舊搨鵝群帖(三) 冊

晉王獻之諸願帖

晉王獻之夜眠帖

晉王獻之嫂等帖

宋榻臨江帖(五) 冊

晉王獻之散懷帖

宋榻臨江帖(四) 冊

晉王羲之隔日不面帖

晉王羲之近日帖

宋拓大觀帖(七) 冊

晉王羲之阮生帖

晉王羲之君晚帖

晉王羲之嘉興帖

晉王羲之尚停帖足下疾苦帖

晉王羲之長平帖

宋拓越州刻晉唐小楷 冊

晉王羲之書樂毅論

晉王羲之遠宦帖 卷

晉王羲之十七帖

平安何如奉橘三帖

魏黃初元年魯孔子廟之碑 軸

宋搨大觀帖(五) 冊

隋智果評書帖

唐裴孝智撰文宣王廟門記 軸

唐孔子顔子讚殘石 軸

唐顏真卿祭侄文稿 卷

唐徐浩書朱巨川告身 卷

唐玄宗鶺鴒頌 卷

御刻墨妙軒法帖(一) 冊

唐閻立本十八學士于志寧書讚 卷

曲阜文宣王廟記 軸

蘭亭八柱帖(巽) 冊

唐褚遂良臨王獻之飛鳥帖 卷

宋賢牋牘 冊

宋蘇軾致至孝廷平郭君尺牘

宋商康民書廣百論 冊

宋吳說尺牘 冊

吳說頓首上啟明善尺牘

朱熹自書五言古詩 卷

宋孔道輔祖廟祭文 軸

宋高宗賜岳飛手敕 卷

宋蘇氏一門法書 冊

蘇軾書尺牘

蘇軾書尺牘

宋高宗勅張浚手書 卷

宋黃庭堅松風閣 卷

宋黃庭堅臨蘇軾海棠詩 卷

宋黃庭堅書七言絕句 冊

宋朱熹書 卷

宋人雜書 冊

秦觀書摩詰輞川圖跋

宋吳說尺牘 冊

吳說上問慶門星聚尺牘

宋黃庭堅書王羲之論書 冊

宋四家真蹟 冊

米芾致景文隰公尺牘

宋元四家書 冊

元歐陽玄書五言古詩

宋元四家書 冊

元趙孟頫致傳道尺牘

宋元四家書 冊

宋范成大書尺牘

宋元四家書 冊

宋陸游上問台閎尊眷尺牘

宋諸名家墨寶 冊

宋陸游書尺牘

宋元寶翰 冊

宋歐陽脩致元珍學士尺牘

宋元寶翰 冊

元錢舜選書七言律詩

宋元寶翰 冊

仲殊書西江月詞

宋元寶翰 冊

宋樓鑰呈提舉郎中契丈劄子

宋元寶翰 冊

宋朱熹致彥脩少府尺牘

宋元寶翰 冊

宋范成大書尺牘

宋四家法書 卷

蔡襄上資政諫議明公尺牘

蘇軾書次韻三舍人省上詩

黃庭堅致明叔同年尺牘

米芾致葛君德忱尺牘

宋元寶翰 冊

宋范成大致養正監廟奉議尺牘

宋元寶翰 冊

宋高宗書七言律詩

宋代墨寶 冊

宋徽宗書怪石詩

宋蔡襄尺牘 卷

宋蔡襄自書謝表並詩 卷

宋十二名家法書 冊

蘇軾致季常尺牘

宋徽宗 詩帖

蔡襄 致杜君長官尺牘

三希堂法帖(二十六) 冊

元鮮于樞書透光古鏡歌 冊

元鮮于樞書透光古鏡歌 冊

元趙孟頫題畫詩 軸

元趙孟頫書明肅樓記 卷

元趙孟頫書明肅樓記 卷

元趙孟頫書僧明本懷淨土詩 卷

元趙孟頫書僧明本懷淨土詩 卷

元趙孟頫書岳陽樓記 軸

元趙孟頫泥金書孝經 卷

元趙孟頫自書詩帖 卷

元張雨書唐人絕句 軸

元倪瓚自書詩稿 冊

元明書翰第三冊 冊 文彭書詩(三)

元俞和篆隸千文 冊

元俞和書陶潛詩(二) 冊

元柯九思書九成宮醴泉銘 軸

元鮮于樞行草真蹟 冊

元趙孟頫鮮于樞墨蹟合冊 冊

元鮮于樞論張旭懷素高閑草書

元趙孟頫鮮于樞墨蹟合冊 冊

元趙孟頫論裴行儉書法

元趙孟頫鮮于樞墨蹟合冊 冊

元趙孟頫論虞世南書法

元人法書 冊 張雨書七言絕句

饒介書七言絕句

元趙孟頫鮮于樞墨蹟合冊 冊

元趙孟頫與鮮于樞尺牘

元趙孟頫趙氏一門法書 冊

趙孟頫致中峰和尚尺牘

元趙雍草書千文 冊

元明書翰第三十九冊 冊

明朱大有臨十七帖

元人法書 冊

饒介書七言律詩三首

元人法書 冊

良琦書七言律詩

元人舊蹟 冊

余闕致太樸內翰尺牘

元人舊蹟 冊

虞集致丹丘博士公尺牘

元俞和臨王帖 軸

元張雨書七言律詩 軸

明董其昌書毛先翁傳 卷

明祝允明墨林藻海 卷

明人詩翰 冊 王逢元書詩及周嘉冑跋

明邢侗草书古诗

元明書翰第五十一冊 冊 文彭書詩

元明書翰第二十七冊 冊

陳繼儒書西園雅集圖記

明文徵明書五言律王穀祥書

五言律陸師道書七言律 成扇

三希堂法帖(二十七) 冊

明王問詩帖 冊

明董其昌書七言律詩 軸

明董其昌尺牘卷真蹟 卷

明董其昌仿歐陽詢千文 冊

明董其昌行書 卷

明董其昌書杜甫詩 卷

明沈粲書古詩 軸

明唐寅隨筆(五) 冊

明王錫爵詞翰 冊

明人尺牘下冊 冊 朱之蕃尺牘

明人尺牘上冊 冊 董其昌尺牘第八則

明董其昌論畫 冊

明董其昌倣顏真卿書 軸

名人尺牘第二冊 冊 張獻翼尺牘

元俞和書陶潛詩(二) 冊 無款題

文徵明題元俞紫芝書

項元汴題陶五柳詩

明祝允明和陶飲酒詩 冊

明文徵明自書七言律詩 卷

明宋克書公讌詩 軸

明莫是龍草書 軸

明董其昌行書 軸

明陳元素牋牘 冊

明王寵書雜詩 卷

明董其昌書五言絕句 軸

明董其昌書陸暢詩 軸

明陳繼儒自書詩帖 軸

明董其昌書白羽扇賦 軸

明沈度隸書歸去來辭 軸

明王寵詩帖 軸

明董其昌臨顏真卿告身帖 軸

明董其昌臨張旭郎官壁記 軸

明董其昌書呂仙詩 卷

明董其昌書栖真志 卷

明董其昌書周子通書 軸

鵓鴣譜 冊

蘭亭八柱帖(兌)

明董其昌臨宋四家書

明沈粲書應制詩

茄鼓樂章(六) 冊

清曹文埴書妙法蓮華經(七) 冊

清曹文埴書乾隆御製

和李嶠雜詠詩原等六首 成扇

清曹文埴书干隆御制十八学士

登瀛洲歌题李公麟所画 成扇

清戴衢亨行楷书轴

清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冊

清董誥書蘿圖兆瑞 冊

清紀昀欽定四庫全書

簡明目錄(子部) 卷

清金士松書乾隆

御製題寒江獨釣玉韘等五首 成扇

清緙絲乾隆御筆卞和獻璞說 卷

清梁國治等摹蘭亭八柱帖(三) 冊

清梁國治楷書乾隆御製

和李嶠雜詠詩金等十二首 成扇

清梁國治楷書乾隆御製題

陳淳寫生花卉即用其韻 成扇

清梁國治臨御題趙孟堅蘭亭本(一) 冊

清彭元瑞書乾隆

御製立仗馬詩等二首 成扇

清乾隆三希堂法帖(二十二) 冊

清乾隆三希堂法帖(六) 冊

清人繡線乾隆臨皇家象文武帖 卷

清人繡線乾隆書修德修刑論 卷

清阮元書乾隆御製嘆夷齊松賦 成扇

清阮元書無量壽佛經 冊

清汪由敦節書張九齡荔枝賦 卷

清汪由敦書御製夏興詩 軸

清王際華臨米芾天馬賦 卷

清无款妙法莲华经(二)

清姚文田書御製詩 卷

清于敏中書乾隆御製八駿圖等樂府詩二首 成扇

清于敏中書乾隆御製

牡丹芳等樂府詩三首 成扇

清張照臨顏真卿爭座位帖 軸

清張照書御製七律四首 卷

拓本敬勝齋法帖(二十一) 冊

拓本敬勝齋法帖(二十四) 冊

拓本敬勝齋法帖(二十五) 冊

拓本敬勝齋法帖 (三十八) 冊

拓本敬勝齋法帖 (三十二) 冊

拓本敬勝齋法帖 (十四) 冊

拓本敬勝齋法帖 (十八) 冊

拓本敬勝齋法帖 (三十六) 冊

清高宗臨王寵書前後出師表

王寵自書五憶歌

文徵明醉翁亭

清綿恩乾隆宋人十八應真贊 卷

清錢陳群恭和御製熱河各體詩 冊

慶隆樂舞冊頁(八) 冊

石刻惇敘殿柏梁體聯句 冊

拓本敬勝齋法帖(十) 冊

清愛堂石刻(四) 冊

清紀昀欽定四庫全書

簡明目錄(集部) 卷

清金士松臨褚帖 卷

清乾隆三希堂法帖(二十九) 冊

清張照書聯 軸

清沈荃書唐早朝詩 軸

清汪由敦臨顏真卿告身 卷

清王澍書積書巖帖(三十八) 冊

臨宋搨顏真卿祭姪文

清永瑆佛說八吉祥經 冊

敬勝齋法帖 冊

御書張載東銘

清蔡新書經筵御論(三) 冊

清董誥書律調餞臘 冊

清梁國治書乾隆御製用

十二辰本字題四庫全書 成扇

清阮元書無量壽佛經 冊

清于敏中書御製元旦試筆冊 冊

壽字冊頁 冊

清戴均元書御製經筵論(二) 冊

清王澍臨石鼓文 冊

清王澍書積書巖帖(二十二) 冊

臨晉楊羲黃庭經

清張照節臨黃庭經醴泉銘二帖 冊

清緙絲乾隆御筆臨帖 卷

清汪由敦臨蘇軾杜子美詩 軸

清永瑆書高宗御製四時衍慶詩 軸

清張照臨縮本聖教序 冊

民國于右任草書黃花崗詩冊頁

民國于右任草書七言聯 軸

清高宗御臨蘇軾帖 軸

清沈荃桃李園序 軸

清王澍書積書巖帖(十七)

臨王羲之十七帖 冊

清張照臨王羲之山川諸奇帖 軸

王鐸 草書

投稿邮箱:feitianjingshe@163.com

乐府之妃豨谁和

1这后花园窣静无边阔,亭台半倒落;

2名香叩玉真,受恩无尽,赏春香还是你旧罗裙。

Hash:066b5bd5bac078e980b55810661267433956f2d8

声明:此文由 说史一千零一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