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变迁,此景仍在,承载多少浦口人的乡愁记忆!

长桥步月

农历冬月十六晚上,一批摄影爱好者和桥林当地文学爱好者汇聚在桥林街道石碛桥边,共同见证了“长桥步月”古景重现,夜里11点35分,桥两边的水影里各倒映了半个月亮,此现象只持续了三分钟。世事变迁,此景仍在,实为难得。

长桥三孔青石面,

子午线上明清建。

步履最宜冬十五,

两边半月水中现。

清朝《江浦埤乘》里记载,位于桥林镇中石碛河上的石碛桥,走势恰与子午线平行,因而每年农历冬月十五日午夜,如逢天晴,明月当空,凭栏俯视,桥两侧的石碛河水各倒映着半个月影,桥与桥上观者之影龟缩脚下而不得其见。波光粼粼,河水清澈,景物绝妙。此现象每年只有一次,每次只有半袋烟的功夫。1970年此桥因河道拓宽重建,此景仍在。

//

承载乡愁的“长桥步月”

//

小时候听长辈们说起过“长桥半月”

也少有人会在每年的

农历冬月十五午夜时分

去验证

后来长大了

老街拆迁了

离别越来越多

古桥越来越少

怀念起走在桥上青石板路的日子

在一堆钢筋水泥里突然看到

儿时的旧石碛桥

一颗心仿佛就安稳起来

“长桥步月”更是一种乡愁

带着故乡的温度和记忆

在岁月的打磨下

石碛桥这座区级不可移动的文物有些陌生

又有些新颖

它们分明就在我们的身边

无声地诉说着什么

默默地等待着你的伫立

它经历了沧桑巨变,目睹了桥林成长的点点滴滴。可以说,历经数百年,石碛桥已不仅是桥林的象征与名片,更是当地人的精神寄托。

记忆一下子被此情此景拉得很长。

老街记忆

旧时老街,南街城门楼上有“阖闾”二字,城门前,子午向上“锁钥桥”架于石碛河上,形成“阖闾门前锁钥桥”这一奇观。彰显了春秋时期吴王阖闾鼎盛时代的辉煌,凸显出吴王阖闾时代北方边城要寨的至关重要与繁华。石碛河水由西向东经西江古渡口直通长江,上可达巴蜀,下可通淞沪。是南来北往商贾过客到此换乘水陆交通的必留之地。自然形成了老南京江北区西南商业重镇,成就了桥林老街集市的繁荣。

记忆中,石碛河两岸绿柳成荫;南北老街,两侧是繁华多彩的古旧商铺、酒楼、茶馆、钱庄、客栈;每逢约定的集日,流动商贩的叫卖声不绝于耳,构成一幅热闹和谐的市井图,活脱脱一个现实版清明上河图

//

源远流长的“石碛文化

//

01

石碛桥

石碛桥是有着500年历史的古桥,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五年,桥长约35米、宽14米,由青石条砌成,跨于石碛河上,连接桥林镇南北大街。 石碛桥其实还有另一个名字——“失姬桥”,失去虞姬的意思,而桥林古称失姬镇,这为什么呢?

桥林街道石碛社区五四组项羽虞姬墙绘

桥林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楚汉相争的后期,西楚霸王项羽败走乌江,其爱妻虞姬为了不拖累项羽,自刎于桥头而得名,桥林境内至今还保留众多相关地名,兰花塘、魂落步(横路步)、勒马想(捋马)等地名沿用至今。

02

石碛河

石碛河起源星甸,蜿蜒近百里,流经陡岗、龙山兰花来到桥林平原沿河两岸有蒋城子等文化遗址,还有千年古刹明因寺、道教活动场所玉皇宫等……

源远流长的石碛河孕育了古老的“石碛文化”。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此留下了千古佳句《横江六首》。

“张”是桥林的一个大姓,从桥林街道走出了三位大家:唐代的诗人张籍,南宋的词人张孝祥,宋代“以能书闻达天下”的书法家张即之都出自于这个家族

到了近代,更是有一位桥林人被誉为“当代草圣”,他就是林散之先生。桥林地区的书画创作源远流长,名家辈出,林蒲社区是林散之故居“江上草堂”所在地。

林散之弟子——现代诗人单人耘写过一首诗《石碛桥新秋》,“盈盈一溪水,两岸绿垂柳。”

悠久的石碛文化,给桥林带来了更加绚丽的色彩, “长桥步月”也留住了老桥林人的乡愁记忆。

石碛桥的丽影,

是一道别样风景

它沉默地看着映在水中的月,

用自己那承载了百年风霜的身躯,

继续连通此岸和彼岸,

连接着历史和未来。

素材来源:桥林街道

浦口区融媒体中心编辑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Hash:b1cbf429feb2b596168a308f494ee42f22603bc6

声明:此文由 浦口发布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