黟县徽商汪鞠如,让吴江丝绸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1910年,在意大利都灵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上,盛泽汪永亨绸行和张益源绸行送展的绸样双双荣获最优等奖,这是盛泽丝绸首次获得国际大奖;1915年,汪永亨等四家绸行送展的绸缎又在美国金山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上分别荣获名誉奖、金牌奖和银牌奖;盛泽丝绸由此而享誉世界。作为盛泽丝绸行业的代表人物,徽州黟县徽商汪永亨绸行的老板汪鞠如功不可没。

汪鞠如(1871—1949)

汪鞠如祖籍安徽省徽州的黟县,他的先祖于清朝初年迁居到浙江安县(今湖州)双林镇。汪鞠如的曾祖父在清朝的嘉庆年间以贩卖丝绸为生,长年往来于嘉兴的王江泾与盛泽之间,后来在王江泾创设汪福昌绸庄。

咸丰十年(1860),太平天国起义军沿着京杭大运河苏州南下,运河沿线的黄溪、新杭、王江泾等绸市都毁于战火,许多绸行和机户纷纷逃往损失较轻的盛泽,汪鞠如的祖父也将绸行迁至盛泽,在申家弄建造起三进石库门厅屋,绸行与住宅合为一体。之后,汪鞠如的父亲汪访庐与叔叔汪聘庐继承父业,并将绸行的牌号改为汪永亨。

由于汪氏弟兄众多,故而汪永亨绸行先后设立信记、成记、正记等绸行,由几位成年的弟弟独立经营,专营江浙一带各中等城市及县镇的丝绸交易。至此,汪永亨已成为盛泽绸业中规模最大、资金最充裕的绸行。

汪访庐在五十岁之后回双林老宅颐养天年,将绸行交于长子汪鞠如经营。民国初年,次子汪訚如成年,王永亨昌记又一分为二,汪鞠如、汪訚如兄弟分别领有汪永亨敬记及昌和记绸行。

由于汪鞠如的悉心筹划,汪永亨昌记绸行的业务突飞猛进,绸缎的品种在原有的纺、濮、罗、綾之外,又新创了花纺、线条纺、彩条纺、缎条纺等许多品种。他将当时流行的洋纺、花纺、盛纺等产品委托巴黎华商通运公司销往欧美各国;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又委派雇员去新加坡开展南洋业务,销到南洋群岛、越南泰国、新加坡、马来亚等地。每年直接运销外埠的绸缎,仅“盛纺”(以盛泽命名的一种质量上乘的纺绸品种)一种即多达数百箱(每箱六十匹)。

为了扩大盛泽丝绸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汪鞠如十分关注对外宣传,寻觅各种合适的机会,让盛泽的绸缎更多地亮相于国内与国际市场。

宣统二年(1910)在南京举办的“南洋劝业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官方名义主办的国际性博览会,除了国内各省外,南洋群岛的爪哇、雅加达、新加坡、苏腊巴亚等地的商界也都来参展。汪鞠如敏锐地觉察到这是宣传盛泽丝绸产品的极佳机会,于是精心挑选产品送南京展出,并有9款绸样荣获了超等奖。

初战告捷,让汪鞠如信心大增,于是他积极筹备向国外大型博览会进军。1910年,他选送绸缎参加在意大利的都灵举办的博览会,荣获最优等奖。民国四年(1915),汪永亨绸行的“盛泽纺”又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上获得大奖。之后,汪永亨绸行以及以汪鞠如为首的盛泽培元公所,又屡屡积极参与国内外的各类博览会,先后荣获江苏省物品展览、杭州西湖博览会、美国费城世博会等许多奖项,让盛泽丝绸名声远播,而汪永亨绸行是盛泽诸多绸行中获奖最多、奖项含金量最高的一家。

汪鞠如是一位极有头脑的商业英才,他除了在产品质量的把控、新产品的开发、国外市场的开拓上努力进取外,还比同行们更早具有商标意识和广告意识。在他的绸缎获得意大利都灵博览会最优等奖之后,他就印制了大量的仿单(一种广告商标纸),赫然印上了所获的奖状和奖牌,以提升汪永亨绸缎的知名度。

在扩大贸易的同时,汪鞠如还把触角伸向丝绸生产,民国五年(1916),与盛泽的春记正、升记绸行合作,在上海创办了当时全国最大的丝织厂——物华丝织厂。

汪鞠如思想开朗,气度豁达,急公好义,热心地方公益事业。光绪二十三年(1897),绸业公所在北大街登椿桥北堍重建新所,汪鞠如尽心竭力,督率施工,建成宏丽轩敞的新公所,为地方增色。

民国十三年(1924)至二十四年(1935),汪鞠如连任两届盛泽镇商会会长。当时盛泽的行政机构十分薄弱,市政管理的许多职能由商会以及各行会组织承担。绸业公所在盛泽的诸多行会组织中资格最老,实力最强,为镇内公益、慈善事业出力颇多。凡修桥铺路、建设电灯电话诸事,商会与绸业公所都全力支持。

在汪鞠如的主持下,绸业公所创设了庄船,专门用于运送外销的绸匹;又创办了私立盛泽绸业小学,便利绸业界子弟入学;民国十五年(1926)秋,又在花园街旁的牧童湾建了一口义井,盛泽人都称之为“洋井”,镇民深受其惠,有口皆碑。

素材来源:我爱盛泽、吴江通;图片:汪永亨等。

Hash:26ba6a6c957c0c671cf747eae3db2f35ef4c9fca

声明:此文由 行走观察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