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一座500年的古桥被烧毁!太可惜了……

五桥风景最宜人,

遥揽源头一色春;

路出登云频立马,

谁家题句磨痕新。

凌云

凌云桥之前的样子

凌云桥烧毁后的样子

现场视频

2018年2月19日上午6点许,桃源凌云桥突发火灾,五百多年古桥尽毁。

凌云桥

火灾现场图

凌云桥

现场图集

凌 云 桥

文:郑得泉

发表于2012年10月26日《三明日报》杜鹃园

在我生活的小镇有两条河道,一条由东向西划一弧线绕镇而过,一条自正北方奔流而来。两溪在大田三中校园的东南角交合,汇集一处向西流去。古时,两条溪上建了5座廊桥,民间有“十里五花桥”之称。流年似水,岁月无情。历经几百年的风吹雨打,沧桑巨变,如今保存下来的只有炉峰的凌云桥,蓝玉的流泗桥,玉田的乐溪桥三座了。现在,蓝玉的流泗桥整修后,已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我常去的是炉峰的凌云桥,大多是傍晚时分,一行人沿田间水泥机耕道散步,走累了就步上廊桥,坐在横板上歇一会儿。

“凌虚千尺架飞桥,势控长虹挂碧霄”。凌云桥博取民间建筑之精华,集亭、台、楼、阁于一身,造型优美,如蛟龙卧波横跨溪上。桥身主体是10根长长的粗大杉木架设而成,河道上原本没有桥墩,重修时新砌的,以便加固。桥下两端是枕木堆垒成的桥头,成拱斗式,把长桥腾空托起。桥上木质桥面,用木柱进行悬、托、架等建筑支梁体系搭建而成,重檐悬山式桥顶。桥两头建双层重檐阁楼,与桥身连为一体。桥两旁设有结实的木凳,可供游客休息、赏景。无论是从远处还是近处观望,凌云桥线条流畅、层次分明,造型典雅、古朴、飘逸,是难得的建筑艺术佳品。

凌云桥上南侧的正中设一座神龛,里面供奉着一尊观音。神龛上方写着“凌云桥”三个大字。神龛前摆着一张供桌,桌前放着一块软垫子,好供人跪拜。桌上的签筒,连同里面的签都十分光滑,看来这里的香火挺旺的,来此祭拜的人不少。每年农历6月19日,这里都要举行一场隆重的祭祀活动。许多母亲让自己的孩子认观音做“干妈”,以求平安,保佑孩子健康成长。

桥的柱子上都贴着对联,由于时间过长,大多对联都已褪色、破损,只有与神龛相对的一副对联较完好,上联是:“* 水长流和甘露”,下联是:“熏风何处不花香”。上联破损缺了一个字,一行人有说是“溪”字,也有说是“绿”,我猜是“碧”字。大家都把对联反复读了几遍,觉得“碧”字较为合适。神龛的正对面,也就是桥的正北面开着一扇窗,窗的右边写着“松风”,左边写着“水月”。字写得还算流畅,只是欠缺火候,不敢恭维,不过,倒是给廊桥增添了些许文化韵味。

凌云桥连接着一条的古道历史上,桃源古道众多,其中一条是由桃源集市向西北过凌云桥,经炉烽、火烧桥、西坪,到达永安西洋镇的杉林后、内炉,再延伸到桂溪等地。这条古道,是早年大田与永安通商、联络、交流的通道之一。古道全由石头铺成,相隔数里建有凉亭。数百年,人来客往,古道被踩踏成很光滑的石头路了。在长长的古道上,凌云桥既是西行道上的起点,也是远道而来者歇息的好处所。如今,桥东侧找不到古道的痕迹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在改造“大寨田”的热潮中,古道挖去,改成横平竖直的田塍,再沿河堤修筑了一条可供农用车来往的水泥机耕道。桥西侧的古道穿过炉峰村子,现也铺成水泥路,方便群众往来,新农村建设真正落到实处,惠及百姓。

凌云桥不仅供来往的人们通行,而且是游览的好去处,更是青年男女经常光顾的地方。我曾经在网络上读到这样一首诗——

伫立在廊桥的两端

相逢近在咫尺

也许是该对你说爱的时候

但,久久地

却无法出口

彼岸花正明艳地绽放

它深情传递着温柔

路边的垂柳早已明白那一切

相爱

并非一定就要占为己有

默默地守望也是一种安慰

至少可以微笑地点点头,招招手

也许微风吹过的时候

一羽柳絮,一脉花蕊

可以相伴着舞蹈,忘掉那忧愁。

伫立在廊桥的两端

相逢会是在春天,还是晚秋?

也许答案并不在于什么时间

因为从注目的开始

你与我就已经拥抱着天长地久。

漫步云端,

天,很蓝,很蓝

很蓝……

至于凌云桥上曾经是否有过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我不太清楚。我长期生活在校园内,很少与当地百姓交往、沟通,古往今来发生的许多事情,知道的的确很少,何况现在青年男女大多外出打工。但是,我常常想,廊桥,流水,清风,明月,这么一个优雅的场所,不产生爱情都难啊!

对于“十里五花桥”的美景,我查阅了县文史工作委员会与镇政府合编的《桃源镇》,仅找到两位老前辈写过赞美之诗。范晋瞻先生写下《桃源五桥六韵》,范君常先生居然和诗五首。史料收集编撰时似乎过于仓促、潦草,没注明作者生活朝代生卒年月,以及哪首诗写的是哪座桥。诗歌供稿者也已作古了,无处询问,只能从诗句的内容和写作的顺序来猜测描写凌云桥是哪首诗。范晋瞻先生的“五桥风景最宜人,遥揽源头一色春;路出登云频立马,谁家题句磨痕新”,应该是赞美凌云桥的。那么,范君常的和诗也就是第五首了,“偶伴骚人入五桥,蜂头雅趣任飘飘;前途一去知多少,自是天衢路不遥。”“蜂头”疑是“峰头”,凌云桥位于炉峰村子,怎么会是“蜂”字呢?至于诗的优劣,不好评说,读者自会鉴赏。

我时常步上凌云桥,伫立桥上赏景。在这日益繁华的日子里,周遭的平地上,散乱地矗立着一座座钢筋水泥楼房,还未装修的红砖楼房,已逐步替代了黑瓦农舍。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日新月异。然而,凌云桥仍以其独特的建筑,清静的环境,为小镇保留着一道古朴的风景。

||来源:微大田、掌中大田、三明日报

||注明:图片来源原作者,如有侵犯原图作者权益,请致电联系本网进行删改。

Hash:4c67ddce632b90dab54907f45ed4e426add40c2c

声明:此文由 三明芭乐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