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丨新兴的名门望族、还有传奇故事,这一家族是.....

司背坊,位于新兴县城中心地带。东与司前相接界,西与中山公园接壤,南至开泰街,北至旧城城脚。明朝时,新兴县(新州)实行州治,旧县治改为广东岭西道按察分司署,因司背地处按察分司署之背而得名。

司背地处新兴县城老城区历史悠久。司背人自古崇文尚武,顾氏和叶氏是司背坊的两大姓氏,这两大家族文武之风气鼎盛,历代群贤辈出,尤其以顾氏家族最为显赫。据史料记载,从清康熙年间始,司背顾氏族人中就出了不少文武秀才、国学生,得功名成就者也数不胜数。文武举人、进士、世袭爵位者及军政界闻人更是辈出不穷,在新兴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创造辉煌。

到了近代,司背顾氏家族更是达到最鼎盛时期。从清道光至光绪年间,司背顾氏家族曾走出了顾愃、顾公式、顾惇、顾恬、顾章华五位武德骑尉,顾锡奎、顾殿征、顾殿斌三位武进士,此外还出了顾云龙、顾章贵、顾章林、顾三钦、顾章标、顾万年、顾殿能七位武举人,从而创造出了“一门三进士,三代七武举”之佳话。司背顾氏家族也由此成为新兴地区经久不衰的名门望族。

据《新兴顾氏族谱》记载,司背顾氏宗祠始建于明朝,由顾氏十世祖开村太公如阜公所建造,迄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

现在的宗祠门楼为上世纪90年代中所重建,大门两旁镶嵌着“虎头世泽,麟趾家声”的对联,为司背坊顾氏宗亲、当代著名艺术家顾剑民所题写。

宗祠建筑为四进深,俗称“连扯四座”,因此当地人都习惯称之为“四座厅”。规模宏大,在新兴县内现存宗祠当中极为罕见。

但由于历经时代变迁,如今的四座厅面貌已被改造得面目全非,两边厢房已被周边民居所占用,宗祠内古代木梁架构保存完好的也只剩下第二进厅堂了。

其中第二进厅堂也是四座厅中最大的厅堂。厅堂中央靠里处建有六扇屏风门。屏风顶端悬挂着“城市山林”牌匾,是清代康熙年间恩平县知事、岭南著名学者佟世男所题。牌匾至今保存完好,与“经魁”、“亚魁”牌匾一道,是四座厅内为数不多的珍贵文物,被司背顾氏族人视为“镇祠之宝”。

除了保存完好的清代牌匾,四座厅的第二进厅堂中还保存着坚固完好的松木柱梁。柱子底部柱础为坚固的花岗岩结构,柱梁打磨光滑,顶端的承托木雕工艺精巧,花鸟祥云图案栩栩如生,堪称古代建筑艺术中的精品。

关于二进厅的柱梁,还流传有这样的一个说法:远在天堂镇内洞朱所村的李耀汉大屋柱梁架构是仿照四座厅而建造的。

这其中还有一个有趣的典故。

相传在民国初年,司背顾氏家族的族中长老们商议要重修“四座厅”,于是便派人到集成官洞村去请当地的一位著名的风水先生潘他山来看风水。

碰巧,时任广东省省长的李耀汉也亲自来到潘他山家中,邀请他前往李的老家天堂镇内洞朱所村去看风水,择地建大屋。潘他山见两家都在同一时间来邀请,顿时犯难了:一边是权倾一时的广东省省长,一边是家世显赫的名门望族,两边都不好得罪!被派去邀请潘他山的顾氏族人脑瓜子也不笨,作为新兴人当然了解李耀汉是什么人物了,何况此时此刻的他还放下自己的架子,亲自来相邀潘他山,可见他对这件事情的重视程度。

想到这里,顾氏族人便把这次的机会让给了省长李耀汉。谁知道当李耀汉一听到对方是司背坊顾氏家族的,二话不说,竟然毕恭毕敬地主动礼让,说可以让潘他山先生顺道先到司背顾氏家族去看,看完了再到天堂老家去看。

就在潘他山到司背顾氏宗祠“四座厅”看风水期间,李耀汉竟也跟上来了,说要参观借鉴一下顾氏宗祠的风水布局和建筑特色。结果李耀汉就被四座厅那精巧的建筑工艺给吸引住了,流连忘返了好久才离开。

据说,事后李耀汉在家乡建造大屋时,特意把在司背顾氏宗祠四座厅看到的建筑工艺样式用在了自家大屋的建造上面。当然,这只是传说。

到天堂镇内洞李耀汉大屋参观过的朋友,一定对大屋的那些粗大精美的坤甸木柱子过目不忘吧,若再将其对照回司背顾氏宗祠四座厅中的柱梁架构,你会发现竟有妙曲同工之似。

到了民国时期,司背顾氏家族更是人才辈出。

顾殿徵之子顾垣伯,早年曾追随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顾垣伯曾在临时政府担任秘书并兼编辑。临时政府解散后,顾垣伯跟随李耀汉参加讨袁护国运动,1917年李耀汉任广东省省长时,委任顾垣伯为新兴县知事(县长)。

顾殿斌之子顾鉴伯,是新兴县最早的中共党员之一。大革命时期曾出任国民党新兴县党部执行委员、新兴县农民协会委员长等职,是县内著名的农民运动领袖。后历任开平阳春两县联防大队长。抗日战争时期,顾鉴伯参与创建新兴县抗日救济委员会,动员社会各界捐款捐物,支援抗日前线。

顾锦泮(1885~1950年),字香壁,号宾鲁。幼年刻苦攻读,宣统元年(1909年)考取己酉科拔贡,全省考第十六名,两广优级师范学堂毕业。民国初期曾相继在新兴县立中学、肇庆中学、广府中学、广才中学、培道女子中学、广宁中学、天堂中学等地任教,后历任国民党新兴县教育局局长(1935年)、从化县总务科长、高明县教育科长、石龙市政厅总务科长、广东虎门要塞司令部机要科长、广东省改良私塾委员会暨第一路检定小学教员委员会委员等职,晚年于新兴县城及农村开设国文专修班。1946年,新兴县设立修志局,聘请顾锦泮与吴树勋、叶翰壮等共同篡修《新兴县志》。顾锦泮一贯主张教书育人,知行合一,身教言教并重,深入浅出,说理精辟,讲究教法,诗文、书法同时著称于全县。他长期从事文化教育事业,在县内有较高声誉,曾撰有《运甓斋诗文集》、《文章作法》、《新兴县乡土教材》等著作,脍炙人口。

顾锦泮之子顾洪干,字梓材,民国初年曾留学于日本。抗日战争时期曾参与组建“新兴抗青督导队”,并担任队长。后出任国民政府军政部第二日本俘虏收容所上校管理员,抗战胜利后曾一度担任蒋经国的秘书。解放前夕随蒋经国赴台湾,去台后相继出任台北市副市长、台湾商业学院教授等职。

顾文雄,字伯豪,曾任国民党陆军少校军需官,曾参与抗日战争。

在近代史上的司背顾氏家族当中,顾耀庭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位人物。

顾耀庭,又名荣登,生于清朝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是前清举人顾万年之孙。在顾耀庭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便因病早早去世了,由于家境贫穷,因此年纪小小就辍学。青年时代的顾耀庭便背井离乡,随乡人在广西梧州南宁内河客轮上当雇工。后来跟随姐夫前往香港谋生,在复安船务公司当轮船工人。因顾耀庭工作勤奋,刻苦耐劳,并且善于钻研,很快便升为随船经理,最终升至复安船务公司买办。

从1926至1939年间,在顾耀庭的精心经营策划下,复安船务公司由最初的一艘货船,发展成为一支拥有“天成”、“天生”、“天就”、“天一”、“天定”共五艘带“天”字名号的千吨以上的客货船队。在这十多年时间中,顾耀庭的船队往来于香港、广州、梧州这一条水运航道,载运国内外旅客以及进出口物资,对于当时广东、广西与海外的客运物流起到了一定的沟通作用。顾耀庭在省港的航运领域中逐渐占有一席之地,见证了省港地区航运事业的兴衰,有“民国船王”之称。

顾耀庭性格豪爽,为人侠义好客。他名下往来于香港、广州之间的船队,凡是新兴人搭乘的,都一律免船票。由此可见这位“民国船王”的桑梓之情。

除了航运事业之外,顾耀庭还从事实业的经营。民国期间的上海,是中国乃至东南亚地区的金融中心,顾耀庭曾对上海四大百货公司之首的永安百货以及最具规模的新新纺织厂都入股投资。除此,他还在家乡新兴县城东街一带开设永安百货分店,可见顾耀庭的经商是十分成功的。顾耀庭不仅是一位成功的商人,还是一位热心于家乡教育办学捐资以及社会公益救济事业的爱心人士。大革命期间,新兴县船岗水湄村人叶季壮(建国后首任外贸部长)返回新兴县向县民传播共产主义思想和开展革命活动宣传,同时也致力于发展新兴的现代教育。在此期间,叶季壮得到了许多新兴的海外侨胞、港澳同胞的支持。如张珠、顾耀庭、叶春圃等人都资助叶季壮在新兴创办育才中学和育德女子小学。从校舍的建设到经费的投入,顾耀庭都大力支持,这足以体现了他对家乡兴学的热情。

1932年,顾耀庭回到家乡新兴县城,在县城东郊鼎村后的荒山兴建耀林园农场,种植了一千多亩的桐油树。耀林园的创办,标致着新兴开始了现代林场的经营模式,作为倡导者,顾耀庭可谓功不可没。解放后,耀林园被国家接收,后来建设成为新兴农业中学。此后,农业中学相继改名为机电学校,之后又合并到了理工学校。2003年在原校址进行改建,最终发展成为今天的新兴县惠能中学。

1939年,新兴县城多次受到日军飞机的轰炸,许多本地人在战争中受到创伤,家园被毁、无钱无粮,生计难以维持。新兴的海外侨胞、港澳同胞都非常关心家乡同胞的苦难,当时身在香港的顾耀庭也是非常挂念家乡民众的苦难,他在香港筹款购买了一批药物和医疗器械,以及战地救伤使用的“救护包”,经澳门送回到新兴,将药品和医疗器械捐赠给新兴本地的救护机构,救治被日军炸伤的军民。

此外,顾耀庭还专门购买了一大批“战用救护包”,送到广西南部地区正与日军作战的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二十七集团军使用,而且他还多次捐款支援在上海与日军正面作战的蔡廷锴将军所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足见顾耀庭的爱国爱乡之情。

真正让顾耀庭这位“民国船王”闻名于世的是他在1942年香港沦陷时做出的伟大壮举。这一年,日军偷袭珍珠港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又向英国宣战。香港当时是属于英国的殖民地,由英军驻防。日军在几日之内就从大陆向港岛进军,先是占领了九龙,同时又秘密集结海军空军包围香港本土。眼见香港已将不保,这时身在香港的顾耀庭为了不让日军在沦陷香港之后侵占他停泊在香港的船队,在最危急的关头,顾耀庭对日军抱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大义,他命令他的船员将他属下的五艘轮船全部沉没在香港口外的水域。

顾耀庭深深明白:国之将破,何以为家?他以民族大义为重,宁可亲手毁灭了自己苦心经营的船队,也不为日本侵略者所用。就在顾耀庭沉没了他的轮船之后的第二天,也就是1942年12月19日,香港正式沦陷。顾耀庭也带着他的家眷悄悄从香港返回新兴隐居。

顾耀庭故居位于司背顾氏宗祠的后侧,相传是顾耀庭1932年回乡时所建造。这是一幢中西合璧建筑风格的二层小楼,建筑外型稳重典雅,堪称近现代的优秀建筑。

故居占地面积约60平方米,青砖瓦木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硬山顶,水磨青砖砌墙,正面屋顶有西式山花。

除了顾氏宗祠“四座厅”、顾耀庭故居、开村古井,司背坊中还保存着不少完好的历史建筑。在这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有顾耀庭的弟弟顾植庭故居、顾汉章故居和顾沛林故居等。

来源:新兴大街小巷

Hash:d28309921ca632c98cdd98e03dcdf5221d36fdf5

声明:此文由 新兴县风情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