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白梅村,感受传承之美!古村落古建筑探秘之旅

▲和敬堂前的牌楼高大雄壮。

近日,小编走进心仪已久的白梅村,近距离感受了古村历史的浮沉变化。白梅村山环水绕,丛林密布,森林覆盖率达65%,具有典型的江南丘陵风光特色。村前田园阡陌,溪沼交映;村后缑山耸立,峰峦叠嶂。这里不仅有古井、古桥,而且参天古树也不时的映入眼帘。村间绿树成荫,飞檐青砖,古屋幽立,一幅田园美景让人心旷神怡。据史料记载,为避战祸,习凿齿于公元379年由鄂入赣,后“道经新喻西北之白梅,正值寒冬,白雪皑皑,见白梅一树,喷珠吐玉,洁白芬香,逾月不卸,因而喜曰:‘此老梅是我宜家之兆也’。由此,习凿齿在白梅开天辟地,生息繁衍,习凿齿也成了白梅习氏开基之祖。

◀数百年来,村里古井依旧清澈甘甜,

孕育着习氏后人。

习凿齿少有志气,博学洽闻,能诗善文,一生诗文并茂著述甚丰。他的史学巨著《汉晋春秋》(54卷),记载了上起东汉,下迄西晋近三百年的历史,叙述详实,立论精当,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而他在叙述三国历史时,他以蜀汉刘备为正统,反对陈寿《三国志》中以曹魏政权为正统的理论。这一观点后来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并且也成为《三国演义》小说贯穿全书的思想。习凿齿为人正派,情操高尚,颇有气节,素有“道德完人”的美誉。由他开创的良好家教、族风,形成了优良的族氏传统,并代代相传,致使其子孙后代人才辈出,后世子孙以白梅为起点,枝蔓式地逐渐向外散发。据村里老人介绍,白梅村现有2300多人,其中习氏子孙有2200多人。习凿齿去世后,白梅村后人为了永远记住这位德高望重的先祖,把他的墓安放在海拔500多米的双林镇枣木山上,并多次修缮。如今,习凿齿墓的四周林荫如盖、环境清幽。每年清明节江西境内的习姓人都会从四面八方赶来专程寻根祭祖,瞻仰这位先贤,形成壮观的祭祀景观,祭祀文化已成为白梅村的一大文化景观。

▲和敬堂前静卧的石狮子守护着

村民幸福的生活。

冬日的阳光懒洋洋地倾洒在静谧、悠然的古村。行走于村间幽深的古巷,流连忘返于白梅习氏宗祠和敬堂、“龙光射斗”老屋、老厅、八厅、江南桥古建筑,仿佛穿越时光隧道,看繁华似锦,品味一砖一石渗透着沉甸甸的历史余韵。

为传承厚重的历史文化,白梅村积极开展对传统村落的保护,目前,已对遗留的古建筑(如老厅、八家厅、江南桥等)和村内的古樟、古柏进行了挂牌保护和新建,建立了长70米、宽3米的习氏文化长廊,兴建了和敬堂、中和堂两个习氏文化展示厅,按照徽派建筑风格改造了进村道路主干道两旁房屋。为留住人们的乡愁,建立了村史馆,陈列村内各种带有悠久历史烙印的文物150余件。

▼古老的江南石桥依然人来人往。

进入新时代的白梅村,以建设新农村为契机,不断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推行“六改四普及”,整治村容村貌,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如今,白梅村已是历史与现代相结合,既有历史余韵,又有现代文明,先后荣获省“十一五”基础残联组织规范化建设先进村、省级森林村庄,新余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村等诸多称号。现在的白梅村正以中心村建设为切入点,向着“将白梅村打造成全市的民俗文化村和生态旅游村”的目标阔步前行,为新余增添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

斗转星移,岁月流逝。古老的宅子,安静的时光,遗留下来的古井、古桥、古树,处处洋溢着艺术诗意的魅力,让人们离开喧嚣的城市,置身于白梅这座千年古村,一切浮躁顷刻间便会沉静下来,让我们回归自己的本真,生出简单的快乐。

来 源:新余日报 拍 摄:凌厚祥

编 辑:熊 沣

审 核:周继伟

Hash:bc956b67388e46f864bd6ee47b7af05c9f8082aa

声明:此文由 江西仙女湖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