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岳庙趣闻轶事

引 子:

儿时著名曲剧艺术家——海连池的《卷席筒》就唱响了中原大地,蜚声中外,从“小仓娃我离了登封小县……再不能中岳庙里把戏看……”如泣如诉的演唱中知道了中岳庙,从那时起梦牵魂绕,盼望着有朝一日能一睹中岳庙的风采,然而总是阴差阳错的因各种原因没能如愿,直到2017年9月18日才因故得以如愿以偿……据导游介绍,详细记录。

嵩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古称“外方”,夏、商时期称“嵩高”,西周时称“岳山”,周平王迁都洛阳后称“嵩高山”,五代以后称“中岳嵩山”,与泰山华山恒山衡山共称五岳。要说中岳嵩山,在五岳之中,它东不如泰山雄伟,西不如华山险峻,南不如衡山秀丽,北不如恒山奇崛。然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嵩山是世代相传的风水宝地,也是儒、佛、道三教荟萃共存之地,是我国宗教活动的重要地区。嵩山寺庙林立风景秀丽,72峰,峰峰有名,72寺,寺寺有故,寺相连,各有奇景,个时期建造的不同风格的寺、庙、宫、庵、观、寨、台、塔、阙、石碑、书院等。文物古迹遍布,书法雕刻满山,更有古树名木,奇花异草装点着各个景区景点,真是美不胜收。

中 岳 庙 位 于 河 南 省 登 封 市 嵩 山 东 麓 的 黄 盖 峰 下 。 原 名 “ 太 室 祠 ” , 始 建 于 秦 。 汉 武 帝 登 嵩 山 , 诏 令 增 修 其 祠 。 北 魏 时 改 今 名 。 唐 宋 时 期 多 次 扩 建 。 明 崇 祯 十 七 年 ( 1 6 4 4 年 ) 毁 于 大 火 。 清 乾隆年 间 重 修 。 现 存 庙 制 基 本 上 保 留 着 清 代 重 修 以 后 的 规 模 。 该 庙 依 山 势 而 建 , 由 南 向 北 , 逐 级 升 高 , 庙 院 南 北 长 6 5 0 米 , 东 西 宽 1 6 6 米 , 占 地 面 积 1 1 万 平 方 米 。 中 轴 线 上 共 有 建 筑 十 一 进 , 依 次 为 中 华 门 、 遥 参 亭 、 天 中 阁 、 配 天 作 镇 坊 、 崇 圣 门 、 化 三 门 、 竣 极 门 、 嵩 高 竣 极 坊 、 中 岳 大 殿 、 寝 殿 和 御 书 楼 。 庙 的 东 路 和 西 路 , 还 分 别 建 有 太 尉 宫 、 火 神 宫 、 祖 师 宫 、 小 楼 宫 、 神 州 宫 和 龙 王 殿 等 小 院 落 。

传 说 典 故:

【万岁峰】

嵩山是历代封建帝王、达官显贵、骚人雅士游览祭祀的地方。历代游人,凡来嵩山参观者,攀登极峰的,粗略一算,也该有30多个帝王到过嵩山封禅览胜。历代文人墨客,游览胜景之后,也挥毫永叹,留下了无数石刻墨迹。太室36峰中有一个万岁峰,其来历就是汉武帝登高山时,随贺官员在这里三呼万岁之声,回荡山谷,此起彼伏,部下吹捧说是山呼万岁,史称“嵩呼”,皇帝老子心潮澎湃,龙心大悦,遂命名此峰为“万岁峰”。

【登封来由】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女皇,她曾几次到嵩山禅祭游览,加封中岳。武后天册元年(695年),武则天嵩山峻极峰建筑“登封坛”,次年又一次登上峻极峰加封中岳,并在坛的东南立碑一通,碑文内容是武则天的自我歌功颂德,叫“大周升中述志碑”。为了纪念她登嵩山封中岳这一盛大典礼,武则天诏令改当时的嵩阳县为“登封县”,即现在我们所在的登封市,改阳城县为“告成”,即现在的登封市的告成镇,以显示她“登”嵩山“封”中岳,大功“告成”之意。

趣 闻 轶 事

在“名山第一”(中华门)旁有两座四角亭分立于神道左右。亭内,为东汉安帝元初五年(公元118年)雕刻的石人翁仲,高约1米,平顶大脸,腰系大扣纽带,古朴大方,虽经风雨侵蚀,但衣着服饰仍很清晰,是研究汉代雕刻艺术和衣着服饰的宝贵资料。据史书记载,翁仲姓阮,为秦朝大将,英勇善战,死后铸像于咸阳宫避马门外,后来历代沿用,把铸刻的无名的铜像、石像都称为翁仲。

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乾隆皇帝游历中岳,随驾群臣内,有一翰林院大学士,走到翁仲跟前。乾隆指翁仲故意问道:“爱卿,这是何人?”翰林忙答:“仲翁”。乾隆见其将“翁仲”说成“仲翁”,微微一笑,遂写了一首打油诗,故意把每一句的后两字写颠倒。诗曰:

“翁仲为何读仲翁?

可知平时少夫功(功夫)。

岂得在朝为林翰(翰林),

打到江南作判通(通判)。”

因为嵩山秀美,有名山第一之说,所以政商名流,文人骚客,凡夫驿卒等过往之人无不有一睹为快之意,然而时间或条件所限只能驻足而观之,所以修“遥参亭”,满足行人遥相参拜……

天中阁:

原名黄钟楼,建于明朝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清朝重修后改为天中阁,是中岳庙清朝时期的大门,建筑风格类似于北京故宫的天安门,只是规模比较小.从门上的门铛来看,整个中岳庙的建筑风格是仅低于皇宫的。

过了此门后我们会发现中岳庙的古树木相当茂盛,据统计,中岳庙里从汉代到清代的古柏三百多棵,加上近几年来不断载植树木,整个中岳庙里的树木超过一万棵。

配天作镇坊:

是清代时期修建的,保留了清朝建筑注重色彩修饰,讲究华丽的建筑特色,按照道教说法,世界上一切物质,都是由五种元素组成:金、木、水、火、土五行,对应五岳来讲,中岳嵩山代表土,而唯有土可以配天,意思说:中岳神配合着上天来管理下界,旁边四个字“宇宙具瞻”,“宇”指所有的时间,古往今来,“宙”指所有空间;上下四方,意思是说中岳神法力无边,所有的时间和空间都在他的掌握之中.过了牌坊后,在我们右侧有个亭子叫朝亭,是仿照故宫里的朝房所建的,指大臣们上朝时在朝房中等候皇帝的接见,朝亭就相当与故宫里的朝房,在这里指供游客落脚休息的地方。

铁人:

在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由当时负责军队和治安的人员用军队的铸造技术而铸造的,是我国现存形体最大,历史最久,保存最完好的铁人,民间对这四个铁人,传说很多,充满神秘色彩,比如说,当地的老百姓认为,铁人代表身体强壮,往往会把自己的子女寄托给铁人做干儿子、干女儿,认为这样可以保佑子女身体健康;每年三月、十月份中岳庙庙会期间,来朝拜中岳神的人很多,有一些虔诚的游客步行来到这里,时间久了,往往会疲倦、不舒服,而他们认为只要来到铁人这里,摸摸铁人身上的部位,在摸摸自己的相应部位就好了,包治百病。

《四状元碑》有感

甬道东西两侧各二,年代久远,只剩碑座和石碑,字迹已经荡然无存,游览至此不由得感慨万千,拙作小诗一首:

十年寒窗为名扬,

勑石铭刻万古芳。

风蚀字销碑犹在,

不见当年状元郎。

南岳衡山殿

中岳嵩山的真形图就有人称其为日月星辰,有人称土神,外形就像一座土地庙一样,道教有种说法叫:青龙,白虎通四方;朱雀,玄武知阴阳.所以道教一般认为如果身上佩带有这五岳真形图。在深山之中行走或修行能很清楚的辨别方向,不至于迷路。同时狼虫虎豹不得近身,有辟邪平安的意味。咱们大家只要记住一点,以后见到这五个符号就知道代表五岳就行了。

东岳泰山殿

人们就用这五种符号来代表五岳,也就是说是五岳的岳徽。另外,道教认为四个方向都有神。东方为青龙,所以咱们说的青龙桥一般指的是村子东边的桥。西方之神为白虎,林冲夜闯白虎堂指的就是建在西边殿堂。南方的神叫朱雀,所以很多大门也称朱雀门,门额上往往刻有一只红色的鸟。北方的神叫玄武,历史上唐朝初年曾有一次玄武门之变,就是发生在城市的北门

北岳恒山殿

五岳真形图碑:刻立于明万历32年(公元1604)上面这些符号代表五岳,这些符号是怎么绘制出来的众说不一,比较通俗的一种说法是人们把五岳各自的等高线和山的走势形态结合起来,发现刚好和天上五个方向的星座十分的相似。

西岳华山殿

峻极门:

它是通往中岳庙主殿——峻极殿中心院落的大门,因而得名峻极门。


 

嵩高峻极坊:

是清代时期建筑,和北京故宫的承光门建筑相同,也称迎神门。这个建筑最大的特点是在于它的斗拱,据说当时营建是没有用任何一个铁钉,全靠卯榫结合。“嵩高峻极”四个字,传说是康熙皇帝的亲笔御书。坊名出自《诗经.大雅》“嵩高唯岳,峻极于天”,是典型的清代宫室建筑。

中 岳 庙 的 主 殿 为 中 岳 大 殿 , 又 称 峻 极 殿 。 大 殿 面 阔 九 间 , 进 深 五 间 , 面 积 1 千 平 方 米 , 是 全 庙 最 大 殿 宇 , 也 是 嵩 山 最 大 规 模 的 建 筑 。 该 殿 为 重 檐 庑 顶 式 建 筑 , 上 覆 黄 色 琉 璃 瓦 , 椽 飞 斗 拱 、 梁 枋 天 花 皆 用 清 代 最 尊 贵 的 和 玺 彩 画 。 殿 内 神 龛 中 供 奉 着 5 米 高 的 “ 崇 圣 大 帝 天 中 王 ” ( 即 中 岳 大 帝 ) 塑 像 , 两 旁 为 侍 臣 和 镇 殿 将 军 。

中岳寝殿

峻极殿的后面,是一座单独的院落,主要建筑为岳寝殿。它是一座歇山式建筑,黄瓦覆顶,斗拱飞翘,面阔七间,进深三间,传说为中岳大帝与帝后起居之所。明宪宗成化十六年(1480)重建,清高宗乾隆元年(1736)重修。殿内神龛里,有“天中王”和“天灵妃”的塑像,两端有两个大型紫檀木透花雕刻的“龙榻”,榻上有天中王睡像,东榻上睡像为檀木雕刻,西榻上睡像为彩色泥塑。

御书楼

出寝殿拾级而上便到御书楼。中岳庙最后一座殿宇,原名“黄箓殿”,是储存道经之地,创建于明万历年间。后来清代乾隆皇帝游中岳时,曾在此殿题碑书铭,故又称“御书楼”。现为硬山庑殿式黄色琉璃瓦楼房,为民国所建,两侧顺山房是储存祭器的地方。

游览寺庙里的注意事项:

对寺庙的僧人、道人应尊称为“师”“法师”,对主持僧人称其为“长老”“方丈”“禅师”。

忌直称为“和尚”、“出家人”,甚至其它污辱性称呼。

与僧人见面常见的行礼方式为双手合十,微微低头,或单手竖掌于胸前、头略低,

忌用握手、拥抱、摸僧人头部等不当之礼节。

游历寺庙时不可大声喧哗、指点议论、妄加嘲讽或随便乱走、乱动寺庙之物,尤禁乱摸乱刻神像,如遇佛事活动应静立默视或悄然离开。

同时,也要照看自己的孩子,以免因孩子无知而做出不礼貌的事。

(焦柏松)

Hash:19ec31e2d3f6995f2a32313d134493d3c63b6f82

声明:此文由 豫西文化教育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