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丰这个省级古村落,你去过吗?

三陂村古村落——位于陆丰市内湖镇西南部,原名沙陂村,解放后改为现名,距离镇政府4公里,距广汕国道2公里,距内湖高速公路口3公里,距陆丰火车站(高铁站)10公里,距陆丰市政府约17公里。相邻自然村:北接头陂村,南邻博头村,西挨图美村,东与赤茔头村相隔2公里。

三陂村始建于南宋年间,距今700多年,村域总面积6.8平方公里,村总面积2.25平方公里。村中原有高、周、陈、林、徐、李等姓聚族而居,现仅存郭氏一姓居住。据考证,郭氏系明万历年间从潮阳南阳村迁徙至该村。该村现有人口4100人,其中, 80岁以上老人70人,最年长的男性老人年龄99岁。

历史沿革

三陂郭氏源远流长,肇于姬周,萌于太原。郭氏始祖受周文王封赐于虢。唐先祖郭子仪平安史之乱,定回讫之变,中兴唐室,诰封汾阳王,其子女显繁,后裔子孙蔓延,遍居各地。郭子仪长孙郭崇自河南光州固始迁至福建长乐,为入闽一世祖。其后裔又迁仙游、碧溪,再迁莆田、魏塘,历时四百多年,传十七世。第十七世郭端斋由闽入粤居潮之竹桥,为宋之开基祖。

明万历年间,郭氏先祖玉州(属南阳村“按察辈序”十二世邦字辈)自潮阳县南阳村迁徙至三陂村,成为三陂开基祖。郭玉州育有五子:敦素、耀明、敦叟、淑吾、智吾。后长子裔孙迁居后湖,次子迁居墩头,三、四、五子裔孙留居三陂。其后又有各房裔孙迁徙南塘、双堂、甲子、大茂、东海河西碣石海丰等地,蔚成大族。

地理环境

三陂村环境优雅,得天独厚,自古以来有四景传颂:仙迹长留浮龟山,鸢峰倒影宗祠前,石拱水吼莲花见,竹潭望月真奇观。村北面是浮龟山,山顶有仙人脚迹。村南面是三陂山、坣头山、蛟溪山连成长长的山脉。村前溪流九弯十八曲,称为九曲来朝。溪边青竹翠绿,村边榕树高大成荫。南墙外不远处,有一棵300多年的古榕树,包裹着一块形状独特的石头,形成木石奇观。鸟瞰全村,村形如巨蟹,村南北各有5条小路,极像蟹脚。让人称奇!

建筑艺术

三陂村在明清时期是碣石分卫,是官兵驻地,城墙、城楼都是朝廷按规格建筑的。城墙高约6米,周长约1200米,主要采用沙、土、石灰夯实筑建。四周高墙之下有内外马路,可供策马巡城。东西建有城堡,南北建有城楼。城堡、城楼上有射口。城楼门口有城池。村内分布一条条笔直的巷道。城河沟沿村前城墙穿村而过。

民宅建筑风格以“五间过座”为主,其次有“下山虎”、“双厅相会”等。祠堂、宫庙、民宅中有石刻、木雕,屋檐、屋脊饰有瓷片、泥雕、窗雕、壁画等各种鸟兽花草人物。祠堂主要分布在村巷口前,雕梁画栋,做工精致。郭氏祠堂永思堂内高悬“武魁”、“岁进士”两块金字功名匾。

宽阔的祠堂埕前,竖立着村中先贤岁进士郭李桂、潮州参将高亮福、岁进士郭肇基、贡生郭梦斌、参将陈锡万、碣石总兵郭文志等六人功名旗杆硖。

村中存留有周氏、高氏等祠堂遗迹。万历年间,三陂村庠生周茂全被螺溪叶高标家聘为教师。叶高标升任朝廷高官后,为三陂周家建“周氏祠堂”,报答师恩。清朝顺治年间,高亮福、高亮正、高谟都是朝廷命将,镇守三陂城、碣石城,村中原有高氏祠堂,门联诗是:“雨露承天府,风云护将门”。此外,村中民宅、巷道中还保存有木风柜、瓷磨钵、石碓臼、石磨、铁耙、竹鱼笼等各种生产生活用具。

民风民俗

三陂村历史悠久,是古老的文明村,是抗倭基地,还是老革命根据地。三陂人乐善行孝,从政、从戎、从商、从医、从教、务农等均成绩显著。郭氏五世祖名医郭丰城(岁进士郭李桂之子)救死扶伤,保养有方,五代同堂,被称为“五代公”;武魁郭肇基为其母立祠堂,报答母恩,弘扬孝道精神;高亮福、高亮正众将带兵抗击倭寇海贼,保护家园;农民革命时期,村民郭荣达、郭江龙等十余人先后参加革命队伍,英勇抗敌,保家卫国。

三陂村保留着节日隆重祭祖仪式和中秋祭月仪式。同时还有:每年正月十三开灯,添男丁的请灯酒,把灯吊挂在宗祠内,正月二十落灯,各户把灯提回家吊在厅堂中,五月初五旺灯;正月十三起要演丁戏;正月十七日要营神;九月十二日要演戏祭拜祖先;每年三月、九月要祭拜天后圣母;七月要祭拜圣人公,等等。一年之中参与宗教或民间祭祀活动至少有6次。

明万历至今四百多年, 三陂郭氏先祖传承忠孝、仁善、乐施舍、帮乡邻的传统美德,裔孙秉承先祖处世精神,承前启后,发展商贸,尊师重道,弘扬文化教育,广纳善见,培养人才,誉荣粤东,为三陂的繁荣发展奠定下良好的基础。

来源:陆丰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如果你想知道陆丰事

扫一扫二维码了解更多陆丰身边事

Hash:28abad14a18fa1f397552a8a0ffb823e39c520bc

声明:此文由 陆丰吧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