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河津老乡的国宝奇缘!

提示:

张崇发

张崇发,男,1945年生,山西河津市杨家巷人,1965年入伍,先后在北京军区宣传部、中央军委机关任职。在军队从事新闻工作20年,转业后从事文化艺术研究工作25年。1981年至1983年在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其武身边工作,到内蒙山西河北采访傅作义、董其武的部下100余人,搜集了丰富的关于傅作义、董其武在绥远抗日,董其武1949年举行绥远起义的宝贵资料,对董其武及他领导的绥远起义历史有深入研究。为董其武代笔写了不少文章,曾参加写作《傅作义生平》。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老新闻工作者”荣誉证书获得者,主任记者,国家一级编剧,资深旅游文化研究人员,出版《中华名胜古迹趣闻录》(上下册)、《中华名胜古迹传说》(上下册)、《董其武将军传奇人生》(上下册)等书20多部。

真幸运,我亲眼见到了 800多年前的稀世国宝! 张崇发

《赵城金藏》是中国的国宝,1949年新中國诞生前,从河北涉县运到北平,现珍藏在国家图书馆善本部。新中国成立后,近70年来,全中国和全世界的人,能目睹《赵城金藏》的者,少之又少;能为《赵城金藏》撰写保护史的,更是少之又少。而我,就在这2个少之又少者之中! 无意中,我发现了国宝。 1981年,穿了16年军装、当了10多年新闻干事和报纸记者的我,时运不佳,突然被剥夺了从事新闻写作的权力。而我手中的笔实在不想闲着,便悄悄地写起了没有多少政治风险而又宣扬爱国主义的中华名胜古迹。写着写着,一篇又一篇,积少成多,到了1984年竟公开出版一部《中华名胜古迹趣闻录》(上下册,40万字)。

山西是我的故乡。山西处处有名胜古迹。回乡探亲时,我遍览名胜,写出了《鲤鱼跳龙门与大禹凿龙门》、《薛仁贵寒窑与汾河湾打雁》、《王勃和他的故乡》、《尧王让贤与尧都临汾洪洞县广胜寺广胜寺有飞虹塔,塔下有霍泉,寺内有元代壁画,可写的东西太多了。 到了洪洞,我偶然得知,广胜寺的飞虹塔中,曾藏过800多年前金代雕版印刷的数千卷经书《赵城金藏》。《赵城金藏》是稀世国宝,全世界只有中国有,其中数千卷经文来自印度,而印度却没有一卷雕版经文。日寇占领山西晋南后,曾打算运回日本。寺内主持和尚力空,勇敢的把日军的阴谋向八路军作了报告,八路军抢在日寇之前,把国宝《赵城金藏》从广胜寺抢运走,由薄一波安排人员,藏在深山中一个废弃的煤窑中。 八路军是如何抢运经卷的?经卷到八路军手里后,如何保管的?经卷如何交给国家?国家如何修复、珍藏数千卷经卷?这一个个问题,我都十分想弄清楚,更想写出来。

(广胜寺力空和尚) 壮着胆,写了一篇111 《国宝〈赵城金藏〉始末记》 由于接触到国家图书馆,我对《赵城金藏》的产生史及在广胜寺的珍藏史,便有了资料可查。我从图书馆借出了孤本《金藏雕印始末考》一书,查清了唐代著名法师玄奘,及汉以后宋之前历代高僧安世高、鸠摩罗什、义净等人,如何将浩如烟海的梵文,一段一段翻译成汉文,并写成手抄本。到了金皇统九年(公元1149年),山西长治女子崔法珍,以断臂为号召,在晋南几十县四处化缘募集刻经资金,终于将手抄本变成了雕印本,先藏于解州天宁寺,后藏于赵城广胜寺,这才有了《赵城金藏》这个名字。 于是,我大着胆子,写了一篇《国宝〈赵城金藏〉始末记》,在山西《并州文化》发表。之后,又陆续写了《国宝〈赵城金藏〉抢运记》、《稀世国宝脱险记》、《一场没有枪声的战斗》、《薄一波与〈赵城金藏〉》,先后发表于《文物天地》、《党史文汇》、《中国报道》(英文版)、《中国文物报》等报刊上。

陪着八路军老领导, 参观修复一新的《赵城金藏》 《赵城金藏》1949年送到北平图书館后,珍藏在善本部,多名高级装裱匠,对4000多卷经卷,进行了揭裱。 关于八路军抢运《赵城金藏》的文章,我写出后,通过国务院财贸办主任牛佩琮转送薄一波副总理审阅,也分送商业部副部长杨少桥审阅。公安部九局局长李溪林,我把稿件亲自送到他家中审阅。看完稿件,这几位八路军的老领导,让我转告国家图书馆领导,希望亲眼目睹当年组织人员抢运的国宝。 图书馆的领导满口答应,并做了精心安排。参观那一天,我同时请来为我审阅稿件的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巨赞法师,让他与保护佛学经典的有功人员相见。 那天,在图书馆善本部,只有我和北京军区宣传部摄影师王孝,穿着军装。我两人为当年保护国宝《赵城金藏》的八路军前辈服务,心里充满喜悦。 巨赞法师在50年代也为揭裱《赵城金藏》做过巨大贡献,是他通过关系从南方找到质量一流的宣纸。 巨赞法师的到来,让几位八路军老干部十分欣喜,他们畅谈国宝《赵城金藏》的过去和现在,都为自已能夠为保护国宝尽力,感到欣慰,感到自豪。 图书馆善本部负责人薛殿玺,领着大家参观,告诉我:国宝《赵城金藏》是根本不对外开放的。今天让几位保护国宝的人参观,只是特例。你用3年多时间调查、写作《赵城金藏》在抗日战争中的抢运史,也是有贡献的人,《赵城金藏》同样为你开放! 听了薛殿玺的话,我颇感自豪!

(国家图书馆善本部负责人薛殿玺给牛佩琮、杨少桥、巨赞介绍柜藏《赵城金藏》)

(国家图书馆负责人给杨少桥、李溪林、巨赞,介绍1949年展览《赵城金藏》时的《展览前言》) 与失实作斗争,写出2万字的 《〈赵城金藏〉有关史实的考证与辨析》 通过宣传,国宝《赵城金藏》知道的人越来越多,一些记者和从事党史写作的人,便借机炒这个题材,于是一篇又一篇漏洞百出、凭空编造、以讹传 讹的失实文章出现了。有的文章竟发表在权威的《中国文物报》和《解放军报》上。

我不得不写文章,指出这些文章的失实之处。但发表失实文章的大报编辑,不愿承认自已的失误,对我的纠错文章,压下不发。 为了国宝的尊严,我只好写了一篇洋洋近2万字的学术性文章《〈赵城金藏〉有关史实的考察与辨析》,送《赵城金藏》的珍藏地洪洞县和临汾市的报刊发表。 《同根》小报就是洪洞县三晋文化研究会的会刊,从2018年5月11日开始,用连载的形式,分7次发表完《考察与辨析》一文。 由于版面紧张,几十张配合文章的照片未能同时刊出。临汾市政协文史委员会的刊物,将于2018年年终,配图发表《〈赵城金藏〉有关史实的考察与辨析》。

Hash:0713d12a3130d521bc84714867d9705c5c772081

声明:此文由 山西博盛达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