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世界级大报恩寺的前世今生

到了南京秦淮,一定要去大报恩寺塔,她是南京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世界标志性建筑。据说大报恩寺是代永乐皇帝朱棣为纪念其惨死的生母碽妃而建。建成后的大报恩寺为江南三大寺之一,是全国最大的讲寺,一度成为管理全国佛教事务的僧录寺所在地。该寺最有名的是五彩琉璃塔,九层八面,高约78米,甚至数十里外也可望见,为当时南京最具特色的标志性建筑,被称为“永乐之大窑器,中国之大古董”。大报恩寺琉璃塔是“金陵四十八景”之一,也被西方人称为“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观之一”。

大报恩寺塔在遗址公园内,是在大报恩寺遗址上建成的保护性公园。遗址公园中备受瞩目的琉璃宝塔并未按照历史原样复建,而是以轻质钢架玻璃保护塔的形式重现,在完整保护遗址的前提下赋予其象征意义与内涵,留给每个人对于这已逝的宏构和盛景无限的想象。

我是中午来到这里的,在登上塔顶之后,我环绕了一周。静静的观这世界奇景,远离了红尘幻影,花开花落几载程。贪恋静谧的空间,贪恋远山碧水,贪恋茅屋简舍淡然空灵。从此后翻转既定宿命,弃之今生的遗憾,只闻花香,不谈悲喜,不争朝夕,我心若莲,澄明的笑容,一如阳光在眼前。

整个遗址公园包括遗址保护区、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大报恩塔等,其间供奉感应舍利,展示地宫出土的石函、铁函、七宝阿育王塔、金棺银椁等千年国宝,保护性展示千年地宫、画廊等大报恩寺遗址。

走进景区大门,首先看到的是香水河桥遗址。香水河桥两侧各设御碑亭一座。 走过香水河桥就是中轴线,中轴线在香水河桥和天王殿之间,沿着中轴线,发现了以长方形青石板铺砌的主干道,也就来到了天王殿,前廊与月台的五开间、三进深的大型建筑,整体呈“双凸字形”。它座落于夯土台基之上。大报恩寺大殿俗称硕妃殿,其中供奉有硕妃的碑位,每年由礼部按时祭祀,除此之外终年封闭。

我像是穿越了时空,回到了大明。在这里定格了。天涯苍茫,流年日深,我们都扛着自己的悲喜。淡淡时光里,谁的笑容温暖了我的眼眸?而谁的轻蔑又赋予了我无穷动力?生命中,谁没有三二次悲喜?时光曼曼,人,总需要一些时间静心,沉恬下来,面对自己,静涤心灵。

时光静好如一朵清莲静静绽放。拥一泓清泉于心,置身于岁月的红尘中,细数一路一路的茶靡花事,几分欣喜与忧伤,几分痴缠与轻狂,卷卷如烟氤氲在人生最盛美的青春年华。怎奈,红尘深深始于心,一念起,便千山万水。

1412年,朱棣下令重建大报恩寺,同时要求“造九级五色琉璃塔,曰第一塔”。大报恩寺施工极其考究,完全按照皇宫的标准来营建。重建工程历时19年,动用军夫工匠10万人,仅建塔一项费用,耗银就达248.548万两,而这时候,朱棣已经开始在北京修建宫殿、整修河道以通漕运,开始做迁都准备了。迁都可是国家最大的事情了,而且要花费巨额资金,那么在花大钱建造新都的同时,为何还要进行大报恩寺这样一个巨大工程?如今看着一地残存,一地的塔基废墟,光阴里流过多少年?当年建造大报恩寺花了17年时间,而同时期工程量数倍于它的北京 紫禁城,用时不过3年半。其辉煌,其宏大,如今一尘土,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大报恩寺琉璃塔在欧洲享有的盛誉,首先要归功于荷兰人约翰•尼霍夫。1654年, 荷兰东印度公司董事会决定派一个使团到中国访问,并要求随团的素描画家把沿途可能见到的景象以及奇异的建筑物以它们本来的形象描绘下来,作为资料保存。春夏秋冬又一春,繁华浮世,虚像犹真。光阴在转,人在行走,事物依旧,只是缱绻了心。或许,于这样一个千回百转又似静止的年岁里,素淡走着,静心观者,静寂,亦为一种美。

大报恩寺琉璃塔之所以在欧洲家喻户晓,还得益于文学等作品的宣传。1839年安徒生就在《 天国花园》中提到:“我(东风)刚从中国来———我在瓷塔周围跳了一阵舞,把所有的钟都弄得叮当叮当地响起来!”这里的瓷塔,就是大报恩寺琉璃塔。

这“千年对望”的时空长廊,一下子震撼了我,宁静了我心,踏上步道,脚下七步生莲,立柱摇铃轻响,长廊尽头是玄奘法师的清瘦背影面对着佛陀微笑。

大报恩寺所在的长干里是江南佛教圣地,自晋代长干寺起,以供奉舍利而名闻天下,这里先后供奉佛祖顶骨真身舍利、感应舍利、诸圣舍利及玄奘大师顶骨舍利 ,金棺银函等千年国宝。尽管大报恩寺毁于太平天国战火,但2010年经考古发掘,佛祖顶骨真身舍利盛世重光。

莲池海会”汇集了历代在南京开宗立派、译经传教的著名高僧和护法大德形象,反映了南京在中国古代佛教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佛家说“人生是一场修行。”无关风月,无关财富,悲喜交集,爱恨交缠。怅看千秋烟波,笑拂一襟纷扰。人之所以痛苦,是因为意念交替。人要懂得报恩和感恩,我并未失其雅致,让生活磨灭我的激情和斗志。红尘深处,本非嫣红,亦非惨淡,如是庸庸碌碌,浑沌无为,我宁似春蚕吐丝,火树银花灿一生。心若天地宽,放眼尽欢颜。生命的美,贵在平和。生活的真谛,在于清浅。浮生魅影,笑说由他。伤若袭我,且让吾淡淡笑过。

瞻礼圣物,琉璃官窑。明太祖朱元璋曾下令在城南聚宝山一带建72座琉璃窑,专门烧制琉璃构件,大报恩寺所用琉璃构件大都产自于此。

南朝四百八十寺。南朝时期,佛法昌盛。梁武帝时,达到鼎盛。建康(今南京)成为全国佛教中心。杜牧名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便是盛况写照。天涯苍茫,流年日深,我们都扛着自己的悲喜。淡淡时光里,谁的笑容温暖了我的眼眸?而谁的轻蔑又赋予了我无穷动力?生命中,谁没有三二次悲喜?时光曼曼,人,总需要一些时间静心,沉恬下来,面对自己,静涤心灵。

舍利佛光,佛堂核心区有一座卧佛,位于莲花座,两侧是菩提树,整个空间呈穹窿式园顶布满4200盏琉璃灯,在玻璃面的反射下数增一倍,对应佛法八万四千法门,随机变幻出的七色光芒,如梦如幻,暗合舍利七次放光的记载。唯我而忘我地行走,从不曾改变。看夕阳、流云,多么美好,一切安静的驻扎在刹那间,佛的慈悲,成就一束最静美的云朵,宛若惊鸿,装典渐暗的暮色……

大报恩寺琉璃塔与 罗马大斗兽场、 比萨斜塔、 中国万里长城等一道被称为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迹,并被西方人视为代表中国文化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白天似金轮耸云,夜间似华灯耀月”,被张岱形容为“永乐之大窑器,中国之大古董”。大报恩寺是明清中国佛经流通的中心,汉文佛教大藏经,是汉文佛典的总集。大藏经的编撰、雕刻、印刷,一直被视作是至高无上、功德无量的盛事。明清两代,大报恩寺在这一领域拥有着独一无二的崇高地位。在明清出现的5部大藏经中,有3部官刻与大报恩寺及其前身天禧寺有关。

走进地宫,圆形竖井式,从原始山体中垂直下挖而成。地宫之内,从上至下以一层石块,一层夯土的方式有规律的填充、夯筑,共39层。在距离地表4.2米处一块方形覆石,位于地宫中心。图片正中就是大感恩寺的镇寺宝物-感应舍利。据传,东汉末年,西域僧人康僧会前来弘法,并于二十一天求得感应舍利,孙权“神其事”,置建初寺及阿育王塔,史称“江南塔寺之始”。北壁石板镌刻长篇铭文,题为“金陵长干寺真身塔藏舍利石函记”以及修建九层宝塔之事,塔高“二百尺”,而塔内地宫中藏有“感应舍利十颗,并佛顶真骨,洎诸圣舍利,内用金棺,周以银椁,并七宝造成阿育王塔,以铁函安置”,这是中国从佛塔地宫中发现的最大的铁函,其价值连城.....

从地宫,再次登塔顶处, 琉璃塔有九层,而且电梯不开,只能步行登塔。我一层层而上,每层有台阶40个,登到九层360部台阶放眼望秦淮,世间有情众生,没有太大的区别,有一种情愫,滋养在心里,有花开有结果,也没有开花,没有结果。在佛的掌心里耕耘,世间宿命,因果轮回皆有定数……我微笑着行走,感恩佛的慈悲,多么美好,阳光灿烂依然,春来花开,秋叶落,冬飘雪,大地静美,我来过……

Hash:774989fb091a4339c16aec69e867a6a7ad52ecfb

声明:此文由 朱文鑫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