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所城里

唤醒保护意识,普及保护知识!

概况一览

区域概况

奇山所,位于烟台芝罘区中部。北走2公里至海,以南2.5公里为塔山。周边邻近多个历史建筑,且与烟台山近现代建筑群及朝阳街历史街区处统一轴线。

场地概况

奇山所,地处芝罘区中部,系明代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为防楼寇海患而建;东临北河街,西靠胜利路,北至南大街、南至南门大街,总建筑面积约9.1公顷。

建城时以古代防御性城池的格局为基调的"十字街”至今仍然存在。奇山所仍基本保留着明、清时期至民初的整体布局和古朴风貌。少数因市政建设拓宽,人量街道走向、尺度均较历史时期改变较少。

其中,原城墙之内环绕一圈的屯兵马道,至今仍以街巷的形式存在。其所在的位置和周边传统的四合院布局,独具民间传统特色,是烟台城市的发源地;是了解和研究烟台城市发展史的 重要历史遗存。同时,其数量丰富、类型多样且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建筑遗存,真实并完整地展现了防御性城堡的历史风貌, 是国内同类型同规模的遗产中一处珍贵的实例。

于2006年5月,奇山所被山东文物局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烟台•历史沿革

烟台,古为东夷族地。夏朝时东夷族在此建国(治所在今莱州市过西)。

商、西周、春秋时为莱国地,战国属齐,秦代属齐郡,汉代为东莱郡,晋为东莱国,南北朝为东莱、长广郡,隋为莱州,唐置登州、莱州,宋、元因之。明、清为登州府、莱州府。烟台最早的城址,在今天芝罘区的中南部,也即"所城里”之位置:"考古无烟台之名,以其附近之罘,故外洋通商,皆直名以之罘。其实之罘尚在烟台北,隔海相望,非一地也。元明海运之道,皆泊之罘岛,而烟台无闻焉。”

芝罘是登州府福山县的一个渔村,春秋时期日"转附",秦时谓"之罘”(后世称芝罘),其位置在烟台北面的芝罘岛。公元1398年(明洪武三十一年),为防止海寇侵扰,在烟台设奇山守御所,这是烟台最早的城市雏形;在芝罘设烽火台,又称"狼烟台”,烟台由此得名。1858年6月,清政府与英、法等国签订《天津条约》,烟台成为通商口岸之一。1861年5月改登州为烟台,同时宣布筹建东海关。1983年11月,烟台成立地级市

奇山所•历史沿革

奇山所系明代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为防倭寇海患而建,属山东都司直隶之守御 千户所。所辖沿海墩台有木作、埠东、奥斗现顶、清泉五墩,相沿以迄明末。自建成至清初所 城主要以沿海卫所的军事作用而存在。这一时期形成了所城最基本的格局一一即以十字街为主要轴线、城墙内绕一圈屯兵马道的所城格局,以及城墙和城门的位置。

明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明朝政府在胶东沿海建立4卫2所:威海卫、成山卫、大篙卫、靖海卫;宁津守御千户所、奇山守御千户所。

明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明朝政府迁都北京“奇山守御千户所”成为拱卫京都的门户,建城的必要性日趋显著。

明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武略将军张升袭父职调任“奇山守御千户所”正千户,并对所城作出整体的规划与布局,用时10年建城。这一时期形成了所城最基木的格局一一即 以十字街为主要轴线、城墙内绕一圈屯兵马道的所城格局,以及城墙和城门的位置。

清代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后,卫所制度废止,奇山所城的将士解甲归田,划归福山县管辖。所城才开始真正发展起来。成为以奇山所为中心拥有13个村的一个普通社,此时,城堡内居民多达2000余户。城内开始设有集市,城内建设不再以军事设施为主要内容。

城内西门里胡同建起了城隍庙,在大量建造居住院落的同时还建有各姓家庙,如刘家祠堂张家祠堂和各种民间信仰的寺庙等,到清中期奇山所城内容纳了多座寺庙与祠堂

清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奇山守御千户所”裁废。军户就地改行从事渔、农、工、商等行业,形成东门、西门、南门、北门4村,是烟台最早的居民中心。

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清政府宣布烟台港对外开关征税。所城富户猛增,张、刘二姓中有资产雄厚的大 工商业者和房产主涌现,在所城里也改建、扩建了民宅,街容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捻军东进至通仲岗时,为防捻军,坍塌的城墙分段划给各户重修。重修者用竹杆夹墙,高数丈,无法越过。捻军退后,竹杆拔掉,沿城墙原址建起连接的平房群,仍起城墙作用行人必须从西门进出。城门清末,所城南门外的集市,现芝罘区北河街市场附近用硬木制作,铁皮一包裹,加铁泡钉。

清末至民国,所城内的居住空间进一步发展。

1860年为了防御捻军,所城内居民合力修复城墙。捻军退后,部 分城墙逐渐废毁。

1918年和1938年均对城墙进行过修缮。抗日战争时期,城墙拆毁。

20世纪初所城内除东北角外己基 本形成了现在的街巷格局,至1938年所城内街巷格局己与现在相似。所城内现存的建筑遗存主要为上述两个时期形成的,包括35处文物保护单位院落。

1951年冬,已拥塌的城墙与城门被拆除。只留下西门至北门外墙部分遗迹

此后,所城里的人员构成发生较大变化。外来人员开始搬进城内。宅院的产权也发生了变化,大部分宅院归入公产,大多数变成了好几户合住的大杂院。所城内的院落中添加了很多加建的建筑物,同时由于城市扩建,所城周边的环境也产生了较大的变化。道路的拓宽和周边高层建筑的建设都对所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甚至影响到了所城范围内与周边城市空间毗邻的部分。

奇山所•维修记录

保护维修工程:自70年代起,奇山所的维修内容主要有:屋面维修以保证不漏雨,危险房屋整体翻建,保证 居住安全。门窗油漆,延长使用寿命。在维修过程中,对张家祠堂、刘子秀旧居等重点建筑进行了重点的维修。

1987年对街区四合院内的厕所进行了改造,改善了居民的居住环境。

格局变化

奇山所城旧址:略呈方形,东西长330米,南北宽270米。四周原有城墙,内为土筑,外修砖石。城墙遗址位于东门里、西门里之南北巷和南门里、北门立之东西巷的外侧,现状在 城墙遗址上建有平房或楼房。

所城里大街(旧称东门里街及西门里街)与北门里街一南门里街呈十字交叉,原道连囚门,今亦为主干街道。环绕城墙内侧的屯兵马道,则依四座城门和城墙四角、分割为8段,依所处位置分别称:东门里南巷、东门里北巷、西门里南巷、西门里北巷、南门里东巷、南门里西巷、北门里东巷和北门里西巷。

城内主要为四合院式民居,皆砖石建筑。个别有两层楼或较矮的暗楼。从功能上看,奇山所以居住为主,结合沿街商业及周边社区服务设施,为烟台市一个相对完整的居住社区。

街巷格局:目前所城范围内仍留存了比较完整的历史街巷格局及城区肌理。

根据该地区的老地图等考证,除了城墙,范围内现存的大部分街巷都是在历史时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由十字街划分的囚片区域中东北片的街巷形成时间稍晚,其他三片的街巷至少在20世纪20年代以前已基本形成,而东北片的街巷在1938年时也己基本形成。

奇山所的街道空间格局大部分得到保留,少数因市政建设拓宽,大量街道走向、尺度均较历史时期改变较少。

文化特征与文物价值

非物质历史文化特色

空间:奇山所是烟台市建城以来留 存至今的唯一城池的主体,是反映烟台城市文化传承仅存的核心物质空间载体。

历史:奇山所是烟台市在历史长河中多个历史时期城址叠加的区域,是承载烟台市绵长历史的重要载体。

文化:奇山所拥有大量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积淀丰厚。

传承:奇山所的街巷格局基本保存完整,空间环境优美,主要街巷基本保持着传统民居建筑的典型风貌。

形态:原有历史建筑占据非文物建筑中的大部分,与奇山所其他历史遗存形成整体性很强 的历史街区。目前,奇山所城内四个街区内均分布了各个时期发展遗留下来的传统民居,根据老 地图对比,东北区的民居形成时间可能相对略晚,大约为清末至近现代,其余三区的民 居格局形成较早,但单体中包含了具有从明清至民国的形制特征的不同构件的叠加,是 所城建城至今发展过程的见证。

价值体现

‍‍‍‍‍历史价值:奇山所为明至清初中央政府为防御外敌而建设的防御性建筑群,城墙遗址及主要街道所在的位置标志着所城建造之初的格局,真实地反映当初建造所城的历史事实。原城墙之内环绕一圈的屯兵马道,至今仍以街巷的形式存在。其所在的位置和周边传统民居的空间关系是研究奇山所原有格局的重要证据。所城范围内留存的部分城墙遗址、建筑中各时期叠压的痕迹、以及留存的地名,包括所城城墙遗址之外发展留下的部分民居,反映了所城明代至民国,从最初的军事防卫建筑群逐渐发展成宗族聚居地及生活区发展变化的过程。所城作为烟台市的发源地,对研究烟台市城市发展史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所城中保留的部分地名仍反映了当时城中存在的主要建置的位置,根据20世纪初的历史地图,其传统格局相对完整,街巷的尺度、所城的肌理均基本得以保存,如以 城门和城墙相对位置命名的城墙内环绕一圈的屯兵马道,是国内同类型同规模的文物遗存中一处珍贵的实例。奇山所的历史格局及其中仍保留的部分民居反映了张家等几个宗族刘一奇山所城 建设的贡献,如今所城中居住的部分居民仍是这些家族的后裔,又如35处文物保护单位院落中包括了张家的家族祠堂等,见证了这些家族在所城中生活及发展的过程。35处文物保护单位院落以及所城内的其它民居包含了不少具有该地区特色的建筑元素,如拴马石、壁皂等等。所城集中体现了这一地区民居的特色,在同类型建筑群中具有代表性。

艺术价值:奇山所中留存的民居虽主要为四合院形式,但格局大小不一,经过历史时期的发展在所城中因应地形灵活布局。反映了从具有防御性的军事所城发展成以居住和生活为主要功能的宗族聚落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城市格局,反映了以实用为基础的建筑艺术。民居的门窗、墙壁、屋脊等部分现存有不少砖雕木雕,体现了在建造的当时应用与民居这一建筑类型上的装饰艺术。所城内民居保存了不少有特色的建筑元素,拴马石、壁皂、门墩、门替、脊饰、瓦饰等,同一种元素又能分出多种类型,造型各异,对研究该地区该时期的建筑艺术 具有重要价值。

科学价值:所城中留存的建筑及部分墙基遗址反映了当时对于民居及防御性的城墙这两种建筑类型所采用的不同的建造技术和材料,对研究该地区当时的建筑科学水平具有重要的价值。

社会价值:奇山所的保护与利用,可为当地民众提供就业机会,并促进地区社会的和谐发展。其展示与利用、旅游开发,可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作为抗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了解和感受明清文化的场所。 ‍‍‍‍‍

关注我们,获得更多历保信息!

官方网站

www.aibaohu.com

联络邮箱

bhls@aibaohu.com

转载或媒介合作#

如你所属机构/媒体/公众平台有意转载、传播中国历史建筑保护网公众号发布之内容,敬请注明转载与出处。合作请在公众号平台留言或发送邮件与我们联系。

Hash:47f8c8220402aa3d7dd313a92c636792c3d20dcf

声明:此文由 中国历史建筑保护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