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发现的太平天国钱币

面“太平天国”、背横“圣宝”钱

面“太平天国”、背竖“圣宝”钱

黄忠言

我县收藏钱币的朋友不在少数,多人藏有太平天国的钱币,这些钱币部分来自象山本地。笔者也有几枚太平天国的钱币,其中一枚通体黑漆古的传世品为农行退休干部鲍斯章十多年前所送,直径二厘米,正面文字上下右左对读为“太平天国”,背右左横读为“圣宝”,该钱浇铸不精,文字笔画有缺,因铜液流动不匀,钱体局部现小孔。鲍先生说它是在丹城一老房子发现的,对这枚来自本地的钱币我尤其喜欢。收藏到来自本县的太平天国钱币还有何永台和李国庆等钱币学会会员,永台一枚来自定山的葫芦门,国庆一枚来自石浦老街

象山发现的太平天国钱币都为小平钱,其实太平天国钱币的种类很丰富。太平天国政权初建用的是清钱,到了咸丰三年(1853)七月,才在南京试铸自己的货币,次年六月铸造成功。开始铸的是“天国通宝”钱,后建立币制,规定铸币一律用上“太平天国、圣宝”文字,且只铸汉文不铸满文,以示与清钱区别。币无面值,按钱形大小计值,分小平、折五、折十、折五十、折百等几种,字多楷书或宋体。钱面背文多变,有面“天国”背“通宝”;有面“天国”背“圣宝”;有面“太平天国”背“圣宝”;有面“天国圣宝”背“太平”等,“圣宝”也有横竖之分,人们把太平天国铸钱归纳为八个种类。太平天国的龙凤重轮花钱为太平天国钱币的顶级珍品,有特大、大、中、小四等,面书“太平天国”,铸两条五爪龙戏珠和水纹图,背书“圣宝”,铸飞凤图,泉缘有宝盖、妙莲、宝瓶、法轮、金鱼、宝伞、法螺、盘肠八宝图纹。太平天国钱材质几乎为铜,铁和金银不多见。传太平天国钱文为洪秀全书,国简写,口内从王不从玉,释为“书太平天国之国为从口从王谓王居于中也”。自建立币制后,钱币只铸“圣宝”而不铸“通宝”或“元宝”,太平天国信奉上帝教,圣即上帝,军队称圣兵,国库称圣库,货币就称“圣宝”。随着太平军占领地的变化,除南京外,苏州杭州绍兴嘉兴徽州衡阳等地也铸行过太平天国钱币,主要在太平天国活动中心区域的江苏浙江安徽湖南等省流通,我国西部北部则鲜有发现。

太平天国铸币量本来就不大,起义失败后,清政府对太平天国钱币恨之入骨,集中收缴熔毁,严禁民间使用,太平天国钱经兵荒马乱的糟蹋和年代久远的流失,保存下来很不容易。一百几十年后的今天,在我县仍能发现太平天国钱应该与太平军曾经统治过象山近半年不无关系。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金田起义,持续16年,纵横15省。1853年定都天京(南京)建太平天国,颁发《天朝田亩制度》,力图实现“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1861年,侍王李世贤率太平军进军浙江,夺金华后,部属黄呈忠、范汝增领10万人马于12月9日凌晨攻占了宁波。除定海外宁波府所属各县也先后被太平军攻克:11月24日占余姚,11月26日占奉化,11月28日占慈溪,12月7日占镇海,12月9日占宁海,12月16日占象山。

太平军占领宁波及所辖各县后,张贴安民告示,建立政权机构,制订各种制度政策。改宁波府为宁波郡,改象山县为象珊县(为避南王冯云山名讳),改慈溪县为义县,改江东常关为天宁关,改镇海关为太平关。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坚持海关、关税自主权。编户口和颁发门牌,发放路凭,维持社会安定。实行田赋制度,造田册,计亩纳粟,5亩以上纳米两斗,5亩以下免征。恢复和发展工商业,强调士农工商回归原乡,照前营业,买卖公平。太平军敌对势力英国怡和洋行的档案资料是对太平军统治宁波后的社会治安和经济状况最有力的说明。1862年1月6日格林致怡和洋行信说,宁波“我们再没有听到盗匪抢劫的事情。”2月7日信说,“过去两周,一箱鸦片都没有买得出去,……叛党领袖不许运鸦片到内地去。”3月8日信说,“米价已经下跌了,有好些米船从南方来,日内就可到达,今天米价每石三元四角五分,铜钱已涨价,……一个墨西哥银元只换到一千三百七十五文,不几天前我们还能换到一千四百三十文的。因为有几条泉州船从乍浦开来,所以糖也落价了。……有大批山东船正在装运北路货……。目前太平军正掌握全省或其大部分,他们允许欧洲人凭他们领袖的路凭到乡下任何地方去旅行,……所以只要我们当局不干涉太平军,我预料本口将有很好的生意可做。这儿已到了一些生丝,茶叶也有来货。”信中透出太平军维护治安、严禁鸦片、平定物价、交流物资、发展生产、友好外交等方面所尽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

象山县志》载:“咸丰十一年(1861)十一月十四日,太平军张得胜率兵3000,从宁海过西溪岭屯泗洲头,十五日入县城,随后离去。余姚十八局农民起义军潘世忠部8000余人及县人顾廷菁率兵先后占象山。”笔者认为志载日期为农历,顺便介绍一下张、潘、顾三位在象的太平军头领情况。

张得胜(1861年12月16日——1862年1月中旬在象),湖南人,出身行伍,治军甚严。一进象山县城即张贴“杀戮人民者斩”“烧毁房屋者斩”告示,建立地方政权。物色殷实人士充当太平天国乡官,墙头设县监军局,监军为墙头欧景辰,总理全邑。各乡设乡局,每乡一人为军帅,军帅有东乡樊沛如,南乡史积诚,西乡石天富,下南乡陈庆安等。次为旅帅,全县几十人。以下为卒长、伍长等。乡官以筹办粮餉为主责,协助维持社会秩序。城中姜毛庙设保安局,开城迎太平军的王芳棣、周有光为团董。由于地方政权的建立,四乡居民没受兵火之劫,社会秩序正常。1月上旬,南冲土匪数百劫掠民财,张令劲旅三百出城,匪即作鸟兽散,捕两匪首一斩一囚。张言,有乘乱作恶者,乡官可随时缚送,讯明立决。1月中旬奉命率部改驻奉化。

潘世忠(1862年1月19日——2月25日在象),裁缝出身,1858年参加余姚

黄春生领导延续三年之久的十八个局农民起义,黄应太平军何文庆之约,出兵夹击上虞。因叛徒告密及何部误时,黄陷重围被杀。潘以十八局起义军为基础继续坚持斗争,太平军黄呈忠、范汝增部进军浙东,十八局起义军余部近万人在潘和黄春生妻带领下参加太平军。他们会合何文庆部,破上虞县城,次日又克余姚城。太平军有熟知宁波本地情况的十八局起义军为先导,很快占领了慈溪、鄞县、镇海、奉化、象山等县,并在宁波建立了府一级的政权。潘世忠部八千人受令于1862年1月中旬起分批进驻象山,2月25日潘部离开象山。

顾廷菁(1862年2月25日——1862年5月13日在象),原名景涓,参加太平军后,易名廷菁,本县山根井头人,性强悍。1860年募入浙江水师充头目,1861年秋太平军入浙,其率部响应,因联络未果,部众散尽,顾乃只身往投,被封参天豫。1862年2月率部千余人进驻象山。在象期间顾推行太平天国制度,筹饷,维持治安。牌头赖大吉、西周蒋小麻通匪抢劫村民,被顾捕获就地正法,百姓称快。其间,爵溪民团千余人及南乡昌国卫等地聚众三千余先后攻城,均被其击退。顾还组织民工围堵海塘造田三四万亩,因太平军退而未成。清军破宁波,顾被执遇害。

对太平军驻象山近半年的活动情况,擅古文词、丹青的墙头舫前王莳蕙在光绪四年撰的《辛壬脞录》里有详细记述。不妨摘抄几句,“咸丰十一年辛酉十一月十五日辰刻,粤匪入城。是日午刻,间有自城逸出之难民,三四五六不齐,各自成队,手中俱有所携,有半途弃去贼装者,有跄踉作急奔状者,向西沙岭一路而去。”“时迎贼者为廪生周某、监生王某也。周、王谒见张酋,献所赉犒军物。酋甚喜,慰劳数语,即给以令旗、告示,并谆谕城中人民,但粘太平天国顺民字于门,不须搬避。”“入城之贼约二千余人,其半则胁从者。一入城即闻搏击崩塌声,盖即坏壁撞门,搜卤玉帛子女之细贼。其大小头目,则直入官衙、民舍踞之,无事不轻易出入矣。”“继张者为余姚潘逆,名世忠,本为地匪,初投入长毛,三月间即升为伪将军之职。……贼据城六阅月,发号施令,仅在衣食,于大段处茫无头绪。虽冠服之制亦未尝颁示定式。或以红巾裹首,仍衣窄袖、着小脚裤,贵贱不辨。张酋亦然。止不许薙发及用本朝顶戴耳。张酋时,城贼无一人一骑下乡喧扰。间有私出,不过三、四里外,至申必归营,从无野宿一夜者。至潘贼则全无纪律矣。有衣妇人衣,诸于绣镼花帽锦缠,高视阔步,恬不知耻。三五成群,时至乡间剔嬲,故抽刀作凶样,其实并不敢刺伤一人。……张贼之入城也,所掠不过金珠玉帛,至粗笨之物一概捐去。潘贼则无所不要,甚至破衣碎缶亦夺取无遗。及其遁后,城中真如水洗。所以顾贼之来,专与四乡为难矣。”“沦陷亦不及半年,城以内虽有破残,而乡间则鲜遭蹂躏。”

王莳蕙从自己的立场出发视太平军为作乱的匪、酋、伪、贼、长毛,但阅其文也感受到太平军纪律严明的一面,如“张酋时,城贼无一人一骑下乡喧扰。间有私出,不过三、四里外,至申必归营,从无野宿一夜者。”象山“沦陷亦不及半年,城以内虽有破残,而乡间则鲜遭蹂躏。”平心而论,太平军人员良莠不齐,违纪者固然有之。当年太平军数千人进入仅万余居民的丹城,衣食住行给养如何解决是难以想象的问题,估计全城所有的大屋空房都得腾出让太平军住都不够,特别是潘世忠部有八千人之多,丹城根本无法承受的,势必分散农村解决。太平军在象期间,政权巩固,社会稳定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否则,1862年3月,黄呈忠遣部将何文庆率四十二只战船,不会从象山出发进攻六横。有学者对太平天国战争期间的象山人口作过统计,认为象山的人口受到战争影响不大,增长率为人口自然增殖速度。

1862年1月,清政府决定与外国势力勾结镇压太平军。1862年5月10日,宁波府遭清兵绿头勇、民团、英法军联合进攻,黄呈忠、范汝增率部鏖战竟日,毙法舰长耿尼、英军官德大卫,太平军伤亡极大,被迫退出宁波。各县太平军也开始撤退,5月13日撤出象山、宁海县城。

太平军在象时间虽不足五个月,留下了太平军采购日常生活必需品而使用的太平天国铜钱外,还有留下了其他与太平军有关的古迹遗址及文献资料:位于老丹城中心的姜毛庙,太平天国军队曾驻扎于此设保安局;中家河村曾有龚尚书庄园,传毁于太平天国战乱,残留遗址被村民建房湮没;亭溪岭古道原为鄞奉象通衢的军事要隘,太平军在那里筑过长数十米高约两米的土城墙和几处营寨;监军令旗,旗呈方形,绸质,中心为黄绸,四周镶紫红绸边,长73厘米,宽74.5厘米,上方书“天朝”两字,中心书“令”字,盖“太平天国天朝九门御林象山县监军”双龙纹朱印,上世纪60年代由丹城郑芝莲捐赠给省博物馆,现为国家一级文物;两份太平天国未用的象山西乡墙头大村进口捐照,捐照长48.5厘米,宽41.5厘米。捐照内容在以往太平天国资料中未曾发现,很显珍贵,1962年整理象山古书时发现;王莳蕙《辛壬脞录》记载,“贼于冬至日为元旦。先一夜灯烛辉煌,枪炮声络绎不绝,贼众彻夜不眠。晨兴,大小头目换新红巾、衣服,贺新岁矣。”看来,今天象山人“吃过冬至汤果大一岁”的说法也应源于太平军的规矩。

— THE END —

Hash:6b9d8f1ea7eb9cd58ab70d52810e9c87bc18d42a

声明:此文由 人名币错版币收藏大全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