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后的力量 | 守望历史星河的“孺子牛”!数十年,他们只为一件事!(下篇)

这是一场过去与未来的接力,

这是一场速度与毅力的接力,

凝固的时间被赋予新的使命,

风雨不移几十年

只为守护好上千年的沧海遗珠

且看新时代文保工作的接班人如何做好文保工作

文物“活”起来!

时间的长河奔流不息,很多珍贵的文物,因为自然损毁,或因为人为破坏等原因渐渐消失在了历史里。

如今,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文物保护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当握紧文物保护工作的接力棒,新一代的文保工作者,必须与时间赛跑,才能让更多的文物“活下来”、“活出彩”。

出生于1971年的方中华,至今已在浙江文物考古战线上干了28年!长达28年的坚守和努力使得方中华早已成长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老文物工作者。而今他已不再年轻,身体也不再强壮,但他仍然像个年轻小伙子一样,继续常年默默坚守在他所深深热爱的田野考古一线,他说:“如今随着年龄的增长,清理遗迹蹲的时间长了,腰也不好了,膝盖也痛,这些都是一线考古技工的职业病。但不管怎样,这么多年下来,对考古工作也有了难以割舍的深厚感情了。”

方中华(左)

现在,他所希望的是能够有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加入考古队伍,像自己一样爱上考古行业,努力抢救保护弥足珍贵的地下文物,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只要有机会,他就会尽己所能把自己的经验、匠心和手艺传授给更多的年轻人。

策划举办“美丽余杭 魅力文物“摄影比赛、录制“运河孕育人文梦 申遗点亮美丽洲”电视访谈节目、拍摄“秀美江南·文化余杭——璀璨的文化遗产”宣传片、编印《余杭区文物保护法律知识市民读本》(漫画版)……这些都是文物保护科为了提升全民文保意识所做的尝试和努力。

秀美江南·文化余杭——璀璨的文化遗产”宣传片

“我们的文物保护,需要的是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和全民保护意识的提升。”局文物保护科科长贾晋妍,自2006年起从事文保工作也已经有十几个年头,跟她同一年开始接触文物工作的兰廷成、2012年“入行”的雷晓伟以及2014年进入科室的虞家琳都是这条战线上互助成长的伙伴。加班加点编制文物“四有”档案;沟通协调土地出让前的考古工作;无论严寒酷暑、刮风下雨,依然坚持在野外工作第一线……这些对于他们来说已经习以为常。

贾晋妍

兰廷成(右)

虞家琳

雷晓伟

工作虽然艰辛,却富含许多特殊的意义。“虽然经常需要往外跑,有时甚至一个月里有一大半的时间是在野外工作,但是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我们余杭区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贾晋妍说,“我们也在积极拓展文物资源盘活途径,努力让‘老’文物在新时代焕发出新光彩!”

近年来,在文物修缮工作中还诞生了“网红”。

2018年,黄湖镇首届融·创文化节在东坞礼堂启动,中国传统材料图书馆正式入驻,并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东坞礼堂的身影频频出现在网络、报刊、电视等媒体上,不断引起大家的瞩目。

东坞礼堂修缮前后对比

东坞礼堂是余杭区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时,普查队员予以登记的一处乡土建筑,整体保存状况较差。文物修缮与中国传统材料图书馆的入驻,使得已被废弃和遗忘的老礼堂重新焕发生机、凝聚人气,也为名不见经传的青山村引来了许多文创和设计人才。前庄大队茶厂旧址修缮成为农村文化礼堂,和农耕文化陈列馆,成为村民们的精神家园;张氏祠堂修缮后被列为杭州市市级文物保护点,并布置为张氏陈列馆,成为展示宗祠文化和近代煤矿业先驱张莲芬事迹的重要载体……新时代的文保人正在努力架构传统与现代共生共融的桥梁,不断提升文物“活”起来的水平。

九度岭关隘修缮后

燕担山碉堡修缮后

安乐塔修缮后

数十年的光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弹指一瞬,但是凭着一份“赤子之心”却能突破时间的限制,将过去、现在与未来相连接。正是在这些甘当“孺子牛”,始终如一地坚守在文物保护第一线的“文物卫士”们的努力下,余杭这一方土地上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正在绽放更多光彩。

本文由余杭文旅编辑整理

素材来源:余杭文体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来源

为余杭文物保护

吧!

Hash:999abe011c20940d97c95a37cfc2b69333c644bb

声明:此文由 杭州市余杭区旅游局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