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杭州最美森林古道第16站|登九度岭古道,享受竹海清凉,探建文帝故事

寻找杭州最美森林古道

杭州市绿化办、市林水局和杭州文广集团(杭州电视台)主办

九度岭古道,位居良渚新城安溪西北,为古代杭州至德清武康的交通要道之一,是“杭宁古道”必经之地。也是古道关隘、要扼之地。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史上亦称“安溪关”。

我们由安溪村后一竹径小道开始走上古道。只见古道两米见宽,多由山岩、块石构筑,在竹林中显“之”字形盘曲而上,两侧为高大遮天的粗壮毛竹。偶有一支横跨路中,别有景象。沿阶攀登,幽静清凉,是又一个森林空调。

行至山腰,便见墙垣及拱形门,这就是九度岭关隘遗址

遗址地周边植被茂盛,杂草藤蔓丛生,人迹罕至,只剩下根基。而关隘当年的建筑格局依稀可辨。房址为三开间,坐东北朝西南,今尚存鼓形柱墩石、灶基、排水沟遗迹等。

遗址规模并不大,何以成为史上重要军事之地?

正如史册记载,九度岭夹于两高山之间,呈凹豁地形,岭两边高山突兀,峻险无攀,在岭上以巨石垒砌形成关门,便以其独特的地形优势成为军事要塞。只要攻下九度岭关隘,北方军队南下便先走安溪广济大桥,经奉口乘船从西塘河水路直达杭州武林门。因此,九度岭乃是历史上杭宁驿道必经之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相传岳飞曾率岳家军在此与南下的金兵激战多日,对于这个关隘两军反复争夺,九易其手,岳家军最终将入侵的金兵击退,所以当地百姓就把它称之为“九度岭”。

咸丰十年(1860年)二月十七日,太平军忠王李秀成率部过九度岭南下,当时长春村居民的祖辈均亲眼目睹太平军翻九度岭,然后走安溪大桥折东往奉口,走西塘河水路南下,经宦塘、良渚、勾庄直扑杭州武林门。

至今安溪这里还流传这样的民谣:“长毛翻过九度岭,章神庙里做戏文,杀人杀得闹腾腾,安溪街上勿相信。”这几句话,反映了当地民众对太平军的反感,也印证了太平军翻九度岭过上溪村南下这一真正的史实。

1949年5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三军翻越了九度岭,直插杭州城北部,最后一举解放了杭州。

站在九度关隘上,南北群山起伏,四周林木葱茏,松涛阵阵波动,让人们遥想起当年雄关内外马蹄声声,战车辚辚的鏖战场景。

在古道附近有一座东明寺,而这里面,有着更多不为人知的逸闻,其中就有建文帝朱允炆的轶事。

东明寺历史悠久,始建于元末明初,迄今约600年,几经兴衰,至民国年间仍然香火不绝。前后三进殿宇有屋70余间,抗战期间曾被日寇烧毁。1999年,在遗址上开始复建。

据文献记载,当年朱棣攻陷南京后,明朝建文帝朱允炆便在翰林院编修程济等大臣的护卫下连夜逃难到此,后来落发为僧。《杭县志稿》记载,明建文帝曾在寺内倒插一株牡丹,借此抒发自己逊位落难的心情。现寺后有桂花一株,每当花开季节,树枝上开着双色的花,金银兼有,香溢山野。

商贾南北往来,乃至兵家行军作战,翻九度岭是必经之路。而在路的一旁,却有一番隐秘天地,看美丽河山,吸收日月精华。

如今,这里是登山驴友的心头好,无论是翻山越岭,还是探寻古迹。

走在古道的石头路上,依稀可见经长年累月踩踏过后留下的痕迹。一边追溯曾发生在山间路上的奇闻传谈,一边欣赏满山翠绿的竹海,不知你会生出怎样的感慨?

更多精彩内容,请锁定杭州电视台生活频道8月13日 18:00《我的美丽家园》栏目不见不散。

精彩回顾

Hash:f2a9280c6b4c31a74609f8fd71968fb78c1c77e0

声明:此文由 杭州电视台生活频道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