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眼界—史上最奢小凉亭

2017.11.14

日晴空乐下仙云,俱在凉亭送使君

|杜牧|

凉亭,传统木结构单体建筑之一,建筑在路旁供行人休息的小亭,因为造型轻巧,选材不拘,布设灵活而被广泛应用在园林建筑之中。

你能想象的出来天津瓷房子凉亭的柱子上镶嵌的都是元代钧瓷碗底吗?自古就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说法,而且这些碗底都是没有上釉的,因为元朝时期蒙古人入住中原,他们是粗犷、豪放的一种类型,所以碗底不上釉也算是它的一个特点。

瓷房子小凉亭

而在凉亭天花板的位置,最中间的是乾隆时期的官窑粉彩大盘,价值连城,外边的一圈是狮纹盘和鱼纹盘,两种瓷器都称为青花釉里红,所谓青花釉里红,是将青、红两种釉下彩绘于同一器物上的装饰。在透明釉的覆盖下,经高温煅烧而成,改变了以前只绘一色之单调,把青花与釉里红组合在一件瓷器上,成为一个新的艺术精品,这是元代景德镇陶瓷艺人的一项创造性成就。

瓷房子小凉亭

我们继续看一对盘子,上面都是用铁锯子锯上的,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说的就是这种,所用的工具很简单,一个像花生米粒儿大小的钻头,一把像拉胡琴的弓子,用它缠在钻头上,来回的拉动,动作如同拉二胡,破碎的瓷盘对在一起,沿着缝隙两边打眼,然后用锔子钉上,再用生石灰腻缝,就完好如初了。现在这种古老的手艺几乎已经看不到了,中国瓷房子博物馆的装饰,将残缺的瓷器重变完整,虽不是破镜重圆,但却赋予其崭新的生命。

中国的凉亭有很多种类,最主要的有以下几类。

木亭

中国建筑是木结构体系的建筑,所以凉亭也大多是木结构的。木构的凉亭,以木构架琉璃瓦顶和木构黛瓦顶两种形式最为常见。前者为皇家建筑和坛庙宗教建筑中所特有,富丽堂皇,色彩浓艳。而后者则是中国古典亭榭的主导,或质朴庄重,或典雅清逸,遍及大江南北,是中国古典凉亭的代表形式。此外,木结构的凉亭,也有做成片石顶、铁皮顶和灰土顶的,不过一般比较少见,属于较为特殊的形制。

瓷房子小凉亭

石亭

以石建凉亭,在我国也相当普遍,现行最早的凉亭,就是石亭。早期的石亭大多模仿木结构的做法,斗拱、月梁、明、雀替、角梁等等,皆以石材雕琢而成。如唐初建造的湖北黄梅破额山上的鲁班凉亭,就是全部以石材仿造木结构的斗拱梁架而建造的,户山秀峰前的两座分别建于宋代和元代的石亭也是如此。

明清以后,石亭逐渐摆脱了仿木结构的形式,石材的特性突出了,构造方法也相应地简化,造型质朴、厚重,出檐平短,细部简单。有些石亭,甚至简单到只用四根石柱顶起一个石质的凉亭盖,这种石块砌筑的凉亭,简洁古朴,表现了一种坚实、粗犷的风貌。然而,有些石凉亭,为了追求错彩镂金、精细华丽的效果,仍然以石仿木雕刻斗拱、挂落,屋顶用石板做成歇山、方攒尖和六角攒尖等等。南方的一些石凉亭还做成重檐,甚至达到四层重檐,镂刻精致,富有江南轻巧而不重的特点。

瓷房子小凉亭

茅亭

茅亭是各类凉亭的鼻祖,源于现实生活,山间路旁歇息避雨的休息棚、水车棚等,即是茅亭的原形。

此类凉亭,多用原木稍事加工以为梁柱,或覆茅草,或盖树皮,—派天然情趣,由于它保留着自然本色,颇具山野林泉之意,所以备受清高风雅之士赏识。

柳宗元在《邕州柳中丞作马退山茅凉亭记》中对茅亭有过这样的评价:“无薄栌节之华,不修椽,不剪茨,不列墙,以白云为藩离,碧山为屏风,昭其俭也。”王昌龄也曾留有“茅亭宿花影,西山鸾鹤群”的诗句,以赞其清雅隽秀之形。于是乎,不仅山野之地多筑茅亭,就是豪华的宅第和皇宫禁苑内,也都建有茅亭,追求“天然去雕饰”的古朴、清幽之趣。

凉亭有意留君步,不负友情不负君,瓷房子小凉亭为你敞开。

瓷房子小凉亭

Hash:01178151588e0831dfe1f747b5fc2cf056fdb6d0

声明:此文由 中国瓷房子博物馆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