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姿势!这座千年古刹里的古亭竟大有来历,韶关人都未必知道!

上周末,韶关旅游推送了

一篇南华禅寺樱花的推文

不知道你可赶上了花期呢?

【点击下图了解详情】

樱花不等人

错过花期没关系

本周三,韶关旅旅游古建筑栏目

给大家带来的便是位于

南华禅寺的三座古亭

并且,每一座都大有来历

找个时间,到南华禅寺烧香祈福的同时

不妨一边阅读此文

一边探索这几座古亭的历史古今

中山

曹溪门东侧林间,虚云和尚为纪念抗战胜利及重追荐所有为国捐躯将士修建。木结构,1986年惟因和尚重修。

八角重檐攒尖顶,绿琉璃瓦。2层,高约6米,筑于近2米高台基上。亭内中央立1块,高约2米,筑于近0.4米碑,上镌记述抗战经过文字。

伏虎亭

元代始建,东西高压于飞锡桥上。桥雄跨卓锡泉东,始建年代无稽。《曹溪通志》载:“相传神师望云于此,慨然叹曰;予亲陇在南,而锡驻于此,因名桥。”

石拱桥,单券,长8米,宽5米。清顺治辛酉年(1651年)释真修重修。清《曹溪通志》载:“寺后林木深阻,猛虎踞之,贻患远近,虎皆驯服,因建此亭……”

原砖木结构4方亭,康熙2年(1663年)本寺监院可相法师重修,1943年虚云和尚重修,1988年重建改4柱,惟因和尚主持重修。

(网络图)

八角攒尖顶绿琉璃瓦,高5米,宽3米,进深4米。东西走向,各有宽2米,高2.5米拱门互通,额南北分别镶“伏虎亭”匾、“飞锡桥”匾。

五香亭

五香即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和解脱知见香。1936年虚云和尚住持南华寺时掘放生池(1963年重修,1978年再修。

面东西宽48m,南北39m,深约4m,面积1400m2。长期水清不枯,供众生放生),中央南北横跨放生桥,长39m,宽2·7 m,原木板,1963年重修为钢筋混凝土。中央建筑原木结构亭,1963年重修为钢筋凝聚土结构。

八角形八角攒尖顶,绿琉璃瓦面葫芦刹,配联“无力放生先戒杀,有心为善莫欺天。”对人的生态道德修养有深厚的启迪功效。东西2面设栏杆,2002年4月传正和尚重修。如此一池一桥一亭三位一体建筑,属韶关无双。

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黄玉美

版权声明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任何组织、机构或个人未经同意不得转载或二次修改。

编辑 | 如梦

点韶关古建筑,韶关旅游带你走进它们的历史古今

Hash:124b72bc4d38e285f73b550927327fbd3ed21600

声明:此文由 韶关旅游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