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南京老城门(上)

明京城开城门十三座,都与城内大街贯连,街道纵横交织,主次分明,井然有条。

本篇文章1899字

阅读大约需要分钟

说说南京老城门(上)

说起南京的城门,老南京人都爱给你唱他们小时候的那首童谣:“里十三、外十八,一根门栓向外插”。更有民间高手,将南京城门名编成顺口溜:“神策金川仪凤门,怀远清凉到石城三山聚宝连通济,洪武朝阳太平。” 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在他的《儒林外史》中,把南京的13座城门,按逆时针方向编成了顺口溜:“三山聚宝临通济,正阳朝阳定太平,神策金川近钟阜,仪凤定淮清石城。”

南京十三座老城门是由著名军事刘伯温先生按照南北七星设计

这里说的“里十三”,指的是建于明朝初年的十三座京城城门。明代南京都城由宫城、皇城、京城、城郭四圈城垣组成。明京城开城门十三座,都与城内大街贯连,街道纵横交织,主次分明,井然有条。

明朝时期的南京城

城门建有规模大小不一的城楼,设有瓮城的城门还建有镝楼,形成前后两座楼。每座城门均设木质对开城门、上下启闭闸门(俗称“千斤闸”)各一道。所有城门位置不求对称,皆据城防和城市整体布局需要而设置:城门与城池构成了城市的坚固防御体系和便利的交通网络。“外十八”指城郭的城门,传说明朝皇帝朱元璋发现东郊的皇宫紫禁城离钟山太近,对军事防守不利,遂又下令利用应天府城外围的黄土丘岭,用砖砌一部分外城墙,先后开了十八座城门。

1.光华门

原名正阳门,南京京城的正门,位于御道街最南端。正阳门是内外均为瓮城的复合型瓮城,对城内城外有双重防御作用。

1937年12月遭遇日军炸塌,光华门是日军攻打南京时战斗最激烈、伤亡惨烈。

抗战结束后,国民政府南京市工务局修补了被日军炸毁的城墙豁口。

著名明城墙研究专家 杨国庆说, 取名“正阳”,因朱元璋的大明王朝在“五行”中属“火”,主南方,故称“正阳”,是京师城所谓的“国门”。因此,“孝陵大祀牲牢、国学二丁祭品,户部粮长勘合,俱由正阳正门入。”正阳门瓮城有主城门与内、外瓮城城门五道,内瓮城门与京城的城门呈直线而设,“正门为御道,只有皇帝大典,或外国使臣到访,才能进出,大臣、官员多从东侧门出入。”

正阳门于民国时期三十年代更名为光华门,并由单门洞改建为三门洞城门,可以满足现代化交通的需要。

解放后城门破败不堪,光华门被南京市人民政府于1958年拆除,如今光华门只剩下城门遗址和城门 命名的地名。正阳门(光华门)位于南京市御道街最南端,南边通过光华门桥跨过护城河连接南京市光华路。

1937年12月遭遇日军炸塌,光华门是日军攻打南京时战斗最激烈、伤亡惨烈。

2.通济门

明初由原集庆路旧东门截城壕增建,扼守于内外秦淮分界,门向东北为皇城,向西南则是商业区,为南京咽喉所在,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瓮城城门。通济门为福船型(鱼腹型)内瓮城城门,与三山门(今水西门)相似,临近秦淮河用船形取同舟共济之意。也是南京内城门中占地面积最大的城门,与聚宝门(今中华门)和三山门(今水西门)是三座规格最高的内瓮城城门。

1960年前后,席卷全国的拆城运动波及南京,通济门瓮城被认作封建残余遭到拆除。

如今的通济门隧道是南京主城区沟通南北的一条主干道。

3.中华门,

原名聚宝门,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城门,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结构最复杂的堡垒瓮城,有“天下第一瓮城”之称。

中华门曾是南唐国都江宁府和南宋陪都建康府城的南门,明朝洪武二至八年(1369至1375年)其扩建而成,称聚宝门。1931年(民国二十年)国民政府改名为中华门,由蒋介石于双十节前夕题匾,并在东西两侧分别开辟中华东门和中华西门,以满足南北双向车辆通行。1988年1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组成部分。2012年11月,中华门所在的南京明城墙作为“中国明清城墙”项目的牵头城市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城门设置有三道瓮城、四道券门,呈“目”字形结构,每道瓮城都有一门一闸,主体建筑内瓮城由中华门主楼城门和二至四道辅助城门构成,各城门原有双扇包铁门和可上下启动的千斤闸,内设有栓槽,用来供木栓紧闭大门所用,整个城共有二十七个藏兵洞,可以藏兵三千余人。中华门前后有内外秦淮河径流横贯东西,南边交通连接长干桥,北边连接镇淮桥,是旧时南京老城南交通咽喉所在,以中华门为界的老门东与老门西自古便是江南繁华之地。

4.水西门

原名三山门,位于南京城西南, 面临秦淮河,其规模仅次于通济门和聚宝门(今中华门),为福船型(鱼腹型)内瓮城的主城门。它 坐东向西,历史上为水陆两栖城门,是旧日从水路进出南京城的主要通道,故而俗称水西门。

水西门其历史可追溯到南唐都城以及宋、元金陵城的龙光门,1386年(明洪武十九年)敕令重新建造,因南眺三山故改名为三山门。三山门外形与通济门略同,建有内瓮城三座,门垣共四道,每两道城墙间设瓮城,内瓮城呈船形或者鱼腹型,供作储兵防守之用。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席卷全国的拆城运动波及南京,1953年前后三山门瓮城和城门陆续遭到拆除,1958年又拆除残存的城门和城墙,1959年城门门券及右侧城墙拆除后,内外秦淮河水系不再贯通,水西门地名,沿用至今。

水西门外辟有水西门大街,经过三山桥跨越秦淮河,通往外郭江东门,两侧有分别有莫愁湖南湖,如今的水西门遗址辟有水西门广场,众多城市干道在此交汇。

王雨欣

版权声明

本篇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为传播而发,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会第一时间删除。

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9292659@qq.com

Hash:108f3489a491a9375b056467f60323479256fb8b

声明:此文由 悦的读书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