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炳千古业 独留启后人——天柱县家祠文化系列报道

德炳千古业 独留启后人

天柱县家祠文化系列报道

特约记者 唐安平

清水江沿岸100余座家祠古建筑珍珠般,镶嵌在天柱侗乡苗寨,这是先辈留下来的文化遗产和历史馈赠,它穿越历史,经历风雨,仍然巍然屹立,交织着侗乡苗寨人民的梦想与记忆。

天柱县家祠文化是中、西文化、民族文化等多元文化的复合体,也是侗族苗族家风、家教、家规等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深厚内涵不仅体现在建筑艺术上,而且体现在德育教化上。其教育与社会功能表现为彰显德良,激励后生,教育子孙注重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从政官德、商贾信誉等,不少内容至今仍有现实意义,值得传承和发扬。

谷雨,农历三月初九(4月20日),天柱县白市镇新舟村100多位成年男子一手拿着香纸,一手提起粮种或菜种和小巧农具,在宋氏家祠齐聚。当地宋氏族人正在这里召开“雨生百谷”春耕家族会,祭先祖勉后人,鼓励族人勤俭持家,勤劳致富。

“农历二月二、三月三六月六、重阳等祭祖、晒谱家族文化活动,已在宋氏家族延续200余年。”正在参与祭祀的宋廷福老人告诉记者,“一是希望族人不要忘本,二是提醒族人莫忘农时。”

在天柱县像新舟村宋氏家族一样,选择不同节气和节日,召集族人开展民族文化活动的多达30姓氏家族,场地涉及50多座家祠。这些家祠已由昔日单一的族人祭祖和议事堂,变为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场所,成为传统民族村落宣传思想的文化阵地。

贵州侗族地区“南有鼓楼、北有家祠”,北侗地区早期受汉文化影响,留下了大量的家祠古建筑。据不完全统计,清水江沿岸的天柱县坌处、远口、白市、江东、瓮洞等乡镇,修建于明末清初的家祠建筑,至今保存较好的就有100余座。

“每座家祠既是一个家族的迁徙史、创业史,也是一部家族的文化史。”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贵州省侗学研究会常务理事袁显荣先生说,“从家祠的构思、择地、设计、对联、祭祀等,无一不是以文化作为基础,又以文化体现出来。”家祠文化不仅记录着天柱的人文历史、社会变迁,也是侗苗族群众意识形态、生活方式的真实写照。

“天柱家祠是一种独特文化现象,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是木商、姓氏、祭祀、民族等多种文化的综合产物。”天柱县文物专家姚敦屏先生向记者介绍,“可视的有建筑艺术、雕塑、彩绘、石刻、木雕和祭祀、谱牒等,每一座家祠简直就是一座文化艺术宝库。”

建筑是看得见的历史,不仅是工匠建造创意的呈现,也是历史文化的显性承载。天柱县保存较为完整的100余座家祠中,有浮雕、木刻、泥塑、彩绘、壁画、石作等相关文物3万多件,物件之丰富、品类之完整,令人叹为观止。

记者在牌楼浮雕最具代表性的远口吴氏总祠看到,高数丈的牌楼上,全是五彩缤纷的立体塑像,人物花鸟,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既有吴氏故事“吴举子拉箭”,也有天仙配、文王访贤、云长出关、罗通扫北、太君辞朝、八仙过海司马迁写史记、屈原赋《离骚》、天女散花、嫦娥奔月等著名故事与传说。

“国宝!国宝呀!”难怪全国文物专家苏东海先生看后发出这样惊叹。

日前,记者走进藏匿于清水江下游的传统村落白市镇新舟村,一股宁静古朴,浓郁醇厚的农家风情扑面而来,仿佛像一卷刚刚打开的淳朴民风旧日画轴。

一个人口仅1300多人的小山村,在相距不足100米的寨口,保存了舒氏、宋氏、吴氏三座家祠古建筑。这些家祠在时光的打磨中,虽然早已磨平了古祠檐头精致的雕饰,淡褪了壁面上鲜艳的色彩,但剥落的粉彩和精致的木雕以及漆材斑驳的廊柱,足够向人们证明曾经的辉煌和这里深厚的民族文化。

近年来,新舟村将几座家祠古建筑进行了修缮,打造成“草根舞台”,成立村民文化活动中心,承担起农村文明宣讲小舞台任务,开展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引导良好乡风,增进邻里感情。

白市镇党委书记王力说:“家祠小舞台吸引越来越多村民参与,推动了村寨良好风气的形成,让家祠文化焕发出更强的文化生命力。”

据了解,全县许多乡村也像白市镇新舟村一样,按照“用好用活家祠,建设农村文化阵地”的总体要求,在家祠内外设置村史馆或村史墙,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本村的历史变迁、传统民俗和名人志士,弘扬和传承当地优秀民族文化。

天柱县家祠文化是以家祠为核心的“家文化”之一,通过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民族文化活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推家庭和谐、家族团结与睦邻友好。家祠逐渐成为传递正能量的阵地和增强群众凝聚力的精神文化家园。

据袁显荣先生考证,在天柱县各地,家祠修建最早、分布最密集的地方,也是教育开发最早之地。清乾隆年间,一些受汉文化影响较早的村寨,家祠和各类学馆并建,以教化乡民。

家风正,出好苗。家祠作为后世族人的文化守望和精神家园,在天柱县传统“家文化”建设中,不但传承了民族文化和彰显了民族精神,而且培育了一代代文武俊才。其中,杰出的代表有明代天柱侗族义军首领、万历年间贵州巡抚龙傅良;清朝进士、贵州第一位苗族翰林庶吉士宋仁溥;清末侗族农民起义军首领姜应芳和龙海宽;“公车上书”四举人之一陈明清新四军游击支队战士、原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龙贤昭;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全国救火英雄龙均爵。

清水江是沅江的重要支流,流经大半个侗乡苗寨,注入长江,汇入大海,无数侗、苗族优秀儿女与清水江文明,沿着这条黄金水道走出大山,走向全国。

家祠作为天柱县家风研学基地,在“家文化”建设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对文化繁荣和社会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似阳光雨露,哺育了一代代新人。

来源:天柱县融媒体中心

总编:杨光明

编辑:彭銮炎

邮箱:qdnxwzk@163.com

Hash:29500556e5885f4701631a6b3672718dff187de3

声明:此文由 鬼鬼油画教室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