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墟“鱼珠墟”,曾是长洲岛黄埔军校20000名师生后勤供应地,如今落魄

千年古墟鱼珠墟位于黄埔鱼珠临港核心地段,在黄埔大道南侧,紧邻鱼珠码头,远眺珠江前航道水域。

在这里,由于市政的旧城改适,鱼珠墟将会与我们永别!

这里,留下了多少人的足迹! 这里,演绎过多少家庭的故事!这里,又将会给人留下多少的记忆!这里,明天将会是什么样崭新的面貌!

伫立在鱼珠新街路口的龙眼树,那弯曲的躯干告诉人们,它已经有不少年轮了。据说这里附近原来是一个鱼塘,后来才建成了一栋栋的商业居住楼房,龙眼树是否见证了这里历史的变迁。

一条直街,把横街、新街和新后街串联起来,一直到西市场的尽头。这里,早已经是沧海桑田了,不见沧海,只有关于古墟的传说。简单的街路,简陋的民居,简朴的民风。

寂寥小楼谁家院,应该有它最风光时候,它的威水史或许只有同时代的人才知道。

楼上住人,楼下做买卖的临街商铺。这里保存着一套比较完好的旧时商铺的大木门,屋主说楼龄多久门就多久。木梁门框,就地凿成的门臼,红砖地板,木板阁楼,牢固的木梯等都还完整地保留着。

一把已不多见的老称,所能承载的重量,是否也能拈量它过往的历史。

广州电信局,残留着的招牌,让多少人记起它的曾经:提供公用电话、售卖电话机、还有电话卡等,新陈代谢,历史车轮总向前。

这是鱼珠邮政局旧址。九十年代初,多少信件从这里发出。如今,只有墙壁上的榕树的生命力才是最旺盛和最顽强的,一个时代总有属于它的产物和标志。

凤爪干蒸清蒸排骨,粉肠炒面小笼包,鱼珠曾经有名的食肆---红棉酒家,多少食客在这里饱尝过美食。来广州第一次喝早茶就是在这里,只记得顾客很多,楼上楼下都很热闹。九十年代还有人在这里经营饮食,何故停业,什么时候关闭的,经营者自有他的理由。

直街从这里开始,据说旧时是商场,后商场搬到街口新楼,即后来的元丰商场,经营的是日杂百货。最后用做办公场所,用作鱼珠街综合信访维稳中心办公室。

买布要布票、买猪肉要肉票、买米要粮票(米票)、买油要油票,在那购买什么都要凭票的年代,这里,常见排队购买粮油的居民。鱼珠粮油店,六、七十年代它应该是最威的,民以食为天。

鱼珠直街13号,鱼珠街道办事处就设在这里,管辖鱼珠行政面积9.11平方公里地方的职能部门。

旧时农业生产资料供销门市部,辉煌已经流逝在往昔的岁月里。屋顶的榕树也难让它再焕发生机,拆迁的步伐进行中。

蓝天留不住长屋,长屋也留不住蓝天,物换星移。街道路面依稀可见的麻石块,告诉你它曾经是麻石路,时光流逝,它的容颜也已改变。

被戏称七十二家房客的地方,不知包租婆是谁。

不知道是什么来头的石匾,静静地躺在横街一处房子的墙角边,依稀看到光绪的字样,估计有好些年头了。

瓦顶的房子已不多见,农村的房子也逐渐淘汰瓦片了,何况是高楼林立的城市。

具有广州特色的趟栊门就是这个样子,青砖建成的两间房子,年代和主人都不详,早已经没人居住了。今天的事到了明天就成旧事,今天发生的事若干年后就成了历史,可圈可点的将留在人们的记忆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忆。

这里是鱼珠码头,鱼珠墟市在黄埔军校兴盛时期,曾是军校后勤生活物资供应地,长洲岛上的柯拜船坞的发展也为鱼珠墟的兴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鱼珠墟在珠江边,左右还有深涌和珠江涌,渔船、农艇可沿河涌运送产品进墟交易,运回购买的生产资料和日用品。另外当时长洲的特殊地位也拉动鱼珠墟的经济发展。民国时期长洲商业落后,但却有大批流动人口,其中有闻名全国的黄埔军校上万名师生,有柯拜船坞与修造船业的大批员工,有来华经商的商人及驻华使馆人员,这大批外来人员出入长洲必经鱼珠墟。他们在鱼珠购物消费,拉动其贸易发展。当时的鱼珠墟成为长洲岛上外来人员后勤生活物资供应基地,后来这些外来人员已不存在,墟市也随之淡了。

随着黄埔区第三次建区后,大沙地作为黄埔区中心地域发展,各地市场繁荣,鱼珠这座百年古墟,逐步走向衰落。

鱼珠古墟,即将落幕。

惜哉!惜哉!鱼珠声名远播,史迹厚重,秃笔难书

Hash:d96cfdce95b6c2ff928cc32466c161cd0b5a397a

声明:此文由 含笑孤烟直风景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