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景点游”到“全域游”——生态祁连旅游兴县打造“绿、富、美”(组图)

http://vod.xinhuanet.com/v/vod.html?vid=431513

新华西宁7月12日电 题:从“景点游”到“全域游”——生态祁连旅游兴县打造“绿、富、美”

新华网记者曹婷、汪晓青“青海青、黄河黄,雪皓皓、山苍苍,祁连山下好牧场。这里有成群的骏马、千万匹牛羊,马儿肥、牛儿壮,羊儿的毛好似雪花亮……”山野间,一首民谣唱出了隐秘在祁连山下的壮美风光。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西部交通环境的改善,人们愈加喜欢贴近自然、探秘高原,体验西部高原的民俗风情。近年来,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依托中国最美草原之一——祁连山草原,以建设高原旅游名县为目标,打造祁连旅游“绿、富、美”。

作为国家的生态屏障,祁连县确立了“绿色、生态、特色”的发展思路,高起点规划旅游,通过提升行业管理、加大景区建设管理和招商引资促旅游业转型升级,目前祁连县旅游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据统计,2016年,总人口约5.2万的祁连县共接待游客16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88亿元,同比增长15.3%和23.5%,旅游业对县域社会经济的推动作用明显增强。

立足生态:高起点促绿色崛起

盛夏时节,祁连山下百花盛开、绿草如茵,清澈的溪水缓缓流过,成群的牛羊徜徉在广袤的草原中。在当地比较有名的卓尔山·阿咪东索旅游景区,由多条山脉和山谷组成的景区雄浑壮观,雪山、峡谷、丹霞、草原和花海等多种风景扑入眼帘。山顶上是一个天然的观景台,从哪个方向看都是一副完整的“生态画卷”。

祁连县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北部,因地处祁连山中段而得名。这里是黑河、大通河、托勒河三河的源头,也是河西走廊的重要水源地。其涵养的水源是甘肃河西五市及内蒙古、青海部分地区500多万群众赖以生存的生命线,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

祁连县委书记韩向晖说,祁连县的生态地位十分重要,近年来祁连把生态文明放在首位,以卓尔山的5A级景区建设为契机,立足生态积极推进全域旅游

雪山、峡谷、冰川森林、草原、丹霞地貌……,总面积约1.38万平方公里祁连县浓缩了青藏高原绝美的自然风光;虽然只有5.2万人口,但却有汉、藏、蒙古、回、土等15个民族聚居,极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吸引着无数游客。祁连平均海拔约3500米,夏季气候凉爽宜人,是游客理想的避暑胜地之一。

祁连县旅游局局长马金国介绍,祁连县突出“生态优先”的原则,高起点规划,根据旅游资源现状和景区布局,先后邀请有资质的规划设计院为祁连县量身打造了《祁连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卓尔山旅游景区建设性详规》《阿咪东索旅游景区建设性详规》等3个单体规划,编制完成了《宗姆林卡》等10个专项规划。

业内人士将祁连县的景区建设现状归纳为:“两山”(牛心山和卓尔山)、“两峡”(黑河峡和拉洞峡)、“一场”(半野生状态下的养鹿场—县养鹿场)、“一滩”(峨堡滩)、“一区”(油葫芦自然保护区)和“一崖”(佛爷崖)等。

因当地原生态资源丰富,以牛心山、卓尔山、黑河大峡谷等景区为代表的自然风光成为祁连旅游的主要风格。同时,由于祁连地处古丝绸路南线要道,又是古代羌、匈奴、吐谷浑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不少古城保存完好,所以人文景观以三角城和峨堡城为主。

马金国说,祁连旅游资源丰富,通过规划,他们进一步明确了全县旅游建设重点,规划了自然生态游、草原风光游、健康休闲游、爱国主义教育游的旅游线路

目前,卓尔山·阿咪东索景区已经被列入全国创建5A级景区预备名单,祁连县被列入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名录。

祁连县县长龙永胜说,县里把旅游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发展全域旅游就是要发挥旅游业综合功能。下一步,县里将通过提升县域内的旅游资源和公共服务,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并以旅游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全域旅游:多方合力助旅游兴县

近年来,随着祁连交通的不断改善,祁连县与通往四周的甘肃、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和门源回族自治县的公路已全部联通。今年国道213线祁连县城至大通河桥段公路还将进行改建,预计建成后,从海南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海晏县到祁连县将节省40分钟。

祁连县交通运输局工程技术办公室工程师潘宝银说,现在祁连县内有3条国道、5条省道,通往景区的没有一条是断头路,青海省内外的游客均可自驾或乘坐旅游大巴到达祁连的景区。

根据规划,祁连县不断强化景区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如今县城完成了旅游导服系统的安装,实施了宗姆林卡、阿咪东索和八宝风景景区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并积极探索牧游业,建成“阿柔部落”和“默勒镇草原驿站”两个精品牧家乐。

同时,祁连县投资上千万元打造了集传统民俗风情和自然风光为一体的民族歌舞演艺剧目《天境祁连》。据统计,2016年该剧上演50天便盈利三百万元。

如今,驱车进入祁连,公路两侧绿树林立,路牌与景区指示牌清晰可见,县城环境干净整洁,八宝河穿城而过,步行于河边,渐闻水声潺潺,城市安静宜居。

来到卓尔山·阿咪东索旅游景区,记者看到,景区导览、旅游须知、游客木栈道、观景平台和旅游厕所等一应俱全。

目前正值西北旅游旺季,三五成群的背包客散落在祁连的各个景区参观游览、拍照留念,晚上大剧院里更是人头攒动,整个县城人气十足、充满活力。

提起祁连的旅游发展,祁连县德良农庄老板马得良深有体会。“以前游客少,做生意就指望县里的回头客,1天最多也就8到10桌,和现在的淡季差不多。现在来祁连的游客多了,店里的食宿提前一周都订满了。”

马金国说,祁连的旅游也就是从这几年才刚刚起步,2010年时,县里接待游客约30多万人。这些年,祁连县的旅游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好,实现了质的飞跃,目前县里已经开始推进全域旅游了。

“祁连的旅游虽然起步晚,但起点高。我们非常注重旅游质量,现在县里正在推进全域旅游,以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祁连县旅游局副局长宋飞认为,祁连县具有15个少数民族的多元化生活体验和多个原生态地貌,这是发展全域旅游的完美条件。

目前,祁连县县级层面已经通过了祁连片区的全域旅游布局与相关规划,正在做推进旅游全域的相关工作。

建成后的全域旅游什么样?马金国介绍,首先是祁连县内不只有旅游景区,县里的每一处都是旅游景区,人人都是祁连旅游形象代言人。并且各处特色鲜明,具有差异化体验,比如游客到牧民家,可以感受草原风情;到农家园,可以体验农田采摘。其次,祁连县将与外省或市、州、县的旅游进一步无缝衔接,为游客带来大区域的全域体验。

由于西北地区冬季寒冷漫长,夏季凉爽宜人,马金国说,为了均衡旅游发展,这几年县里依托冬季滑雪和民族文化体育产业园等项目,大力发展冬季旅游,用“冷资源”暖冬,取得了一定效果。

绿水青山:水土富民成“金山银山

47岁的马富是祁连县八宝镇麻拉河村的村民,今年赶上了八宝镇打造油菜花海试点,他的地租由原来的每亩100元涨到了600元。

“今年村里的致富能手想经营油菜花海,他承包了我的6亩地,一亩地给了我600元,地也比之前好租。”马富说。

八宝镇靠近卓尔山景区,这两年县里旅游业发展得好,村民们发展旅游的愿望也非常迫切。他们或参与打造油菜花海,或在景区当导游,或经营农家乐,日子一天天好起来。

大约在10年前,八宝镇拉东台村村民田成祥在村里开了一家农家饭庄,从3张桌子起家的他如今已有了不错的发展,他的食宿农庄被海北州评为3星级农家乐,每年净利润30万元。“我这儿与卓尔山景区只有1.5公里,是景区带动了我们的发展。”他说。

田成祥是拉东台村首个开农家乐的人,他说当时村里有不少人劝他:“大家一辈子靠山吃山,这样混下去就行了”,可他非要换个“吃法”。十年过去了,田成祥的农家乐蒸蒸日上,村里人也变了观念,依托景区积极发展农家乐,现在村民们经常来找他咨询农家乐的经营方法。

距离祁连县城约13公里的阿柔部落寻鹿山庄,则采取了草原风情文化和藏族民俗文化结合的艺术风格,建造了集草原生态文体旅游为一体的牧家乐,院内的草原轻体房和帐篷可同时容纳200人住宿。

阿柔部落寻鹿山庄负责人李吉寿说,这种草原式的居住方式既保护草原又节省建筑材料,院内的服务员大多来自阿柔乡的青羊沟村和白石崖村,大家都认为旅游发展的前景好,积极报名参与。

宋飞说,乡村旅游是通过特色体验引起游客的情感共鸣。现在大多数游客到祁连都希望体验当地生活,感受不同的民俗,因此精品民宿将是未来祁连乡村旅游的生命力所在。

据祁连县旅游局统计,截止目前,祁连县农(牧)家乐总数约104家,全县有一定接待规模的宾馆约118家,床位数约13000余张。这些不仅有效缓解了旅游旺季“一床难求”“一桌难得”的现象,也带动了景区周边的村庄建设和发展。

为了提升祁连县旅游的综合服务质量,2017年初,祁连县旅游局聘请青海省旅游局培训中心的专业老师,对全县涉旅企业从事餐饮、宾馆管理和服务的100余人,在礼仪、技能方面进行了2天的专业培训。

同时,县里还通过现场教学、技能评比、优秀讲解员授课等多种形式,提升讲解员综合素质,确保游客享受有质量的讲解服务。

依托祁连山下的好风光,农牧民们鼓了钱袋,也富了脑袋。马得良说,前一段他回村里招工,发现村民的思路逐渐从种地转变成积极参与旅游,不少年轻人都外出去当导游。

烤肉烤肉,进来坐、进来坐!”晚上,行走在祁连县城,烤肉店的伙计们用标准的普通话招揽着生意。祁连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马海云说:“过去大家讲的都是青海方言,如今县里来的游客多了,人气也足,县城到处都能听到标准的普通话。”马德良对此喜闻乐见:“做生意讲人气,人气旺,好日子就跟着来了。”

Hash:cc814f1effa97701ed37e92720893c521603ea67

声明:此文由 新华社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