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功德话碑林

作者简介:姜大鹏,毕业于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就职于本溪市博物馆考古队原副队长,现负责陈列部工作。师从著名考古专家梁志龙先生,学习和研究本溪地域历史文化,参与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和庙后山旧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等诸多重大考古调查和发掘项目,在国家、省、市各级专业期刊和报纸上发表考古和历史研究类文章共计80余篇。现为本溪市新型智库优秀专家、本溪市政协文史工作专员、本溪日报社特约记者。

姜大鹏作品

千秋功德话碑林

本溪市区名胜,我最爱平顶山平顶山景观,我最爱碑林。每次登临平顶山,总要到碑林流连一番,此处古香古色,意境悠然,但得踏入碑林门中,清凉之意顿起心间。可以说,我对碑林确实有着别样而真切的钟爱,爱它珍贵历史价值,爱它深厚文化底蕴。

碑林中的石碑上大都镌刻碑文,这些碑文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是对史书记载的补充和订正,是研究本溪地方史的宝贵资料。如明代宝峰寺碑,刻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原立于本溪县碱厂镇赵堡村宝峰寺内,该寺临近明长城,所以碑文中有“修寺建塔,保镇边疆社稷”之语。许多庙碑则反映出明清时期本溪地区的宗教信仰情况,包括佛教道教的传播、流派传承、庙产分布,等等,如前文提及之明宝峰寺碑,又如清咸丰五年(1855)所立之朝阳寺古刹碑、光绪二十六年(1900)所立之福山寺碑、宣统二年(1910)所立之双泉保安寺碑,等等,均是本溪宗教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和佐证。碑中亦可寻得本溪地区“药”的历史,如清代重修碧云洞古刹碑上记载:“此地有崇山峻岭,采药时闻晨钟暮鼓”,表明本溪山区盛产中草药,且采药活动古已有之。

一些碑上镌写的捐资人姓名、捐资商号名称则是我比较感兴趣的。许多石碑上的人名往往反映出当时当地的“大姓”即人口较多之姓氏有哪些,有时可由此推知当地地名得来原因,也可与今日当地姓氏情况加以比较,分析人口聚居和迁徙情况。商号名称则体现出当时当地的商业发展和社会经济状况,对于研究本溪地区的老字号也有较高价值。如重修龙盘山太平岭碑,刻于道光十五年(1835),原立于溪湖区火连寨梨树沟村,碑文中的“福顺硐”应为煤矿,“涌盛烧锅”、“福隆烧锅”等应为酿酒作坊,“顺成窑”、“广盛窑”等应为烧造瓷器或是砖瓦的窑口。又如桥头平顶山娘娘庙碑,其碑阳记载“商人助金会首人等”,其中“恒忆当”、“仁义当”等,应是当铺名号,“元兴炉”、“万兴炉”等,当是铁匠铺,“恒泰烧锅”应为酿酒作坊,其他如“永兴号”、“广成号”、“永盛号”等等,也必是商号无疑,只是其经营项目仍需考证。这些也说明平顶山娘娘庙附近,当有许多商家,且此地近辽阳,或其中有辽阳地区商号,也未可知。

还有一些清代贵族碑碣也很珍贵。如萨哈廉碑,萨哈廉是努尔哈赤之孙,礼亲王代善三子,清初名将、忠臣、能臣,皇太极时本要封他为多罗郡王,但萨哈廉却于其时去世,皇太极追封他为和硕颖亲王。至康熙皇帝,更加以哀荣重典,赐文树碑,即今碑林中所立者。杜度碑,原立于石桥子响山村杜度墓前,《奉天通志》中记载此墓名“金王坟”。杜度乃努尔哈赤长孙,褚英长子,清初名将,一生征战沙场,战功显赫。另有一通诰命齐锡父母碑,刻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原立于平山区桥头镇兴隆村齐家坟。齐锡系清初五大臣之一何和礼四世孙,康熙三十四年,从军平定葛尔丹叛乱。康熙皇帝赐齐锡之父胡希布为光禄大夫,母那拉氏为一品夫人,立此碑以志。

再说碑林的文化艺术价值,这首先体现在书法艺术上。比如清代重修碧云洞古刹碑,我市著名书法家赵有恒先生认为,该碑刻字反映出的书风有着浓厚的唐楷味道,“且又不拘泥于前人而自出新意……用笔刚健,操举清雅,于平和中见峻峭,于规矩中见飘逸。”这个评论是很中肯的。当然,除此碑外,还有许多石碑刻字法度谨严,浑圆淳和,纵横开阖,顾盼相宜,布局疏密有致,节奏感和立体感较强,神采飞扬处,自见精神。许多碑文也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其文笔流畅,逻辑清晰,对仗工整,用语严谨,读来朗朗上口,过目而难忘,足见当时撰文者用心良苦。其中如清同治元年(1862)所刻之《圣泉庵志》,文章严谨有法度,流畅而厚重,诚佳文也!碑末更刻有一诗,名《住持咏》,诗曰:“足履刀山不记年,身沉苦海永无边。前生造就罪焉免,今世积成祸相连。受尽风霜雕刻折,遭此金石磋磨镌。如君怜我终身苦,勿伐山林冷圣泉。”又有小记:“树木不伐,圣泉不怕,树木不了,圣泉不倒。”一个出家人慈悲而孤孑的形象,映现在字里行间。

走在碑林中,与这些古碑碣相对无言,心中却波澜起伏,几多感慨系之。30多年前,这些碑碣还散落在各县区山林之中,或是田间地头,时日长久,碑文漶漫,间有损毁,亟需保护抢救。于是,前辈们不辞辛劳,调查、收集、运送石碑,建设碑林,只因他们心中有着这样的信念:不能再让这些石碑散落陌头山间,不能再让这些历史最忠实的载体风化损毁、自生自灭,他们要勇敢地承担起这一历史使命和责任,要把这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留存下来——为了家乡,更为了子孙后代。岁月为证,实践为证,他们是对的!他们所做的一切是当代的壮举,是利在千秋的大功德。当然,我们也深深知道,仅仅保护还不够。这些碑碣承载着本溪地区太多的历史记忆,需要深入发掘和研究,它们无言多年,只是在等着后人来解读。而这守望历史、传承文脉的光荣使命,我们当仁不让。

遂有感而赞曰:燕东有山,名唤平顶,山岩磊磊,林木青青。上有碑林,与城同名,历史文化,贞珉可证。碑碣无言,大音希声,千秋功德,万世相承。

编辑:一寸丹心

请您

Hash:01db8658c2a73cf0799b4dd40ec11d9839d55aa0

声明:此文由 印象本溪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