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山 |隐山古韵相传久湖湘文化横空出

隐山,名龙山、或龙王山,海拔437米,巍然屹立在湘潭县西南边陲之排头乡黄荆坪,是湘潭大名山(昭山、仙女山金霞山、隐山)之一。隐山有“一寺”、“一墓”、“两祠”、“两树”、“四池”、“八桥”等景点,其文化底蕴深厚。境域内因北宋理学家、文学家周敦颐曾来此地隐居讲学,在龙王山莲花池畔写下了千古佳作《爱莲说》,故“隐山”之名由此得名。

2018年5月27日,星期日,晴,气温21-27度。我们一行过上石坝水库湿地,涉足隐山杨梅园遭遇了园内《嫣红迭绯库区景,欲品杨梅正当时》的杨梅情怀与滋味后,继续驱车前往下一目的地——隐山。当抵达隐山“两树”处时,已是下午4:00,正好遇上一位周姓长者,在与其闲聊者获知:他出生于民国11年腊月,也是隐山的原藉居民.....当我们问及何谓“隐山”时,他如数家珍解决了我们对隐山的道听途说。

俯首长林龙王寺 苍莽遥瞩松庵韵

隐山,又名龙穴山,距湘潭市城区40公里。它不仅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别致的江南山乡风光,宜人的温热气候,而且其文化底蕴深厚,名胜古迹众多,是湘潭境域内独具特色的人文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的复合型旅游资源。隐山,其风景曾盛极五朝、南宋至民初,是州官府吏、文人雅士、迁客骚人游览的场地。在《长沙府志》、《寰宇记》和《湖南旅游大全》都有“天下隐山”的记载和介绍。

据载,历代文人墨客撰文咏诗赞美隐山的很多。宋朝时,有胡安国的《同张敬夫上隐山命宏儿牵手》:“万丈高岗路,跻攀任意寻。扶筇儿半助,得句友同吟。狮子踞危石,龙湫生细霖。隐山名胜地,垂老亦登临。”有张栻的《重过隐山》:“不到隐山今几年,隐山泉石尚依然。忽然一阵催诗雨,扰我东窗一觉眠。”

也有“挎子出城隈,隐山忽在日。远山漾朝暾,迤逦速磴曲。山根乱石横,龙窟邈川麓。花松势蚪蟠,飞禽鸣灌木。窍窕得茅茨,老僧隐深层。下马坐高冈,四顾重阳覆。储首瞰长林,苍莽极遥瞩。桃李媚幽璠,烟皋布新绿。顿令尘虑消,便觉素怀足。何用慕丹邱,采真任仆仆。徘徊忽轻遗,长啸振岩谷。”的隐山行;“万壑千峰里,孤烟销梵宫。仙来无定所,鹤去有遗踪。云影卧岑寂,钟声飞远空。石床垂徒倚,惆账久尘封。”的龙王寺和松庵韵;以及“堂堂一树袅千丝,广荫森然百代垂。苍翠来随流叶泯,抚摩犹见爱莲遗。先人种后皆璎珞,故物当前垂鼎彝。看到子孙昭于泽,灵根长得覆云慈。”的咏古柏等民间传闻。

隐山四池相传久 青石拱桥古韵存

隐山有“四池”,即莲花池、雷公池、化龙池、洗笔池等。相传,莲花池、洗笔池为北宋大文学家、理学家周敦颐植莲、洗笔的胜迹。其中,莲花池,位于莲花峰顶,葱茏林木花草环绕,水清如镜,有荷叶田田,荷花艳丽,香远益清。

雷公池,位于离莲花池不远的山巅,泉水清甜四溢,长年不枯。

化龙池,位于隐山脚下,流叶桥与隐山桥之间,相传有龙自池化而升天。

洗笔池,在三贤祠侧,相传为周敦颐洗笔之处。

隐山有“八景”,即隐水桥、流叶桥、通箭桥、珂理桥、栗龙桥、神仙桥、龙王桥、狮龙桥等。八桥均为单孔青石拱桥,桥头均有重阳木,俗称油子树。其拱如弯月,绿树葱茏,花岗岩砌筑的石桥,古风古韵,实有青山绿水小桥人家的乡村秀色。故人称八桥为“隐山八景”。其中,隐水桥,位于隐山南谷,濂溪祠、三贤祠、慈云寺斜对面半华里。相传桥之上游,溪水奔流,白浪滔滔,而流水过桥,便寂然无声,流入地穴,变成阴溪。

流叶桥,位于隐水桥下一华里处。相传唐代僧密师伯,洞山良价见浮叶于隐水桥处没入水中,至流叶桥处才上浮又现,故而得名。现在的中华名树“元帅树”,就生长在桥头。历代都有诗韵。如:“泥牛入海无消息,曲故原来出隐山。流叶招来禅梦远,从此不见老僧还。”“石上何曾三世约,琴中不乏两情知,凭栏今见流红叶,争信人间有好诗。”

通箭桥,又称通济桥,位于隐山黄荆坪。建筑精美,挺拔秀丽,石雕别致,柳丝垂拂,是过往行人小憩、避暑乘凉的好去处。

珂理桥,位于隐山东北麓,黄荆坪街东北侧。据乾隆《湘潭县志•古迹》载:“珂理桥,在隐山下……文定爱隐山,常游之而乐之。凡自碧泉来隐山游者,必经此桥,故当时仿唐人所称。”桥两头有如盆景的两棵大树,遮天荫地,过桥者,常在此小憩游玩,故得名。至今桥中车道仍有极涂的车辙廊。

栗龙桥,位于隐山黄荆坪通往花石及南岳的大道上,麻石拱砌,气势恢宏。

神仙桥,坐落在隐山的星星村。相传很久以前在修建这座石拱桥时,参加修桥的恰好一百人,吃饭时却只有九十九人,到开工时,清点人数又是一百人。因此人们暗暗猜度,其中一人一定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由于神仙助力修桥,故称神仙桥。李畅宜先生咏神仙桥云:“碧峰青溪久伏弓,偏郊犹喜两途通。多情仙子归何处,桥上游人念昔人。”至今桥端巨树覆盖全桥。

龙王桥,坐落在神仙桥上游,规模小巧而玲珑。

狮龙桥,位于隐山东北麓,相距流叶桥一华里。狮龙桥桥畔,就是周小舟同志故居。据传说,在此有一山形似狮形,故名狮形山,同时有龙深居此山龙穴,故此桥为狮龙桥。周镜池老人与周小舟同志曾合作题狮龙桥联曰:“伴溪绿柳生媚态;踞石青松有雄风。”

隐山之说三传闻 湖湘文化横空出

走读隐山,“隐山”名称的由来,传闻不一。一说,六朝时僧密师伯随洞山良价经此山,见浮菜随涧水出,乃共拔草溪行六七里,见一茅庵住有老僧。洞山良价拜老僧为师,并于夜半烧毁其庵,同入深山,居于白云精舍,遂号称隐山和尚或名龙山和尚。石壁有诗云:“三间茅屋从来往,一道神光万境间,莫把是非来辨我,平生穿凿不相干。”隐山之名即由此而来。

二说,明代正德皇帝南游至此,见寺院庙宇堂皇,雕刻书法,楹联匾额,壁画条幅,琳琅满目,僧尼普渡,香火缭绕,施主朝拜,确有世外桃源意境,不禁拍手称绝,便即兴在观音殿前门题下“天下隐山”匾额。自此,隐山之名大显。

三说,宋代文学家周敦颐曾在此隐居讲学而得名。理由是“南宋文学家、理学家、太学士胡国安及其子由闽来湘,在隐山卜居,讲学碧泉书院,湖湘文化遂横空出。胡国安父子死后葬在隐山之下。”亦即隐山是湖湘文化的发源地。

以上无论哪种说法,都证明隐山的文化底蕴深厚,此域的湖湘文化(隐山)生态旅游区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当中。当下,在建的主要景点有:“慈云禅寺,胡安国墓,濂溪和三贤二祠,元帅树、古柏、银杏等三树,莲花池、雷公池、洗笔池、化龙池等四池,以及隐水桥、流叶桥、通箭桥、珂理桥、狮龙桥、栗林桥、神仙桥、龙王桥等八桥。

柏树龄900余年,胸围4.5米,高35米。银杏是连理枝,与古柏相距50米,左枝胸围2.8米,右枝胸围3.5米,两枝同高,28米。古柏和银杏都被列入了湘潭县文物保护单位。

元帅树,流叶桥头重阳木,隐山人称“元帅树”。据介绍,在1958年,彭德怀元帅从北京回家乡考察农村情况,陪同人员有周小舟等。彭元帅来到隐山东南麓之小镇黄荆坪时,发现几位村民准备砍下流叶桥之重阳木,烧炭炼钢铁,便上前制止。才使重阳木斧口余生。从此,桥头的重阳木带着伤痕,顽强地生长着,且成为一段历史的见证。奇怪的是彭德怀元帅蒙难期间,该树蒌黄半死不活;1978年彭德怀元帅平反昭雪后,元帅树也如沐春风,焕发了青春,枝繁叶茂,四季婆娑,生机勃勃。春来苔似叶,冬至雪作花,夏日荫如盖,深秋色犹佳。为怀念彭元帅,人们便将重阳木誉之为“元帅树”。1997年10月,国家林业局与有关单位在全国评选出“中华名树”100株。其中,就包括这株“元帅树”。

1998年10月25日,国家派人来流叶桥,正式为“元帅树”竖立“中华名树”汉白玉石碑,且设栅栏保护。湘潭文人陈长工曾赋诗一首:“流叶沉香树岸然,沧桑风雨岁半千,跃进年间彭公至,桥头禁斧醒世篇。”

此次,我们看到了上面的古柏、银杏和元帅树等三树,走过了八桥中的龙狮桥,还看到了“两祠”中的濂溪祠等。其中,其它景点不说了,有兴趣的话,您也可以去瞧瞧。其实,旅游的乐趣有时不在景点本身,而是在寻找景点的路上。

Hash:fb57c11d35c03c76176386077d40c9a6287383a7

声明:此文由 捕风与捉影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