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阳县西城门:明末农民战争的产物

安康旬阳县老城区,位于洵河与汉江交汇处,依山而建,气势恢宏。这里的城墙始建于明崇祯八年(1635),清嘉庆年间(1796—1820)修葺。如今,仅存一座西城门,2008年9月16日被陕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8年9月24日,我来到旬阳老城区,专门寻访这座西门。虽然在山下洵河边的公路上,远远就望见山腰的西城门楼,但是来到它的脚下以后,竟然不知道它在哪里了?绕了好大一个圈,登上六家巷,来到府民街,向东走了几步路,就看到西城门的“半张脸”了!

近年,经过重新修葺后,西城门焕然一新,2018年3月28日安康市人民政府在旁边竖立起一块漂亮的“省保”单位碑。城墙由条石和青砖垒砌,残长约10米,高度约5.3米;城门由青砖发券而成,三券三伏,宽2.5米,高3.9米。在门洞正上方,镶嵌着长方形的石匾额,题写有“磐石聿安”四个楷书大字。

在很长的一段时期里,旬阳县根本没有城墙,完全凭借自然地势和周围山水作为城防体系。崇祯七年(1634)正月,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占旬阳县城。在他们撤离以后,当地官绅迫于起义军的威势,忙于次年二月春季动工,利用九个月时间,修建旬阳的城墙。

根据文献记载:此城周长五百九十四丈,近似椭圆形,共有垛墙三百九十八堵,在险要处建有敌楼。共开四门,东曰“东作”,西曰“西成”,南曰“阜财”,北曰“拱极”。官署、庙宇、民居大都在城内,仅东门和西门外,有少量店铺住户。

清朝民国时期,虽然旬阳县城的经商户骤增,逐渐在城外形成若干商业区,但城垣一直保持明末的规模。建国以后,旬阳城墙陆续被拆除,但是城内依然保持原本的格局,三面挨着悬崖,街道非常狭窄。漫步其中,所谓的“路”和“街”等标牌,看似是宽阔的大马路,其实都是一些无法通车的小巷子。或许,这就是南方山城”的一大特点吧?

Hash:41dd3100691eb03b5d53ffee6f2fb00c67fb8a19

声明:此文由 申威隆:陕西文博一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