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人在数千米海拔上专做一件事!让“生命禁区”有了大变化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如果说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那么阿里地区就是“世界屋脊之屋脊”。阿里地处青藏高原北部羌塘高原核心地带,号称“千山之巅、万川之源”“西藏的西藏”,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也是西藏平均海拔最高的区域,可是就在这个被称为“生命禁区”的地方,有一群人眼下正在那里修路。

誓将天险变坦途国道565施工便道一期工程困难重重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栏目视频

西藏阿里地区国道565至底雅(萨让)施工便道项目沿象泉河谷修建。建成之后从底雅乡到札达县的距离将从现在的200多公里缩短到110多公里,车程从十六七个小时缩短到两个小时,而且规避了冬季封山路段,可以保证全年通行。

西藏阿里地区国道565至底雅(萨让)施工便道项目

逢山开路就是对这条便道施工最为恰当的描述,路基填筑所需的石料只能通过爆破的方式就地取材。曹立金在国道565施工便道项目工地负责钻孔,与工友们一起完成爆破工作。他来鲁巴工区已经将近一年了。

曹立金说,当初来的时候,条件很艰苦,一点路都没有,纯粹靠炸去开路。而且这里的岩层也比较松散,容易落石,对人身安全各方面是一个很大的威胁。

爆破施工

8月5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泥石流打乱了鲁巴工区的工程进度。一台十几吨重的装载机被水冲走了至今还没有找到,一台挖掘机被掩埋,已经无法启动了,只能等待厂家的人来修。

被掩埋的挖掘机

水文特征不明显,无法预计汛期的大小、水位的高低,还大大增加了工程的难度。

为了提高效率缩短工期,同时保障后勤补给,国道565施工便道项目一共分成四个点同时进行施工。由于今年是当地近几年来水位上涨最迅猛的一次,因此对施工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水位上涨厉害意味着今年的雪有可能提前到,开始降雪就代表着今年施工的时间进入了倒计时,一旦停工至少要等到来年的5月再开工,到项目验收也就只有两个月的时间了。天气一天天转凉,工期也一天天变得紧张,国道565施工便道项目技术负责人廖云在各个工区之间的奔走也更加频繁。通往工区的路途充满着各种不确定的因素。

阿里地区上涨水位

眼下,最让廖云放心不下的是已经停工将近一个月的波林工区,在他看来这也是整个项目中最难的一段,3.5公里的距离他们足足干了四十天。但是再难这条路也要修,而且在廖云完成一期工程后就要马上着手二期工程的建设,最终底雅乡也要通上柏油路。

阿里地区交通运输局副局长龚常平:预计一期工程是2.9亿元,二期工程大概在25亿元左右。这条路虽然难,确实要修,因为这条路修通以后,可以解决两乡道路畅通,全年不封山等主要问题。

最难到达的乡村底雅乡修通幸福之路

在阿里地区修路,湍急的河流,陡峭的山崖,不期而至的泥石流,几乎是家常便饭。廖云他们要把这条路一直修到一个叫底雅乡的地方。那里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地方?老百姓的生活过得怎么样?离开工程队后,在海拔五千多米的地方,记者在颠簸不平的碎石路上一路翻山越岭,经过十几个小时,终于到达了那里。

底雅乡到札达县山路

从底雅乡到阿里地区有400多公里,顺利的情况下,至少需要两天时间才能到,其中最难走、最费时间的就是从底雅乡到札达县的200多公里路程,需要至少十个小时的时间。从底雅乡到札达县需要翻越8座4000米以上的高山,都是简易的砂石路,其中还有120公里的“搓板路”。即便是技术娴熟的司机,看到这样的环山搓板路心里也会打鼓。

土登所用运输车的轮胎

在这样的路上行驶必须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拿出百分之二百的注意力。到了雨季,还要警惕随时可能发生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底雅乡村民土登家的300棵苹果树一年能产2万多斤苹果,去年他从家往阿里地区拉了两趟才卖完。土登说,开车从家往阿里地区来回的油费要3000多元,而且车开过去会发生小毛病,去一趟修一下,因此他卖苹果的运输费就要12000元左右。土登家的苹果一斤大概六元钱,其中最少也要有1元是用在了运输上。

土登说,因为路不好,跑三四趟以后,所有的车胎就被磨坏了。土登每次出去卖苹果都要花上一个月的时间,有时候即使卖不完也必须要在11月底之前赶回家,因为那时候就要下雪了,从底雅乡到札达县这条唯一的通道也会中断,开始为期半年的封山期。底雅乡有800多名村民,他们已经养成了早早应对冬季封山的习惯。

土登家里养了十几头牦牛,等天气冷了就会从牧场回到家里,土登从9月开始,要忙活一个月给它们准备好过冬需要的口粮。

土登为牦牛准备过冬口粮

因为下雪了就会封山,出不去,所以现在就要给牛准备口粮。土登夫妻俩先去沟里一点点割好,然后再一点点背回去,年复一年,他们已经习惯了还在穿着短袖的时候就要为过冬而忙活。

底雅乡卫生院医生为过冬准备常用药

就在土登忙着为牛准备过冬粮食的时候,底雅乡卫生院的医生们也开始忙着为过冬多准备一点常用药。

冬季,对底雅乡的医生来说是一年一次的大考。欧珠多杰已经做了二十多年的医生,眼下他正忙着准备尽可能多的药品。而他也是底雅乡最怕过冬的人。

欧珠多杰说,冬天的时候,五六个月封山,老百姓出不去,严重病人送不出去,也不能得到手术治疗,就只能等死。

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札达县底雅乡医生欧珠多杰

欧珠多杰在底雅乡卫生院工作了将近20年。在这将近20年的时间里,他遇见了太多因为路不通,而令他束手无策的病人。

西藏是高原地区,45岁就可以退休。欧珠多杰已经48岁了,但依然每天在卫生所工作。保证冬季封山期间充足的药品储备也是底雅乡书记王建强最关心的事之一。

底雅乡过冬应急物资

每年从七八月开始,王建强就要为全乡八百多人在封山期间的应急物资做储备。从针管药品到大米面粉,从棉衣棉裤到雨鞋帐篷,出不得半点纰漏。

其实王建强心里很清楚,不管他准备得如何充分,到了冬天一旦开始下雪封山,包括他自己在内,底雅乡809人的生活就艰难了许多。尤其冬季封山以后,就无法购买到新鲜的蔬菜、肉类、水果等各类生活物资。

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札达县香孜

事实上,就在一年以前,与底雅乡相邻的香孜乡也过着这样的日子,但是随着去年柏油马路的贯通,这一切已经成为了历史。自从去年通路之后,乡里一下子开了两家菜店,一场关于餐桌的变革也悄然展开。

38岁的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札达县香孜乡村民才旺桑珠,在香孜乡小有名气,很难想象见过世面的他在此之前从没有见过带皮的玉米和丝瓜这些常见的蔬菜。从前,才旺桑珠吃得最多的就是白菜、土豆萝卜等耐储存的菜,一年四季都是如此。

香孜乡水果蔬菜超市

自从香孜乡通了柏油路,脑子活泛的才旺桑珠也成了乡里名副其实的致富带头人,他的身上也多了几个标签,其中之一就是香孜到札达的班车司机。

在柏油路修通之前,从香孜乡到札达县七十多公里的路程中有40多公里的搓板路,路上至少需要四个多小时的时间。才旺桑珠有好几次因为车子坏在路上,又见不到过路的车,不得不在荒无人烟的高原上过夜。

才旺桑珠的班车

自打柏油路修通之后,四个多小时的车程缩短到了不到两小时,再加上柏油马路安全性高,才旺桑珠将他停了一年多的班车生意重新开了张。

通路之后,才旺桑珠的另一个身份是合作社的负责人,他们的合作社一共养了400多只羊,这在通路之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因为养羊容易卖羊难。

由于运输不便,香孜乡的养殖户们之前都是单打独斗,凭自己的本事找车运羊,不仅难度非常大,运费还很高。自从通路之后,才旺桑珠的合作社可以把羊集中起来销售。核算下来一斤羊肉从35元卖到了45元。

香孜乡绵羊养殖合作社

路好了啥都好,是才旺桑珠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才旺桑珠打算根据本地的习俗,打通旅游通道做旅游观光。

在才旺桑珠畅想着更加美好的未来时,土登夫妻俩结束了一天的劳作。对土登夫妇来说,一杯香甜的酥油茶是劳碌一天后最好的慰藉。

每当喝起酥油茶的时候,土登都会想起三个在外地求学的孩子,那份牵挂从孩子们离开家的那一刻起就不曾消减。由于藏历过年是11月底,那个时候已经封山了,因此土登的三个孩子无法回家过年。

土登和妻子看孩子照片

底雅乡和萨让乡是目前阿里37个乡镇中仅有的没有通达黑色路面的两个乡。预计一期便道将于2019年贯通。到时候,土登的孩子们就能够和爸爸妈妈一起过上团圆年。

半小时观察:

美丽而富饶的西藏,由于冰峰雪山、高山大川、荒原大漠的阻隔以及高寒缺氧,千百年来,交通落后,道路不通,物流不畅。要想富先修路,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这些年来,随着中央不断加大对西藏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进出藏的交通环境已然得到极大改善。而未来三年,西藏将深入实施农村公路通达通畅项目,力争“十三五”末实现所有乡镇、建制村通公路,具备条件的自然村全部通公路。随着这些昔日风沙滚滚的土路、“搓板路”变成柏油路,我们相信,西藏经济将连续迈上“新台阶”,世界屋脊上的农牧民正沿着公路铺就的“致富路”驶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要想富先修路!

转载请注明央视财经

Hash:86f7f913d7609e575100e475689c505ea63c9824

声明:此文由 央视财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