汀州老故事 | 胡岭万福井与玉泉茶的传说

北宋年间,杨家名将杨文广率领一支精锐之师,征剿屡犯中原的“南蛮王”部。兵至汀州的青潭峒,双方摆开阵势打了一仗,打得“南蛮王”部大败而逃。杨家军在后追杀了一阵,只因这一带山高林密,云雾缭绕,奇峰异峒,峒峒相连,“南蛮王”部钻入竹子峒内得以侥幸逃脱。当晚,杨家军在青潭峒安营扎寨。

青潭峒有一条水头河从南向北缓缓流过,杨家军吃了河水做的饭菜,大部分都罹患严重痢疾,一个个头晕腹胀,脸色蜡黄,四肢无力病倒军中。军医千方百计,绞尽脑汁,想尽办法,百般用药都无法缓解病情。只有杨文广一人安然无恙,他心里好不着急,在中军帐内坐立不安,夜不能寐。三更过后,杨文广精神已十分疲乏,刚闭上眼就见一个须发皆白的老翁走上前来施礼道:“杨将军,吾乃此地土地公公,今见将军部下误吃了‘蛮王’从水头河上游施放的毒水,没有一个不病倒的,只因将军身上有三分仙气才没中毒,如今军士们要保全性命,可用‘万福井的水,玉泉寺的茶’解危!”言毕,土地公公告辞而去。

杨文广睁眼察看,原来刚才是做梦。他急忙跃身而起,连夜撤兵至一条深山谷中隐藏。(后来此谷被称为“避军坑”,也就是现今胡岭村的陂基坑)。

第二天,杨文广找到了一个当地的山民,经过探问,果然离此不远,有万福井玉泉寺。他问明了方向,赶紧翻山越岭寻去。爬上一座山顶先找到了玉泉寺,寺中和尚听说杨文广将军有难,欣然送给他一包玉泉茶叶,一片片如拇指大,一阵阵似幽兰香。然后这个和尚陪杨文广一同下山,带他来到鸡公山鏖下,找到了胡岭村那口清澈的万福井(现在叫坑头井),杨文广从井里打起一桶井水,在大锅里煮开后泡了一桶茶水,舀起一勺茶水喝进口中,立刻感觉到心旷神怡,精神抖擞。杨文广高兴极了,谢别和尚,把万福井的茶水一担一担挑回去给兵士们喝,果然水到病除,全都恢复了元气。于是,杨文广即率领杨家军向水头峒(现在黄坊村黄坊、童屋、揭郑组丘坑一带)进军。

这天,“蛮王”正饮酒间,突然,四周鼓号震天,杨文广率领杨家军杀进了水头峒。“蛮王”大惊失色,急忙落荒逃命,杨文广紧追不放。“蛮王”逃至揭郑丘坑玉华岬,见山上有一个石洞,赶紧钻进洞去。杨文广站在洞口喝令“蛮王”出来投降!可是,“蛮王”死也不肯出来,还说:“杨文广快走吧,别想捉到我,我千年不出洞!”

杨文广听了斩钉截铁般说:“你别想再逃,你千年不出,我万年不走!”说完,他手执利剑,紧靠洞门,于是,他的一副威武神影至今还保留在童坊水头(今黄坊村)郑屋丘坑玉华岬洞口石壁上,镇守着“蛮王”,吓得“蛮王”永远不敢出洞。

杨文广征服南蛮,凯旋回朝后,向皇上奏明了“万福井的水,玉泉寺的茶”的功绩,皇上听了龙心大悦,除了对玉泉寺的茶进行赏赐外,格外开恩下旨敕封万福井功授四品!

圣旨传至汀州竹子峒(即今长汀县童坊镇胡岭村),当地官员马上召来一帮能工巧匠,用花岗岩给万福井雕琢了一顶四品官的乌纱帽,想镶嵌在万福井上。可是,令这些地方官员和能工巧匠没有想到的是,万福井的井口是五尺余宽不规则圆形井,圆形的纱帽只有三尺直径,根本无法镶嵌在万福井上。情急之下,有一村民看见这纱帽的口径与马屋井匹配,于是众人把石头纱帽抬到马屋井旁,镶嵌在马屋井上面。从此,马屋井便成了闻名遐迩的“纱帽井”。

玉泉寺内供奉着三宝菩萨和其他本地村民敬奉的菩萨——妈祖娘娘、五谷真仙、观音菩萨、伏虎祖师、定光禅师

大殿左侧供奉着伏虎祖师和定光禅师。

大殿右侧供奉着观音菩萨。

玉泉寺南侧(面对玉泉寺左边)生长着几株茶叶,这就是闻名遐迩的玉泉茶。

玉泉茶一年产量不到3斤干茶叶,无污染,纯天然生长,靠天然的雨露滋润,所以茶叶具有神奇的解毒功效。寺里所用茶叶完全是人工采摘、制作、烘干。

玉泉寺还有神奇草药——灯笼草,晒干后泡水喝,可以消炎解毒,降低血糖,对糖尿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玉泉寺目前只保留着一对石头雕琢而成的水缸,是古代留下来的。

这是玉泉寺内碑刻《玉泉寺记》对杨文广征南蛮与万福井、玉泉茶的传说记载。

据闽西民俗专家邹文清先生考证:杨文广征南蛮故事在闽、粤、赣、浙流传甚广。在福建:据杨文广闽南征蛮传说,明清之际演绎出一部章回小说——《平闽全传》(一名《杨文广征蛮十八洞》,属“杨家将演义”系列),叙述宋代福建南闽王蓝奉高统领十八峒妖术厉害的妖精,蔑视宋王朝,仁宗闻讯指派杨家府名将杨文广率军南征的故事,小说闽台影响很大。闽西长汀县北“八宝山”,据说与杨文广在此山发现八件神奇石具有关;长汀县城汀江曾下坝,据说原名“簪喉坝”,是因杨文广来汀征蛮,其姑杨八妹用簪刺击蛮王之喉而得名,蛮王沿汀江南下至上杭县紫金山,途中藏身于汀江上游第一险滩“白头漈”(在今日长汀羊牯乡白头村)。闽东霞浦县有“杨文广兄妹平鳗精”传说,“鳗精”即“蛮精”谐音,据说著名的杨家溪溪名即由此而来。等等,不一而足。闽西有“梅花十八峒”之说,梅花峒在今上杭县步云乡一带的国家自然保护区——梅花山。丘复先生在民国《上杭县志》中说:“梅花洞……其地荒秽不可治,或曰蛮王窟宅也,或曰土寇巢穴也。”祖籍广东蕉岭台湾爱国诗人丘逢甲先生(1864—1912年)曾回上杭黄坑祖地,作诗曰:“梅花十八洞中天,闻有桑麻未垦田。洞口云封人不到,空中楼阁住神仙。”新《上杭县志》又说:“梅花十八洞……有南蛮王墓及碑刻。”传说在南方广阔民间纷纷扬扬,齐东野语,委巷传闻,正史方志对此不置一词。所幸,邹文清先生竟在乾隆十七年(1752年)修《汀州府志》卷四十五《杂记•从谈•附》还找到一则记载,文曰:汀郡城西之五里,土名曰“祭旗山”,有地方圆不二丈,草根产珠,大如粟米,视之俨然珠也,手揉之则成粉,理最不可解。俗云:杨文广征西过此,珍珠伞为风所破,故留迹至今。里语不经可笑,元亮周公《闽小记》又易之为“圣七娘”。总之,委巷传闻,原无确载,姑妄言之,亦姑妄听之耳。这则记载表明至少在清朝前期,福建已有杨文广入闽传说。比较南方各省传说,可发现杨文广征蛮传说在福建尤其是漳、汀两地流传最广,内容也最丰富,赣南、浙南一带传说应系受福建辐射所致,赣南闽西毗邻,同属客家,且其故事明说蛮王为闽蛮,而浙南温州则有不少闽南福佬民系移民,其地受闽南文化影响很大。南宋末年,闽粤赣边的畲民仍有部分过着“刀耕火耘,崖栖谷汲” 的原始落后生活,他们主要 布在山深林密的汀、漳、潮、梅、赣之间。 宋室南迁,朝廷官府、土豪劣绅的敲骨吸髓随之而来,激起“畲变”。畲民不愿武斗,诉诸官府,但是官府置若罔闻。于是,势力强大的畲民奋起反抗,漳州南畲得到汀州畲、汉支持尤其强大,衣裳斑斓的红巾畲民,攻城掠城,漫山遍野。这时,同样深受盘剥的汀、赣汉民避入畲山垦荒度日。善武者,传授武艺给畲民,共同抗击官兵;能文者,则教授畲民文化。漳州南畲地近汀赣,既有汀赣畲民与之党与相聚,又有汀赣汉民与之声势相倚。总之,畲汉从萍水相逢,成为患难之交、亲戚之交,最后结成刎颈之交。但是,畲民毕竟弱势,经过朝廷武力征讨,招安抚慰,编入户籍、纳粮完税成了畲民的最终选择。(以上文字来自邹文清先生网络资料)据老人们讲,长汀县童坊镇水头(现在黄坊村、长春村)是梅花十八峒之一。黄坊村的云峰岩的古寺庙和碑刻、白沙岭山坳的寺庙、茹莲嶂山顶的石头庙宇就是为纪念杨文广征服南蛮王立下汗马功劳的三位将军而建立的。当地民间称他们为三大祖师(注意与观音、伏虎、定光三太祖师的区别),一大祖师杨将军(云峰岩寺庙),二大祖师刘将军(白沙岭山坳寺庙),三大祖师龚将军(茹莲嶂山顶石头寺庙)。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水头都要举行传统庙会,村民分别去三座寺庙点香火到村里,意思是请三大祖师的神灵到村里接受大家的朝觐。村民还要把所有菩萨像抱在怀中,在村里十番乐队的走2个多小时的石砌山路,到云峰岩寺庙祭祀。据老人们传说,赤峰嶂、连城北团的鸡荃崬山顶寺庙供奉的也是三大祖师。

(文字资料来自邹子彬先生的网络文章,本人根据实地采访,稍作个别修改)

文章整理、图片摄影:草根志愿者

Hash:d696ccbd226832775cbf613321eaff9c81816be7

声明:此文由 大美长汀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