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著名的合族祠,如今满屋是钱,却鲜为人知

对于从小生活在中原地区的我来说,从来没有关注过祠堂文化。但是自从来到广州之后,我发现这里的祠堂太多了,用遍地都是来形容也丝毫不夸张。在这些祠堂中,最为出名的莫过于陈家祠了,这座独具岭南特色的祠堂一直吸引着众多的游客。许多外国人来广州旅游的第一个景点几乎都会选择陈家祠,足见它的魅力。不过,在广州闹市中还藏有一个堪比陈家祠的书院群,虽然小众,却同样精美。

许多人都知道广州的北京路,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位于北京路上的书院群。热闹繁华的北京路人来人往,在北京路商业圈中的流水井、大马站、小马站三条南北走向的街道却异常安静。不过,却只有熟悉历史的人才知道这里当年的辉煌,清朝时期这里曾以广州府衙为中心,分布着上百家书院,整个面积达到了3平方公里,在全国来说都非常罕见。

这些书院基本上都是合族祠,承载着祭祀祖先的功能。除了祭祀,还承担着本族人的教育问题。每逢科举,书院都要为从各地赶来的本族人提供补习和食宿的场地,因此它也被专家誉为“多层次的民间教育网络”。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里的祠堂数目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如今这里只留有一些祠堂的遗迹,保存比较完整的只有少数的书院而已。在这些书院中,最值得一看的当属庐江书院(何家祠)。

来到这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古色古香的棕色门楼,金色的“流水井”三个大字遒劲有力。周围的老楼看起来有不少年头了,居民楼中间开出一条并不宽敞的路通向书院群。

路上有一块块匾额写着不同书院的名字,比如“濂溪书院、西湖书院”等。虽然这些书院已经不存在了,但是它们为广州城留下的书香墨韵却从未消失过。

曾经的庐江书院(又名何家祠)如今成为了岭南金融博物馆,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近代广州金融发展的场所。展览大厅中展示着近代广州金融的发展历程,中国第一家中央银行、中国最早的保险公司、中国最早出现的汇票等都出现在广州。各个朝代的钱币、打字机、电话等近代化过程中起过非常重要作用的工具在这里都能找到。

为了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岭南地区,这里还以实景的形式再现了数百年前岭南人的生活状态。典当行、商量事情的农民、做生意的中国人和洋人等雕像,让游客能够亲眼看到。

因为书院要为本族人提供住宿,所以这里建了许多小房间。现在这些小房间都成了展览室,狭小的走廊给人一种江南小巷的感觉,充满了精致美。

虽然它名义上是一个金融博物馆,但是这里却展示着百年前的广州风貌。小到商店大到国际租界,广州的社会风情、市井生活在这里一览无余。

地处闹市,但这里的游客却并不多。我在里面转了一个多小时,期间只有一两拨人来过,非常的冷清。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它的冷清?你有没有来过这个地方?它给你带来了什么感受?你会带朋友来这里吗?

Hash:aa19d3476369c4335f715887fe4dd137f8f307a9

声明:此文由 360度看地球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