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都县罗坳镇的寺庙

于都县罗坳镇的寺庙

龙山寺

龙山寺,位于罗坳镇岩背村白云嶂山脚。该地形似鸡婆孵蛋,当地人称之为“鸡婆庵”。原为白云山寺的脚庵之一,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有周列禅师飞锡此地。鼎盛之时,“金刹梵宇,直插云表,僧众过百,良田百坵”。清朝以后,门庭冷落,殿宇倾圯,仅存住房两间。20世纪80年代佛事复苏,庵堂重修。现有土木结构大雄宝殿天王殿各一座,前后分列,两侧连以矮墙,中设小院,殿内供奉三宝诸佛菩萨

1999年藏传佛教落户迴龙山寺。2000年恢宏的殿宇建设开始启动,面宽上百米的殿宇建设“一”字排开,居中为接引殿,两侧为云水楼,四层,砖混结构,藏汉相结合的建筑风格。主楼接引殿已建起三层,次楼已建一至三层不等。规划在接引殿后面建设大雄宝殿,再依山势地理续建大圆满坛城和见闻解脱大佛塔。同年,白云山寺被吸纳为藏传佛教道场,在白云山寺兴建了密宗大殿(邬登孛来)、闭关房和六角亭等建筑设施。在车溪乡桃坑村兴建了香巴拉农禅中心,中心建有佛堂一座,闭关房十余间。

1999年密宗宁玛派藏传佛教首次落户于都县,在县佛教史上首

开先河。宁玛派藏传佛教也称红教,是藏传佛教四大传承(白教一噶举、花教一萨迦、黄教一格鲁、红教一宁玛)之一。因该派的僧人均穿红色僧衣、戴红色僧帽,故称红教。《大圆满法》为宁玛派独有的特殊法典。藏传佛教落户后的迴龙山寺等道场,在节日举行相关法事活动:正月初一或初二开始,举行为期一周以上的消灾延寿普佛活动;二月十九日观音菩萨圣誕,皈依法会;四月十五日皈依法会;六月十九日观音法会;七月十五日盂兰盆法会;七月三十日地藏菩萨圣诞;每月初十莲花生大士荟供日;每月二十五日空行芸供日;每月初八延生灯祈福。法会程序一般遵循传统大乘佛事方式进行,参加人数百人左右。

迴龙山寺与白云山寺,现共有常住僧尼九人,常住护法居士3人。僧尼来自重庆山东北京黑龙江等省市,还有2人来自本土(赣

州)。

2006年2月20日经江西省民族宗教事务局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

住持:释宗道,于1999年至今。

白云山寺

白云山寺,原名白云庵,位于罗坳镇岩背村白云嶂项背之上。始建年代失考。现存佛殿一栋,斋堂、客堂、厨房等生活设施糅合在一栋普通民居式建筑内,列殿右侧。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殿宇曾修缮,墙上留有当年的墨书图文。殿内供奉三宝诸佛菩萨,门额上嵌一红麻石匾,匾曰“白云深处”。为明嘉靖年间状元罗洪先(吉安人)题写。1966年僧众散,佛事罢。1978年佛事复苏。1999年藏传佛教在山下迴龙寺落户,本寺被吸纳为藏传佛教道场。2007年贯通了通往山下迴龙寺的简易盘山公路。2009年在原佛殿后20余米处新建密宗大殿——邬登孛来一栋,六角亭一座。2010年铺设通往山下的盘山水泥公路长3000米。密宗大殿邬登孛来,占地面积300余平方米,高10米余,砖混结构,红窗白墙,金色琉璃顶,内塑五方佛像莲花生大士像,日、月光菩萨及二十四诸天像。邬登孛来为藏文音译,意为吉祥永固天成之寺。六角亭位于邬登孛来前下方200米处,飞檐凌空,竹树阴翳。

1999年藏传佛教落户后,白云山寺与迴龙山寺被列入藏传佛教

道场建设范围,住寺僧尼同属迴龙山寺僧尼。

白云山寺久负盛名。旧传,山下的“九庵十八庙”均为白云山寺的脚庵。清同治《于都县志》对白云嶂有载:“县西四十里,即白云堆,相传龙湫也。有洞三,上曰白云岩,中曰太虚岩,下曰龙岩。嵌空玲珑,各出竟奇。有石状如龙首,泉出其口”。古“雩阳十景”之“三洞堆云”即此。清代梅贲英著有《白云堆记》。

2006年2月20日经江西省民族宗数事务局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

住持:

西灵山寺

西灵山寺,位于罗坳镇杨梅村。始建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因火灾寺被毁,清咸丰二年(1852年)重建。1965年寺被集体用作养猪场。1983年由村民叶居芬缘首倡议重建。2004年在释振雄住持及缘首刘辉武协助下筹建,修建二殿一厅,砖混结构。

2006年2月20日经江西省民族宗教事务局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

住持:释祖宏。

云峰宝山

云峰宝山寺,位于罗坳镇茅坪村云峰山腰间。始建于明代,后毁。

1978年开始重建寺宇,土木结构,至1980年盖起佛殿三间、僧房和寮房。1996年第二次重建寺宇,盖起砖混结构大雄宝殿一座。殿左增建了功德堂和云居阁,均为二层砖混结构建筑。

1996年修通了通往寺前的简易盘山公路,2010年8月扩改简易盘山公路,并全程实现混凝土铺设。

现寺宇占地面积1000余平方米,其中大雄宝殿占地面积400余

平方米。客堂、斋堂、厨房等设施配套完善。殿设三厢,居中供奉释迦牟尼等大三宝诸佛菩萨,左设观音殿,右设真君殿

2005年10月20日经赣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批准为宗教简易活动点。

负责人:江智山居士(1989~1998年)、江祖宝居士(1998年至今)。

龙兴寺

龙兴寺,位于罗坳镇步前村鸡心坳狮形岽上。始建于宋朝,由老佛坑一位老叟建庵于箩墩弯里,先后迁址于石圾芭蕉坑口、棱形山,

再迁至旱坑,毁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1978年重建庵堂于旱坑,1995年扩建庵堂并塑圣像。2002年因赣龙铁路建设需要,择鸡心坳狮形岽新开宏基,再建殿宇。2004年秋,塑圣像九尊,装束金身后,于同年冬开光升座。

现殿宇占地面积400余平方米,两层,砖混结构,坡顶重檐结构,釉面砖墙,琉璃瓦顶。殿堂内设三厢,居中供奉三宝诸佛菩萨,左为观音殿,右为地藏殿。大殿两侧对称建有寮房、厨房等生活设施。寺曾有曹观保、邱荣福、袁芬彪、管火生、王有发等负责。

2006年2月20日经江西省民族宗教事务局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

负责人:张祖瑞居士。

靠椅山寺

靠椅山寺,位于罗坳镇罗坳村军山小组的靠椅山腰间,始建于明天启年间(1621~1627年),原建筑物已毁。

1999年开工重建寺宇,次年6月竣工。有大雄宝殿一座,殿左建有厨房、客厅、寮房等生活设施。殿宇为砖混结构,白灰粉墙,铝合金装修。寺内供奉释迦牟尼等大三宝诸佛菩萨。

2006年2月20日经江西省民族宗教事务局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

负责人:刘净元居士

骑龙山庵

骑龙山庵,位于罗坳镇水塅村竹篙岭。始建于唐代,后数度兴废。1980年佛事复兴,重建骑龙山庵。

2003年重建寺宇。现貌为佛殿、客堂、僧房、斋堂等建筑横向排列成一栋,中为佛殿,左为客堂和僧房,右为斋堂和厨房。佛殿的拜台,由一层膳厅的屋面兼用,混凝土浇铸。拜台下为地下室,是一个能摆十余个桌席的膳堂。骑龙山庵供奉三宝诸佛菩萨。

2005年10月20日经赣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批准为宗教简易活动点。

住持:释同祖

狮子山寺

狮子山寺,位于罗坳镇全角村的高山山腰上,地处于都县与赣县交界处的崇山峻岭之中,海拔约600余米。登高望远,秀丽风景一览无余,让人心旷神怡。

狮子山寺始建于明代,殿堂藏于石洞内,寺内巨石如狮,寺名由此得来。寺房左侧西南门,有铜锣石、鸡公石、猫子嶂、鼓石。相传,每到夜间便有鼓响、鸡公叫、猫叫,只要有这些叫声,便引来雷击,时而久之,再也没有这些叫声了。

“文革”期间寺被毁。1980年由四方信众捐资重建。至今已有

观音殿、真君殿、佛祖殿。目前,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来寺敬香拜佛的香客不断。

现寺仍为土木结构,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

2005年10月20日经赣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批准为宗教简易活动点。

负责人:

皇木山寺

皇木山寺,位于罗坳镇峡山村的高山顶部,海拔约600米。始建于元朝。

相传,元朝建皇宫时,在此山取过原始树木数根,从贡水河运往京城做房梁。于是,皇帝赐名此山为“皇木山”。

寺原址在山顶部,由于土木结构房年代已久,2007年扩建在原

址下段,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仍为泥夯,土木结构。2008年塑

佛像,并建大殿横屋。

现通往皇木山寺仍为山间陡峭小路,距峡山村约6公里。扩建时所用沙石木料都是用马驼运上山。

皇木山寺地处风景秀丽之处,站在此寺向远望去,山间如画,美不胜收。2008年善士黄余岗来寺拜佛,赋诗抒情:

巍巍峡山皇木山,山清水秀好风光。

人间尊神仙居地,佛光普照放光芒。

欲造福田须凭心,佛坐高堂显十方

勉君立志勤礼拜,作善苍天降福祥。

恭敬佛法僧三宝,众生和谐福安康

2005年10月20日经赣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批准为宗教简易活

动点。

负责人:

青龙寺

青龙寺,位于罗坳镇正坑村的一个小山村内。据碑记载,寺始建于明隆庆六年(1572年)。掌庵人清隐刘固会。

据传,此寺是峡山片最早的庵,曾住僧百余人,养水牛九头,谷田甚多,山林数座,农禅并举。有僧基数十座。

“文革”期间寺被毁。1994年重建,2000年建前栋、斋房,2003年塑佛像,2005年建香亭,2007年建横屋。现寺仍为土木结构,建筑面积约230平方米。

2006年2月20日经江西省民族宗教事务局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

负责人

狮灵山寺

狮灵山寺,位于罗坳镇峡山村高速公路旁的半山腰上。始建于清嘉庆初年。

据传,清嘉庆初年,石仙公显灵人间,到山下大塘村,正巧遇见善人,便对其说:“我有木料在河边,请你帮忙将木料运上岸来做庙。”后善众将木料运到狮子山建庙,凡求神拜佛者有求必应。

“文革”期间寺被毁,1982年恢复重建,1995年新建阳亭,1998年粉饰门面,2003年建饭堂,2008年重建正殿,并塑观音、真君圣像,2009年添制大香炉,2010年修通寺水泥公路。寺大多为砖混结构,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

每年二月十九日为观音会,五月初八为石仙公生日,正月初六晒经会,八月初一真君公生日,九月十九日百子会,十ー月初十照灯会。善士信众甚多,香火兴旺,兴国、赣县、赣州、于都等县(市)信众常来烧香拜佛。

2005年10月20日经赣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批准为宗教简易活动点。

负责人:

云龙山寺

云龙山寺,位于罗坳镇岩背村。

2005年10月20日经赣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批准为宗教简易活动点。

住持:

万寿宫

万寿宫,位于罗坳镇罗坳村罗坳中心小学旁边。始建于明天启年间(1621~1627年),是供奉南昌西山得道成仙的许逊许真君的庙字。原建筑已毁。

2004年重建宫殿,三层,砖混结构,钢混梁挑,重檐歇山顶,面宽三间,辟三门。门口设廊,四廊柱,琉璃饰顶。殿前20余米处建有戏台一座。殿左侧建有二层砖混建筑一栋,上层为察房,下层为客堂、斋堂、厨房等设施。

2006年2月20日经江西省民族宗教事务局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

负责人:

(选自:《于都县寺观教堂志》2010年版)

爱于都在线 爱上方志于都

◆来源:(供稿:于都县志办) 转载文章请注明出处

◆备注:本文配图与文章内容无关,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Hash:57ff51dbb409abc42196e9b3eafbc85e58253944

声明:此文由 于都在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