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中国华尔街”就在山西这个地方,遍地豪宅,连皇帝都不敢小看

晋商

曾与威尼斯商人、犹太商人

并称世界三大商帮

在没有蒸汽动力运输的明清时期

先天资源短缺的他们

凭借马匹与骆驼

纵横欧亚

并开拓出万里中俄茶叶之路

晋商早年凭借马匹和骆驼打造出日后的传奇 钱捍 摄

清朝初年

完成资本积累的晋商

发明票号这一金融创新工具

提前四百年践行马云爸爸

“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造福天下 富了自己

成就叱咤商界五百年的一段传奇

山西北部右玉明长城 飞扬 摄

晋商的崛起始自一条政策

为了抵御元朝残余势力

明初沿长城设立九边重镇(插红旗处)

陈兵120万、战马80万匹

明正德十一年后北方疆域图 选自《地图上的中国史》

同时制定“开中法”

征集民间商贩运粮到边疆解决军需

商贩凭粮食换取“盐引”(类似粮票、布票)

再凭“盐引”到产盐区换取食盐贩售

(食盐自春秋时期齐国管仲起基本属于政府专营)

紧邻边疆的晋商利用地利优势

抓住机遇急速累积资本

发展成跨足丝绸茶叶人参

木材、铁、煤等民生百业

分号遍布各省的大型商帮

早期晋商走的“西口”就是山西右玉的杀虎口 九哥 摄

满清入关后

凭借长年与女真诸部贸易的经验

晋商的地位更是扶摇直上

顺治皇帝甚至在宫廷宴请八大晋商

(乔家、常家、曹家、侯家、渠家、亢家、范家、孔家)

史载当时晋商总资产比国库存银还要多

绝对是“富可敌国”

今人要了解晋商曾经的辉煌

莫过于走进那些晋商豪宅大院

晋商豪宅大院

集中分布在山西省晋中一带

尤其是祁县太谷平遥三地

有“金太谷,银祁县,铜平遥”之说

几乎掌控了当时整个中国的金融业

西方学者称为“中国的华尔街”

据说民国时宋霭龄随夫回太谷时

见多识广的宋大小姐

还是被孔家的奢华惊到了

晋商大院分布图

古人注重住宅风水格局

认为事关子孙荣辱与家族兴旺

晋商对住宅的风水更讲究

眉角 1负阴抱阳最有福

古人称山为阳,水为阴

“负阴抱阳”一指背山面水

二指坐北朝南

眉角 2楼房往上盖

古代建筑需遵守礼制

皇家(九开间)、王爷(七开间)

官员(五开间)、平民(三开间或单间)

晋商只能在高度上做文章

眉角 3小窗保财气

外墙窗户一般仅向院内开

在风水上可以减少财气外露

避免邪气入侵

眉角 4出入保平安

院墙上经常可见内嵌式小庙

内供土地神像

以保居民出入平安

眉角 5宅俱全,人俱全

大院东西面不宜空置不建或只建一面

否则会招致厄运

有“有东没西,不存老妻

有西没东,不存老公

惟有北房,有君无臣”之说

眉角 6肥水不外流

屋顶多为外高内低的“单坡顶”

使雨水向院内流

达到“肥水不落外人院”的风水效果

单坡顶也利于遮挡沙尘与寒风

眉角 7层层向高升

从大门往里走

每层地基逐层堆高

台阶数目也逐层递增

有“步步高升”之意

眉角 8抢阳抢福气

除了住宅向阳之外

大门也常设于房屋东南方

以便使阳光尽早照入门窗

民间称此种风水为“抢阳”

眉角 9影壁挡煞气

风水中说“直来直去损人丁”

即屋外吹入的风伴随煞气

需透过影壁、照壁来阻断

以防煞气影响健康

眉角 10门不对门,口不对口

晋商大宅中的门会避免直接相对

风水中认为门为房口

门对门如口对口

大口吃小口,家中易发口角

弄明白了晋商大院的风水格局

小U接着带大家

走进几座大院一探究竟

北京有故宫,西安兵马俑,祁县有民宅千处。 "

——著名中国建筑家郑孝燮

乔家大院小档案

总面积:10000平方公尺,房屋303间

始建时间:清乾隆二十年(1755)

所在地:山西祁县乔家堡

祖先:乔贵发,拉骆驼苦力

发家人:乔致庸

总资产:700-1000万两白银

乔家发迹始祖为乔贵发

少时父母双亡,寄居舅家

之后走西口(杀虎口)到包头打拼

从拉骆驼的苦力开始

存下资本后

做起草料、豆芽、烧饼等小本生意

与同乡共创“广盛公”字号

乔家家业由此奠基

乔家大院历经二百余年次第建成 王铭伟 摄

乔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

历经二百余年次第建成

当年乔家兴旺时

此地曾居住乔氏三代六十余人

仆役二百五十余人

大院由四个院落组成

依堂号为宁守堂、保元堂、德兴堂、在中堂

宁守堂 王铭伟 摄

宁守堂又名老院

为乔家发家人乔贵发的故居

现存建筑经后代数次翻修改建

格局早非当年

保元堂 王铭伟 摄

保元堂始建于清道光年间

为宁守堂之别院

两院中设有乔家花园

小桥流水、亭台楼阁胜似江南园林

德兴堂 王铭伟 摄

德兴堂为乔家第二代乔全德宅院

总体布局为一隶书“寿”字

藉此祈福长辈多福多寿

在中堂 王铭伟 摄

在中堂蕴含儒家“中庸”之意

期勉子孙能达到不偏不倚的儒家理想

电视剧《乔家大院》主角乔致庸当家时居此

乔致庸以“复盛公”商号为基础

在包头先后设立数十家商号

使包头成为繁荣的边贸大城

故有“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之说

乔致庸也成为史上最出名的晋商之一

乔致庸主持乔家时

订立了严格的“六不准”家规

不准虐仆;不准纳妾;不准冶游

不准鸦片;不准赌博:不准酗酒

尤其是不准纳妾一项

在当时妻妾成群的社会氛围中并不容易

(冶游指“青年男女外出同游”,避免情感纠葛影响家族情感)

乔家族谱

乔致庸将家业托给长孙乔映霞

此时已是清末民初

乔映霞一度振兴乔家事业

最终不敌混乱时势

结束了长达两个世纪的乔家传奇

“由庄外遥望,十数里外犹见,百尺矗立,崔巍齐伟,足镇山河,为建筑上之荣耀。"

——梁思成

王家大院小档案

总面积:45000 平方公尺

始建时间:明末清初

所在地:山西灵石县静升镇

祖先:王实,农夫

发家人:王谦受五兄弟

总资产:50 万两白银

王家自元朝开启由农转商之路

明末清初

王谦受五兄弟逐步累积家底

康熙年间支援清政府平定吴三桂叛乱

从而借助政府力量发展成豪商巨贾

王家大院有华夏民居第一宅之称 王铭伟 摄

王家大院虽名为院

实际上是五座城堡、五条巷

一条商业大街组成的超大聚落群

依山而建的院落层层而上

四周环绕着十层楼高城墙

宛如欧洲中古世纪城堡

廿五万平方公尺的建筑面积

比紫禁城建筑面积(十五万平方公尺)还大

难怪有“王家归来不看院”之说

王家大院花了半个世纪逐步建成

横跨清朝康、雍、乾、嘉四任皇帝

建筑年代较早的院落古朴粗犷

带有明朝简朴遗风

中晚期的院落则精雕细琢

表现了王家富可敌国的雄厚家财

因此有“华夏民居第一宅”之称

陈育升/ CTPphoto

昔日王家五座堡中

尚有红门堡、高家崖、崇宁堡保存完善

有院落 231 座、房屋 2078 间

总面积约四万五千平方公尺

清华教授王鲁湘游览王家大院后

也留下“姓是半个国,院是半座城”的感叹

不同于其他晋商“弃官从商”的家风

王家子孙普遍热衷仕途

追求“以官保商”

自十三世始

王家因考取、追赠或捐官等途径

受封五品以上官职者达42 人

其中二品官员数位(相当于现在省长)

门庭显赫可见一般

货真价实的王家老匾额 王铭伟 摄

大院凡堂必有楹联

凡门户必有匾额

现存楹联83副,匾额 120 块

为大院增添了浓厚的书香儒雅气息

王家对仕途之看重

还体现在建筑各处的木石刻件上

对后世子孙寄予了浓厚的求官进仕思想

金玉满堂笏满床

“笏满床”典出唐朝安邦功臣郭子仪

郭家七子八婿皆在朝中居要职

早朝返家后手持之笏板可堆满床

刻件表达了王家对仕途与家门兴旺的向往

铜钱纹

形似铜钱形状层层叠叠

雕刻在学堂外墙

用来时时提醒子孙

想飞黄腾达,先十年寒窗

柱础石

由上而下依序计有五层

装饰有:荷花、锦缎、蝙蝠、游龙、卷云

层层分明,寓意吉祥

辈辈封侯

猴子谐音“侯”爵

猴背上有猴

意寓“辈辈封侯”

期盼子孙代代为官

狮子绣球

被视为瑞兽的狮子

在晋商大院中常作为门边挡石用

三只狮子共滚绣球

意为“狮子滚绣球,好事在后头”

鲤鱼跃龙门

具象化的小巧龙门与一条跃起的鲤鱼

蕴含对儿孙鱼龙蜕变

科考顺利的深厚企盼

作为官商住宅文化的代表

王家大院还有几个官商宅邸的特征

官商宅邸五大特征 王铭伟 摄

旗杆斗

又称功名旗杆

类似功德牌坊

立于门前昭告

家中曾出过举人、进士

拴马桩

立于门口两侧

是一种门庭显赫的象征

实际上明清文武官员多乘轿外出

栓马桩仅作为装饰用途

王铭伟 摄

府第门

只有官府才可建的门

开于建筑正中,穿堂而过

从门口望去大门套小门,层层叠叠

是官府建筑的典型特征

王铭伟 摄

狮影壁

常见于官府、庙堂

因狮子历来都是权势象征

谐音可引申为“事事”如意、好“事”连连

子“嗣”连绵、“仕”途亨通等吉祥寓意

高门槛

寓意“步步高升”、“平步青云”

从门槛建筑物、门楼高度

可看出王家当时社会地位颇高

乔家虽家财万贯

但官阶不高也不敢把门槛立高

“若是八十年前,曹家大院三天三夜也逛不完。 "

——曹家后人曹益安

曹家大院小档案

总面积:建筑 4000 平方公尺

占地 10000 平方公尺,房屋 287 间

始建时间:明末

所在地:山西太谷县北洸村

祖先:曹邦彦,卖砂锅小贩

发家人:曹三喜

总资产:600-700 万两白银

曹家始祖曹邦彦以贩卖砂锅为生

传至十四代曹三喜时开始发迹

他以“闯关东”起家

在关外富甲一方

清兵入关时

曹家将生意发展回关内

大江南北广设分号 640 处

甚至在日本莫斯科巴黎伦敦设立据点

雇员高达三万七千人(当时中国人口约二亿七千万)

宛如一个商业帝国

曹家是货通海内外的太谷首富 资料片

现存的曹家大院又名“三多堂”

院内由西向东排列着三座穿堂大院

取名多子、多福、多寿

分别供子孙、主人、长辈居住

三多堂为曹三喜第五子的宅院

为“福禄寿喜”四大院中寿字院的一个小院

面积不到当年整座曹家大院的二十分之一

发迹甚早的曹家明末开始建院

因此建筑风格带有明朝古朴遗风

曹家是个叫卖起家的商业帝国 王铭伟 摄

院内有个“三多堂博物馆

展示曹家珍藏的海内奇珍

传说抗日战争日军洗劫了曹家

两辆卡车不分昼夜拉了一个半月

才搬完曹家宝贝

博物馆展示的仅为搜罗回来的小部分藏品

包括一件整块黄翡翠雕刻成的烧鸡

黄翡烧鸡

这块黄翡翠皮面油亮欲滴

曹家后人喻之为翠玉白菜失落在民间的兄弟

(翠玉白菜为台北故宫镇馆之宝)

越南翠屏

这面来自越南的点翠屏

屏面以翠鸟羽毛镶嵌而成

颜色艳丽、百年不褪

全中国仅存八面

还有一件从法国飘摇过海的“金火车头钟”

此钟原是慈禧太后珍藏品

1900年八国联军入京

慈禧太后出逃西安时途经曹家

将之抵押在曹家作为筹措路费的借款凭证

法国金火车头钟

此钟由法国进贡清廷

黄金、白金、乌金三种金属制成

上好发条后每到整点便会缓缓喷气运行

“在恰克图从事对俄贸易的众多山西商号中,经营历史最长、规模最大者,首推榆次车辋常家……"

——《山西外贸志》

常家大院小档案

总面积:200000 平方公尺,房屋 1188 间

始建时间:清乾隆 33 年(1768)

所在地:山西县

祖先:常威,卖布商人

发家人:常万达

总资产:100 万两白银

公元1755年

清政府驱逐了在京的俄罗斯商人

中俄贸易被迫移往1500公里外的恰克图进行

常家第九代常万达抓准这一巨大商机

将家族事业“大德玉”商号改为茶庄

赶往恰克图与俄商交易

常家摇身一变成为中俄贸易世家

开启了福建武夷山至俄罗斯的万里茶路

远达俄罗斯圣彼得堡以及西亚地区

跨越万水千山的中俄万里茶叶之路 香港中国旅游出版社制图

晋地民谚有云

“乔家一个院,常家两条街”

意指常家规模之盛远超乔家

庄园面积鼎盛时达六十万平方公尺

唯有王家大院可以比拟

常家对子弟的教育格外强调儒家礼法

院内有中国最大的私人书院“石芸轩”

私塾十七处、名家碑廊三条

收藏了中国历代四十四位帝后的墨迹

还有以《论语》命名的亭台四座

许多隐含儒家教化故事的砖、木、石雕

也让人处处能感受到常家的儒商风范

木雕:富贵有余雀替

“雀替”为中国传统建筑构件

置于梁柱相交处帮助承重

这个雀替面积虽小

却雕刻了花王牡丹、鸟王凤凰、兽王麒麟

牡丹花蕊中隐约还藏有一只鱼头

象征“富贵”有“余”

富贵有余雀替

砖雕:凤戏牡丹

这组砖雕运用谐音、象征、隐喻等手法

还有民间艺术常见的“暗八仙”

以八仙所持宝物象征其本尊真身

祈求仙人保佑赐福

凤戏牡丹

砖雕:镂空博古

“博古”意指青铜器

典出宋徽宗所编篆《宣和博古图》

热衷于收藏青铜器的宋徽宗

将其所藏四百余件青铜器编撰成书

从此“博古”便成为青铜器代称

用以传达对古代文明的向往

镂空博古

石雕:花瓶镇石

镇石为放在门前两侧之石块

用来镇宅避邪、纳吉避凶

后来工匠将其雕刻成各种吉祥图案

以招揽福气并装饰门面

此处雕有双狮与花瓶、荷花底座

取其谐音“事事平和

花瓶镇石

常家园林因主人经常往来四方

因此兼融了南方精致与北方粗犷

成为兼容四方的北派园林

常家园林兼容南方精致与北方粗犷 王铭伟 摄

园中还有一百狮园

内有石狮 108 只

每只形态表情皆不相同

令人惊叹连连

11世班禅开过光的石狮 王铭伟 摄

晋商多以粮食买卖起家

凭着独占的军需市场累积下基础资本

但从小康商人走向全国富户

靠的却是领先全中国的票号行业

第一位洞烛先机

带领晋商入主票号行业的关键人物

是日升昌首任掌柜——雷履泰

雷履泰画像 王铭伟 摄

雷履泰是个家道中落的富二代

从宝房(赌肆)当学徒

跑街(业务员)等最基础的做起

48 岁当上了西裕成颜料铺总号大掌柜

当时很多山西子弟在外经商

携带现银移动极不安全

委托给镖局又须负担高额运费

遇上劫镖亦是血本无归

晋商装账本的布褡裢(资料片)

于是有人想了个好办法

将现银交给北京的西裕成

再从平遥西裕成总号领取相应款项

起初只是小规模的人情请托

没想到许多人闻风而来

乐意付一些手续费来换取服务

全盛时期的日升昌拥有上百处分号 王铭伟 摄

雷履泰抓住商机

金融业务获利很快超过颜料买卖

他说服财东关闭颜料庄本业

全心经营“日升昌票号”

口袋处大小的账册 王铭伟 摄

据载日升昌票号共创利白银一千五百万两

换算成人民币约值一百亿元

效率之高让道光皇帝也惊叹

“好个雷履泰,竟凭一纸票号汇通天下!”

“汇通天下”匾额 王铭伟 摄

“一纸之符信遥传,万两之白银立集”

“汇通天下”的票号事业

将晋商的财富带入了一个全新的高峰

向晋商借贷的名人多如牛毛

上至皇亲国戚,下至州府县吏

张之洞、左宗棠、李鸿章

甚至慈禧也赫然在列

清宣统年间全国22个知名票号中

山西就占了 21 家

“百十万家资者,不一而足”

晋商家族之富 富可敌国

“家有万贯财,不如票号当个差”

票号年薪少至1 两多至500两(不算分红)

当时地方县令年薪不过几十两银子

但要谋得一份票号工作

第一步就是三年不支薪的学徒生涯

票号组织图 《旅读中国》制图

大掌柜

相当于现代企业 CEO

对号内事务可以全权处理

甚至连财东都无权干涉

管账

相当于超级 Sales

此阶段需外派至各省分号历练

忍受与妻儿分离之苦

每三年才可返家休假半年

但却是晋身管理职的唯一通道

文牍

相当于总经理特助或秘书

由于跟随大掌柜容易掌握票号秘辛

因此只给固定薪水,禁止分红

以免其为了自身利益干预决策

学徒

相当于无薪实习生

整整三年,不能返家、不能告假

还须包揽各项日常杂务

历尽辛苦才有资格参与入号考试

考过后取得伙友身分

开始漫长晋升之路

看完票号比县太爷还高的薪水

你是否也心动想要加入呢?

可惜晋商时代早已过去

不过就算时光倒流三百年

我们很多人其实也无缘加入

“用人唯晋”是山西票号的一大特色

大至掌柜到小到学徒一律不用外人

以免外地人出现舞弊情事

而本地人害怕乡里舆论

比较不容易被眼前小利诱惑

山里娃。当年票号的学徒都是清一色的山西人 玉明星31313 摄

现代中国讲究裙带关系

求职时“有背景”、“有关系”无往不利

票号却有“三爷不用、亲属不用”的规矩

防止东家“舅爷”、“姑爷”、“少爷”们

进入票号后恣意干涉经营方向

学徒还要身长五尺(160 公分)、眉清目秀

在柜台一字排开宛如画作

让众多师奶迷妹神魂颠倒

是否有点像当今的网红主播

在银行、支付宝还没出现的清朝初年

“异地取款”是票号最重要的金融创新

而作为取款凭证的汇票(“会券”)

仅仅是一张麻纸而已

在那个没有电话、电报、网络、数据库

依靠毛笔手写的时代

各分号是如何确认汇票的真假呢?

答案是各票号自创的一套多重防伪密码

秘密 1 汉字密押

汉字密押是一套特殊的密码

以汉字来代替取款数字、开票日期等信息

防止金额误写或遭人窜改

此种汉字密押流通于全国各分号

不定期由总号下令更换

据说光日升昌一家票号就流传下百余套密码

以下为其中一组

密押以汉字代替月份、日期、数字、记数单位

比如上面那张汇票中的“冒有后国通”

可以破译如下

大家可以根据上面的汉字密押

破译一下“票报生宝后流后行通”之意

答案:4月25日1千9百90两

秘密 2 印章

印章分抬头章、落地章、压数章和骑缝章

抬头章与落地章分别用于汇票起头与落款处

防止有人增添文字

压数章盖在数字上方以防窜改金额

一式多份的文件会加印骑缝章

防止有心人增减页数

有时还可见一种微雕印章

刻满《兰亭集序》《朱子治家格言》等古文

文中还会刻意嵌进几个错字

以避免遭人仿造

秘密 3 笔迹

汇票只能由专门的文牍先生书写

透过其笔迹便能判断汇票号真伪

文牍先生的职位流动性低

经年累月下来

各分号文牍都对彼此的字迹、习惯有所掌握

秘密 4 水印

日升昌的汇票四角

留有隐约的“日升昌记”四字

一般人不会轻易察觉

但是拿到灯光下一看就立马现形

据说此种浮水技法

须在造纸过程中嵌入蚕丝

排列成的“日”、“升”等字样

是不是有点像现代钞票的防伪技术呢

日升昌票号

总面积:10000 平方公尺

房屋:303 间

地址:晋中市平遥县西大街 38 号

日升昌票号坐落在平遥西大街

当年是人来人往的商业中心

余秋雨曾在《抱愧山西》中写到

走访平遥

第一个该去的景点就是日升昌票号

《旅读中国》制图

平遥古城内票号旧址极多

格局大抵为传统的长条状三进院

现代银行的乡下祖父日升昌票号 王铭伟 摄

全盛时期的日升昌拥有分号上百处

事业范围涵盖全国 35 个城市

北至蒙疆、南达闽粤

还在东南亚设有分号

院落里那幅“汇通天下”的牌匾

成为中国金融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

相对于财东、掌柜

镖师这一行显得神秘许多

镖局大约出现在康熙年间

此时清初动乱已过

商业逐渐发达,财物流通需求增多

镖局行业应运而生

作为晋商发源地

山西自然形成镖局林立的局面

独轮车是镖局重要运输工具 王铭伟 摄

交通不发达的古代

镖师们就像是古代超级快递员

负担起一趟趟南来北往的运输任务

镖局押运的物品包罗万象

文书信件、珍珠财宝乃至活生生的人

如同一间身兼保全与快递的超强物流公司

中国史上第一家镖局——兴隆镖局

为山西人神拳张黑五开设

相传他是乾隆皇帝众多武术师傅之一

张黑五塑像

影视作品中不乏晋商子弟习武的画面

生活中乔致庸本人也热衷武术

还重金礼聘名师指导乔映霞等孙辈习武

《笑傲江湖》里福威镖局的林震南曾说

“江湖上的事

名头占了两成,功夫占了两成

余下的六成

却要靠黑白两道的朋友赏脸”

可见武功再高强也敌不过人海战术

山西偏关老牛湾堡是长城沿线上的军事要塞 ai雪儿 摄

经验老道的镖师不会轻起纷争

尽量以江湖“唇典”(黑话、行话)沟通交涉

两方狭路相逢时

先以唇典试探来历、师承、功底等

以此来判断是否动手

挑什么万儿?日宫何人?

(译:打什么名号?父亲何人?)

并肩子,念短吧!火窑外可有鹰爪孙淌过来了!

(译:弟兄们,别说话,店房外有官兵潜进来了!)

有时甚至会付出一些买路财

只求所押运的物品能够安全送达

日夜兼程、风餐露宿的镖局生涯

绝对是“刀口舔血的活儿”

平遥古城

如今还保存有众多镖局遗址

走逛一趟古代镖局

仿佛重返当年镖师生活现场

平遥古城还保存众多镖局遗址 王铭伟 摄

镖局主要分布在东大街与南大街

多展示镖局历史、江湖行规、武术派别等

还有山西几位著名镖师的生平故事

镖局多辟有“练武场”

展示内功球、石锁(十公斤重的石块)等

还有当年走镖所用的镖师三宝

其中比较特殊的是一种伪装镖箱

将树干对剖后中央挖空

填入物品,再重新接合

让人误以为是运送木材

将树干中央挖空后的伪装镖箱 王铭伟 摄

中国首任驻英法公使郭嵩焘曾经评价

“提及中国商贾,一向称道山陜商人

其智术不能望江浙,推算不能及江西湖广

而世守商贾之业,惟心朴而实也”

这也正应了电影《白银帝国》中的台词

“做生意不过就是做人”

一语道尽了晋商的根本

夜幕下山西广武明长城旁的车流 刘志伟 摄

然而晋商终究没能迈入现代银行业的大门

辛亥革命后逐渐步出历史舞台

这固然与晚清的混乱时局

洋人资本的冲击等不无关系

跟不上时代潮流恐怕才是最重要的原因

正如诺基亚之于苹果

传统媒体之于移动新媒体

正所谓

天下大势 浩浩汤汤

顺之者昌 逆之者亡

然而晋商“诚信为先,营利为后”的儒商精神

在黑心商人屡现的今日

依然颇具启发意义

- end -

图片 - 王铭伟、陈育升

原文 - 吴歆宜

编辑 - 罗杰

美编 - 李雅婷、徐明

《旅读中国》为香港中国旅游出版社旗下刊物,本文编改自《旅读中国》32期 《晋商传奇五百年》,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Hash:1cc5454b629b07277b9f6269c5c527565fa00caf

声明:此文由 Uni旅图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