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罗区小池镇邓氏祠堂的文化“密码”

新罗区小池镇卓洋村的中部,有一座古色古香、庄重严谨、典雅大方明清建筑,其样式与普通民居略有不同,此即为邓氏祠堂——世德堂

▲图为小池邓式祠堂外景

祠堂,又有宗祠、家庙等称呼,是宗族组织祭祀祖先或先贤,并进行相关公共活动的场所。祠堂是宗族精神的载体,宗族文化传承的体现,是子孙后人寻根问祖的朝圣之地,它让族人有着强烈的归属感。

目前,生活在卓洋村的村民以邓姓为主,有1000多人。

据有关资料显示,明朝宣德年间,一位叫邓松峰的人,从江西省永丰县迁来福建龙岩县(今新罗区 ),在小池卓洋生活居住。过了 150多年的明朝万历年间,邓松峰的五世孙邓蒲塘兴建祠堂,取堂号为“世德堂”。肇建祠堂时,族人按照祠堂的功用,在选址、布局上是下了一番工夫的。最后,他们把基址选定在村落中风水最佳的地方。

庚子岁二月初一,适逢周日。春光明媚,大地复苏。我们几位好友,慕名来到卓洋村邓氏祠堂——世德堂。只见这座祠堂坐北朝南,背倚千米林后龙山,整座祠堂包括池塘、长方形空坪、主建筑堂厝、后坡 (草地 )、围墙等,范围广阔、规模宏大 ;主建筑堂厝为二进两厢房,青瓦屋面,土木平房,由南而北依次是大门、下厅 (门厅 )、天井、正厅 (上厅 ),递进逐渐抬升,气势大方,蔚为壮观。

当地人介绍,邓氏开基祖邓松峰,是寅时出生。在十二生肖中,“寅”属“虎”。为此,建造祠堂时,建造者就刻意将世德堂建成“虎头形”。大门是“虎口”,其门前的石条板,为“虎舌”,门两旁的圆形窗洞,即“虎眼”,条状的栅隔,寓“虎须”,东西两落的外墙面,恰似“虎之面颊”,而屋脊条带与翘角,宛如“虎额”与“虎耳”。

虎,是猛兽,为山中之王,在动物中地位崇高。把祠堂建成“虎头形”,意味着“威武勇猛、虎虎生威”,象征着霸气,寓意为吉祥 ;虎,在民间又称为“大猫”,寄“招财大猫”之意,希望邓氏族人代代财源广进,家家生活富裕

大门前,厚实的左右两扇木门上书写着“加冠”“进禄”四个大字,字迹清晰大气,字体遒劲有力 ;入大门后,立于下厅 (门厅 )中央,看天井左右两旁分别是走廊 (廊厅 );正厅 (上厅 )外侧虎口,有东西两个边门通往边落,其门顶部呈半圆形,分别书写着“严肃”“整齐”的字样 ;正厅正中里侧,木制的神龛上雕饰着精美的龙凤图案,正厅的两侧是厢房 ;站在正厅虎口边沿,往下厅、廊厅屋面张望,只见屋脊、瓦当带龛槽内以及瓦沿挡水板上,人物、鸡、鱼以及其他飞禽走兽、奇花异草,或雕或绘,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天井中央,有用鹅卵石铺砌的圆形图案。这是一幅“梅花鹿”图案。我们围拢一起,细细察看,感觉图案形象、逼真,众人交口称赞。当地人介绍说,圆形图中的左上部是鹿的头,你看那鹿的头是回首观望的,体现了鹿的眷眷恋意,款款深情 ;中部为鹿的身体,它的身上梅花点点,喻为喜气连连,好事不断 ;右侧的鹿尾,造型灵动,表达鹿之怡然自然,优哉游哉 ;鹿身下的四脚,形象分明,展现着脚履实地,健行四方。

鹿,是瑞兽,在民间被视为神物,是美丽的化身。繁体字美丽的“丽”字,从鹿,丽声,书写为“”,古代的人们认为,鹿,能带来吉祥、幸福和长寿。鹿与“禄”谐音,彰显权贵和地位,蕴含着权力、高官厚禄之义。梅花鹿,更是让人们联想到“梅花榜”,喻读书人通过努力发奋刻苦读书,成名高中。鹿回头,是鹿之自然习性,但也寄予外出做官、经商之人,发达后不能忘记故土亲人,尤其是那些取得了功名,或是受到朝廷皇上恩赐嘉奖之人,功成名就“衣锦返乡”,回报家乡 ;也寄寓外出人员,不论身居何处,要常思卓洋秀丽山川、怀念故土亲人。

当然,无论是把祠堂——世德堂建成“虎头形”,还是在其天井中雕砌“梅花鹿”图案,展现的都是祠堂的文化。这种祠堂文化“密码”,与修建祠堂,讲究“风水”是休戚相关、相呼相应的,体现了邓氏先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辉煌明天的寄托。

作者:陈健

编辑:张 婕 责编:吴晓烨 审核:陈雅媛

Hash:b0bfe4328ea57d7e17c6a42ca58a7fc8eb3e6798

声明:此文由 醉美小池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