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都刘氏三修邦本祠暨修纂牌谱序

江西于都刘氏三修邦本祠暨修纂牌谱序

(供稿:于都县志办)

祠堂,是传统中国人心中血缘崇拜的圣殿,是灵魂皈一依所在,是亲情血脉所依,也是宗族盛衰的标志。它以血缘为基石,以亲情为组带,穿越时空隧道,使后人保持着与祖先心灵的沟通。正因为这样,名宦巨贾、豪门望族均建祠堂,以显其本,以祭其祖。宗祠是无字之谱,它记载和见证了宗族的历史和发祥,是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神圣场所,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早在周朝,我国的家族制度就已经很完善,那时规定只有士以上的人才能建庙祭祖,庶人是没这个权力的,并根据身份的不同划分了等级,周代天子、大夫、土分别对应不同的祭祀等级,称为宗庙制,宋代以后开始走向衰落,以祠堂族长为核心的祭祀形式一一祠堂祭祀制度开始兴起,庶人阶层才有了建祠祭祖的权力。宗祠修建,清朝康、雍、乾时达到顶峰:“敦孝弟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和乡党以息争讼,重农桑以足衣食,尚节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习,黜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儆愚顽,明礼让以厚风俗,务本业以定民志,训子弟以禁非为,息诬告以全善良,诚匿逃以免株连,完钱粮以省催科。联保甲以弭盗贼,解仇忿以重身命”。社会在发展,祠堂的功能也得到进一步提升和完善,它成为聚会、议事、联谊、藏谱、修谱、助学等等理所当然的最佳场所。明君安天下,盛世修祠谱,随着人民生话水平的目益提高和民族文化的再次复兴,全国各地纷纷修建祠堂,迎来了祠堂文化发展的春天。为缅怀纪心国之君刘邦,由经邦、惠民、刘徽先生等先贤倡导并请本族堪輿大师从义先生择定,创建“邦本祠”,于公元一九四五年(民国三十四年)建成,座落于江西省于都县北部重镇一一银坑镇,背靠巍天华名山,面朝陌陌良田,国道环绕,绿水环抱,居物华天宝的圩镇,属人杰地灵之福址。祖功宗德,千秋伟业,历代先贤歌颂无数,此不繁述;朝山座向,结构规模,前辈祠序已尽其详,更不重叙。

邦本祠祠龄虽短,却和全国众多祠堂一样经历过非常时期,虽免于战火,却遭文革浩劫,沦为盐仓,腐蚀严重,面目全非,虽经几次修缮,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居住条件的不断提高,邦本祠和周边日益优美的环境相比,极不协调,与各地各族新建和重修的宗祠相比,更是不敢恭维。因此,重修邦本祠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经英芬倡议并召集众宗亲推选英福为首的修葺理事会组织第三次重修,得到广大族人的赞同,各地宗亲献计献策,捐资出力,理事会全体成员任劳任怨,事必亲躬,特别是英芬、英福、刘宏、文晶、伟伦、英优等人倾注了大量心血,实为吾族槽模。经一年余的努力,一个崭新的邦本祠已呈现在世人面前。此次重修,主要完成了改建屋面连锁瓦、内外墙面粉刷,木结构油漆、地面浇筑,外部重新布局等项目。邦本祠虽是整个邦公后裔之祠,但由于修建历史不长,又地处较偏僻的山区小镇,加之宣传力度不够,因此知名度不高,参与捐资出力的宗亲也仅限于附近的县市,所以财力相当有限,本次重修也仅量财而用,规模有限。广场及膳堂有待后续完善,希望各地宗亲广为宣传,大力扩大邦本祠的知名度,让更多的邦公后裔参与进来,把邦本祠打造成名闻天下的邦公总祠。

邦安族睦一统江山九州定功在皇祖

本固枝荣千秋伟业万代延脉承宗祠

是为序。

远疆 刘洋 敬撰

公元二零一八年夏月

刘氏简介

刘姓,目前全国有人口7000多万,姓氏人数排行第4位,刘氏子孙遍布世界各地,是中华大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来源的大家族,也被称之为“帝王之姓、万姓之首”!

有关刘姓的源流和得姓始祖,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种:

1、最早的一支来源于祁姓,是帝尧的后裔,形成于夏朝后期,出自今河南鲁山

2、源于姫姓的刘氏形成于春秋时期,系以邑为氏,出自今河南偃师

3、外族的改姓。

刘氏是世界出帝王和政权建立者最多的姓氏,共有66人,世界排名第一,活跃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各个领域,名人数不胜数,不计其数。刘氏古今主要名人有:刘邦、刘彻、刘秀、刘备、刘伯承、刘少奇、刘亚楼等。

刘氏得姓始祖

刘累为刘姓得姓始祖,也为远古刘氏第十八世祖,也是御龙堂刘氏始祖。一个半神化半现实的人物,我们的祖先曾经是养龙的,驯养了四条,因有驯养有功,赐为:“御龙氏”。

刘氏图腾

刘氏图腾由“留”由“卯”和“田”组成,现在也称之卯金刀,金刀刘,巨斧为图腾,像斧头,象征威武、征服,寓意高贵、王者的族系!

刘氏族徽释文

刘氏承唐尧之运,封其子原明公始得刘姓。至夏朝累公孳衍极盛,时天降二龙,夏王孔甲命累豢养有功,赐御龙氏,故攀双表之;置鼎鼎于中,以双鼎之重,亦象徴其帝为鼎盛也;高祖龙兴,斩蛇著符,旗帜尚赤,故徽为赤色。

刘氏郡望堂号

在旧时代,常以郡望来区分一个家族在社会上的地位。所谓郡就是秦朝开始实行的行政区域;所谓望,就是指某行政区域内的大姓望族,主要标志是人数众多、而且祖上世代都有高官或名人。这样的旺族门第高贵,地位显赫,在社会上受到敬重仰望。

刘氏郡望

彭城郡、沛郡、弘农郡、河间郡、中山郡、梁郡、顿丘郡、南阳郡、东平郡、高平郡、东莞郡、平原郡、平原郡、临淮郡、广陵国、琅邪郡、兰陵郡、东海郡、丹阳郡宣城郡、高阳郡、高密郡、竟陵郡。

刘氏堂号

地名堂号:彭城堂、沛国堂、汉里堂、沛丰堂、弘农堂、河间堂、中山堂、梁郡堂、顿丘堂、南阳堂、东平堂、东莞堂、平原堂、广平

堂、广陵堂、临准堂、琅邪堂、兰陵堂、东海堂、丹阳堂、宣城堂、南郡堂、高阳堂、高密堂、意陵堂、长沙堂、河南堂、颖川堂、太原堂、东莱堂、任城堂、高平堂、高堂堂、中山堂、西蜀堂、沙甸堂、安成堂、尉氏堂、南华堂、前溪堂、梓溪堂、燕翼堂。

典故堂号:御龙堂、邦声堂、汉室堂、敬胜堂、道胜堂、蒲编堂、屏山堂、五忠堂、八贤堂、铁汉堂、墨庄堂、清爱堂、藜照堂、黎煦堂、黎照堂、藜阁堂、藜光堂、青蔾堂、燃藜堂、然藜堂、光藜堂、兴藜堂、尚藜堂、宝藜堂、天禄堂、禄阁堂、校书堂、太乙堂、泰乙堂、然乙堂、表照堂、七业堂、传经堂、明经堂、授经堂、崇经堂、儒林堂、存著堂、惇典堂、郡马堂、青云堂、金莲堂、花薮堂、冰鉴堂、二粟堂。

教化型堂号:尚德堂、馨德堂、厚德堂、崇德堂、俭德堂、树德堂恒德堂、一德堂、德新堂、德声堂、德馨堂,正伦堂、序伦堂、叙伦堂、敦伦堂、聚伦堂、彝伦堂、清伦堂、义伦堂、五伦堂,尚义堂、旌义堂、集义堂、立义堂、崇礼堂、崇让堂、恭让堂、强恕堂、忠定堂、忠贤堂、忠乐堂、武忠堂、怀贤堂、仁视堂、仁粟堂、仁本堂、立本堂、敦本堂、笃本堂、隆本堂、务本堂、宗本堂、报本堂元本堂、本源堂、敦陸堂、敦厚堂、敬陸堂、磐宗堂、九睦堂、思成

堂、思孝堂、再思堂、永思堂、静思堂、念祖堂、奉先堂、亲亲堂怡怡堂、庆元堂、直介堂、佩三堂、守三堂、远庆堂、崇庆堂、继先堂、文明堂、孝友堂、忠孝堂、孝享堂、漫德堂、馀庆堂、衍庆堂、延庆堂、善庆堂、具庆堂、集乐堂、诚意堂、诚敬堂、世荣堂、嘉善堂、继志堂、源仁堂、聚奎堂、崇高堂、永古堂、复古堂、崇古堂、存古堂、集本堂、明禄堂、嘉会堂、思远堂、悠久堂、永言堂、敬爱

堂、上升堂、文英堂、谱寿堂、八字堂、见复堂、振藻堂、如在堂、世锦堂、集英堂、两全堂、绳武堂、华先堂、谨厚堂、德馨堂、肃纪堂、道胜堂、贻远堂、暎武堂、馀荫堂、聚芝堂。

其他堂号:泰来堂、曙光堂、永昌堂、永常堂、永泰堂、永复堂、永忠堂、永正堂、威远堂、仲宣堂、迪德堂、藜照堂。

刘氏祖训

三帝遗训

“三帝遗训”,也叫“三祖遗训”,在国内外广大刘氏族姓中广泛流传,已成为整个刘姓宗族的共同族训。刘邦故乡的汉里堂刘氏族谱《汉祖流源史》、湖南湘中地区刘姓族谱《刘氏文史》、马来西亚柔佛州刘氏公会1999年编印的《第一届世界刘氏宗亲联谊总会纪念特刊》上,都刊载了“三帝遗训”。近年来,随着海内外炎黄子孙联系的加强和刘氏宗族的深入开展,“三帝遗训"更越来越赢得广大刘姓宗族的认同,成为刘姓宗族教育、激励族人的重要内容。

汉高祖遗训

夫运筹惟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而不绝于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克,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这是汉高祖刘邦当年和大臣们在一起讨论、分析自己战胜项羽、夺取天下江山的原因时所说的一番话。见载于《史记》和《汉书》。

此句话也已成为中国人的名言之一。)

光武帝刘秀遗训:

刘秀继承和发扬了刘邦的传统,广纳天下之士,广听天下之言,知人善用,从谏如流,创建东汉百年基业。刘秀是一位聪明而踏实的忠厚之君,勤于治政,严于律己,反对夸夸其谈的奢华之风和好高鹜远的言行。刘秀给后裔子孙留下一段训诚:舍近谋远者劳而无功,合远谋近者逸而有终。故曰:广文地者荒,务文德者强,有其有者安,贪人有者残。

刘秀这段话告诚子孙:反对好高鹜远,反对见利忘德,反对贪人对物。一味好高鹜远者眼高手低,眼前的事情不屑一顾,徒有一番不切实际的空想,到头来只是“劳而无功”;见利忘德者做事情不择手段,将为人的道义都抛掉,到头来只会遭人唾弃;贪人财物者即使东西拿到了,也无法心安理得,君子爱财但应取之有道。

蜀汉昭烈帝刘备遗训

刘备是三国时期难得的仁义之君,曹操孙权在征战中经常居城濫杀,但刘备始终仁德为先、爱民如子,从不妄自杀戮,深得百姓爱戴。俗语云:得民心者得天下,正是刘备的仁义之举让他能在三国初期曹操、袁绍的强大势力中间周旋而不灭,使他东奔西走投靠他人而处处备受欢迎。刘备之德赢得了关羽、张飞的生死追随,赢得了诸葛卧龙的鞠躬尽瘁。因此他在临终遗言中将这一信条摆在了首位来告诚太子: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德惟善,可以服人!

历代刘氏宗谱都记载了刘备的这一条遗训。他所确立的是非善恶取舍和个人行为标准,已经普遍为刘姓及整个中华民族所接受。

上述"三祖遗训",("三帝遗训"),在国内外刘氏族姓中广泛流传,赢得了广大刘姓宗族的认同,已成为整个刘姓宗族的共同族训。

广传公遗训

骏马骑行各出疆,任从随地立纲常;

年深外境皆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

早晚勿忘亲命语,晨昏须顾祖炉香;

苍天佑我卯金氏,二七男儿共炽昌。

刘氏家训

敦孝弟:孝弟为百行之首,凡为人子弟者不可忍灭天性,兹我族子孙,宜敦孝弟于一家。

睦宗族:宗族为万年所同,虽分房系支派,实源同一脉

和乡邻:乡邻同井而居,出入相友,守望相助,不可相残相斗,视异姓同骨肉之亲。

明礼让:礼让为处世之道,应提倡谦逊之风。

务本业:士农工贾,各有其业,业精于勤,荒于嬉,凡务其业者,宜自食其力,切勿闲游于度。

端士品:士为名之首,为官者要明礼义,隆其名,贵有其实,若荡检逾闲,不求上进,后悔莫及。

隆师道:师道为教化之源,尊师重道,正以崇其教也,宜尊之崇之

修坟墓:坟墓为祖先魂骸,要常整修、祭扫

戒犯讳:子孙择名时,不得择父兄叔伯之名。

戒争讼:争讼非立身保家之道,争必有失,祸从口出,宜忍让,勿导致亡身及倾家荡产之悔。

戒赌博:赌非人生正业,一入賭场,百业俱废,人格亦轻,宜守本分,切勿贪财,害累终身

戒淫恶:淫是万恶之源,宜捡身防过,免损名节。

戒犯上:不得以卑凌尊,以下犯上,宜尊长敬老。

戒轻谱:家谱是一家一族之宝,应爱惜珍藏,以传后世,详悉源流,查考世系。

刘氏格言十则

立身其正其言,待人以厚以宽

教子唯忠唯孝,治家克勤克俭,

存心能忍能耐,做事不偏不倚,

接物勿欺勿怠,处事日谨曰廉,

尊长必恭必敬,交友与德与贤

刘氏戒律十条

赌博 酗酒 淫乱 斗殴 行骗 蛮横 偷盗 争讼 懒惰 吸毒

刘氏族歌(一)

卯金刀组成了战斧图腾,战斧图腾

保家国,文武全,屡立奇功

诗文华章,将军馳骋,将军驰骋

宰辅治国,汉王中兴,汉王中兴

世传千代,云扬汉风,云扬汉风

向着太阳,拥抱和平,同创未来

美好前程,美好前程!

五千年,炎黄龙,患难与共,患难与共

百代人,春秋颂,华夏恢宏,人才济济

孝悌秉正,孝悌乗正

新的天地,致富英雄,致富英雄

宗祠做立,追远慎终,追远慎终

建设祖国,磕族奋勇,同创未来,美好前程,美好前程

建设祖国,磕族奋勇,同创未来,美好前程,美好前程

刘氏族歌(二)

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 刘氏根深 源远流长

轩辕黄帝 道德高尚 黄帝有后 号曰陶唐

陶唐帝尧 古昔圣王 帝尧祁姓 育有十郎

九郎源明 刘地封疆 始得姓氏 万世颂扬

祁刘之后 御龙累降 刘累后裔 此藏彼昌

商封家韦 后徙封唐 杜士随范 与刘同纲

传至士会 辅晋势昌 有子留秦 复刘成阳

刘氏有后 获归大梁 仕任大夫 适魏灭亡

子清东迁 古丰中阳 积德累仁 脉兴一方

清有曾孙 沛公刘邦 反秦起义 渐露锋芒

人才云集 声势日张 赏罚严明 深得众望

秋风扫叶 攻入成阳 鸿门脱险 汉中封王

明修栈道 暗渡陈仓 还定三秦 兵多将广

垓下决战 气杀霸王 四海一统 颂我高皇

文景盛世 人民安康 汉武雄才 国家富强

长沙定王 孝感上苍 六世商孙 复汉洛阳

山后裔 三顾得相 复兴汉室 难成愿望

姬姓之刘 源溯周王 賜姓为刘 皇恩浩荡

匈奴刘氏 汉室甥房 他族刘姓 助我族旺

建安刘桢 诗气激宕 竹林刘伶 名胜杜康

刘渊代晋 匈奴称皇 刘裕建宋 彭城益昌

禹锡诗文 文坛留芳 知己史通 史界名扬

后汉高祖 称帝晋阳 北宋德言 封爵南昌

伯温奇才 洪武子房 刘墉廉臣 乾隆良相

少奇主席 重视修养 伯承元帅 一代名将

黄陵鲁山 拜祭瞻仰 丰县长安 祭酒焚香

刘氏族人 奋发自强 相互关爱 祥和共享

(选自《江西于都刘氏邦本堂》;供稿:于都县志办)

Hash:c638b68ceeb5bd8403b2cff97f4898835725292d

声明:此文由 于都万联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