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隐藏在崇州的千年文化传承地,每走一步都是历史

早在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就曾向全世界发出倡议:“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

公元前479年,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逝世。如今,虽然孔子诞辰是否为9月28日还存在争议,但近年来,这一天成为了约定俗成的“全球祭孔日”,海内外凡有中华血脉之处,大多都会在这一天举办大型祭祀活动,向这位“至圣先师”致以仰慕和追思。

所以,如果你生活在成都,在9月28日当天,除了去北京国子监观礼,或在家里守着央视直播看山东曲阜祭孔,还有一个选择是——到文庙去。

崇州文庙

完整的古代文庙

从唐贞观年间开始,文庙就逐渐成为了中国城市的标准配置,府有府庙,州有州庙,县有县庙,到了清代,中国文庙的数目多达1560座。四川境内虽历经蒙古入侵、张献忠屠戮,到了清代都还有100多座文庙分布在各地。跨越千年,到本世纪初,这些文庙有迹可寻的只有20多所,保存得完好的有5所,分别坐落于崇州、德阳犍为富顺资中。这些完好的古代孔庙建筑,是时代的见证,亦是难得的人文遗产,承担着家国伦理信仰与历代形成的仁爱信义价值观。

鸟瞰文庙天井

其中,崇州文庙是成都地区仅存的完整古代文庙。长期以来,崇州文庙和罨画池园林、陆游祠等紧密连接,共同构成崇州的城市公园。2001年,这三处建筑群被批准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由规划部门划定了文物保护核心区和建控区。2013年,经四川省文物保护管理局批准,设立为崇州市罨画池博物馆

罨画池博物馆馆长刘旭东是土生土长的崇州人,出生于江源刘姓,精研地方文献,对新旧唐书里举凡提及“蜀州”之处,以及崇州历史上的乡贤名宦了如指掌,说起高适、杜甫、陆游等历史名人关于蜀州的诗文倒背如流,滔滔不绝。

文庙万世师表牌坊

刘旭东的办公桌上插着几管长萧,手机壳上是一个身负长剑的侠客卡通形象,乍一看很像负萧而立的他。刘旭东介绍,手机壳是八月份新开馆的罨画池文创体验馆第一批文创周边,这是当代崇州人对陆游家国情怀的理解和阐释,“江湖四十余年梦,岂信人间有蜀州”,提取陆游放达任侠的一面,化为卡通侠客做成文创周边,成为罨画池代言人。

刘旭东有“守园人”的责任感,微信名取“守园”。如果你在罨画池公园里看到有人背着一管竹箫,负手观察一花一草一砖一瓦,出语干涉乱扔垃圾的小朋友,不用说,那一定是刘旭东。别人过春节是阖家团圆,刘旭东却挂心偌大一个国保园子要“小心火烛”,所以除夕夜照例在园子里值班。这几年来,每年除夕夜登文庙钟鼓楼敲响新年钟声成了他“个人春晚”的固定节目。

2017年,崇州文庙正式加入中国文庙保护协会,成为会员单位,作为“守园人”的刘旭东对此非常自豪。他说,除了曲阜本庙和北京国子监外,全国文庙按府、州、县三级官修,因为崇州在历史上长期建置为“州”,在南宋时期升格为“府”,因而成为全国罕见的按府文庙规格修建的州文庙,于礼制上,规格要高于德阳、富顺、资中、犍为4座县文庙,“因为是成都地区仅存,从资源属性来说,崇州文庙不仅是崇州的独特的儒学文化场地资源,也属于成都独特的儒学文化场地资源。”

巴蜀怪才魏明伦担任丙申年崇州文庙祭孔初献主祭

2010年,陆游逝世800年,还没在罨画池博物馆就任的刘旭东翻遍典籍,查了很多资料,考据出先贤祭祀的仪轨,组织了海内外诗人共祭陆游的活动,“马识途老先生也来了,他们都说:一百年了,没在成都看到过。”各界人士的肯定让刘旭东备受鼓舞。

2012年,崇州文庙开始初步恢复孔诞日祭孔大典。从2015年起,每年9月28日,都会按明代仪注举行正式的祭孔大典,仪轨的每个步骤都经刘旭东悉心考证,但细节尚有可完善之处,比如往年祭孔献上的猪、牛、羊三牲是用水泥疙瘩做做样子。今年,他提前几个月就开始试验,想和面捏出猪、牛、羊三牲的头,蒸出来“献太牢”,“现代恢复祭祀典礼更多是一种表演,旨在保存文化记忆和文化遗产,表演出来让大家看看,历史上曾经是这个样子,所以做了很多减法,也不可能宰杀活牲,面塑比水泥道具在象征意义上更接近一些。”

走进文庙

感受空间与传承

在中华漫长的历史时期,每一任地方官就任,第一件事必然是关心作为儒家的象征和官学的所在——文庙。作为中国城市的必备建筑,文庙的选址、营建从来都是一件地方大事。崇州文庙就位于崇州市城区中心,占地面积超过8000平方米。

崇州在明代以前就已有文庙,但位置现已不可考。现址文庙为明代洪武四年在已迁址的原崇庆州衙位置上建成,可惜在明末毁于战火。清王朝一统天下之后,从顺治年间便开始重修文庙。罨画池博物馆所保存的资料显示了今天我们所见的文庙是如何一点一点完善起来的:

“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大成殿、启圣殿竣工。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东西庑、戟门竣工。康熙四十年(公元1701)外泮池、棂星门、尊经阁等文庙主体建成。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维修棂星门、戟门、大成殿、启圣殿、尊经阁,文庙中轴线上各组建筑建成。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道光十三年(公元1832年)维修尊经阁,建礼乐亭,筑花墙于棂星门两侧。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整体迁建崇州西江桥头亭于罨画池中,拟建敬一亭。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重修大成殿、东西庑、戟门,建钟鼓二楼于两庑北端,增修宫墙和内泮池。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大成殿重修完工,新置祭器和礼器。”

光绪十五年重修工竣笔录封条

清代文庙布局基本确定,曲阜孔庙九进院落,享受皇家规格。地方文庙一般三进院落:第一进是从万仞宫墙至戟门;第二进是戟门至大成殿;第三进是大成殿至崇圣祠。万仞宫墙、棂星门、泮池、戟门、大成殿、崇圣祠沿中轴线层层递进,左右辅以乡贤祠、名宦祠等。而崇州文庙则分为五进院落,想来这就是刘旭东所说的府文庙的规格:低于曲阜孔庙的九进院落,却又高于一般县文庙的三进院落。

今天的崇州文庙中轴线上依次为外泮池、万仞宫墙、棂星门、内泮池、戟门、大成殿、启圣殿、尊经阁、罨画亭(敬一亭)。两侧对称的建筑有贤关、圣域、回廊、礼乐亭、衣冠所、省牲所、东西庑、钟鼓楼,布局紧凑,疏密合理。上世纪90年代,在文庙外围重建了万世师表牌坊(中轴线上)和德配天地、道冠古今牌坊(两侧)。全庙南北长500余米,清代时建筑面积超过4000平方米。

尊径阁

文庙红墙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万仞宫墙”,典出《论语·子张》:“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也。”古代一仞为七尺,“万仞”自然比喻孔子学问之高深莫测。万仞宫墙,将神圣的文庙与熙来攘往的俗世空间分割开来,形成威严肃穆的礼仪性空间。

不知道是不是为了与《论语》里所说“得其门者或寡”对应,很多文庙建筑不开正门,而是在“万仞宫墙”两侧开门,崇州文庙便是如此。民间有种说法,当地如果出了状元,文庙就开正门,没出状元则不开。实地走访考察过国内多处古代文庙建筑的刘旭东则认为,“状元说”是无稽之谈,他认为更多是因地制宜,虽文庙惯例是不开正门,但若文庙建筑门前仅一条横街,往往便只能开正门,方便出入。崇州文庙建筑对出去是一条纵街,一直到丁字路口,万仞宫墙自然而然形成影壁,两侧开门也就理所当然了。

万仞宫墙

站在万仞宫墙门口,刘旭东告诉我们题写“万仞宫墙”四个字的是陕甘总督杨遇春的曾孙杨光圻。他遥指着上世纪90年代新修的万世师表牌坊,说明代的时候,从牌坊到万仞宫墙皆属文庙范围。“牌坊虽然是现代重建,但原来,那里确有牌坊,地名就叫石牌坊,我小的时候,丁字路口对面还有家茶坊,就叫石牌坊茶铺,茶铺门口有一块石墩墩,上面刻:泰山石敢当。”

崇州位于四川腹心,自古以来商贸很发达。清代,从石牌坊到万仞宫墙成了当地米市,熙来攘往,人流不绝。“光绪年间,为了恢复文庙的庄严,地方官重修了文庙围墙,当时如果将市场围进文庙区域,把做生意的人赶走,那不是与民夺利吗?所以围墙就往里收缩,避开了市场,这样一来,原来文庙的泮池就被隔在了文庙之外。”

泮池

泮池,因为是半月形,在四川民间往往被称为“月儿池”。文庙建筑群不能没有泮池,从实用功效上来说,中国古代建筑群以木结构为主,必须要常设一个消防池以防火患;从象征意义上来说,古代“诸侯不得观四方,故缺东以南,半天子之学,故曰泮宫。”是以半月形的“泮宫之池”成为官学的标志,清代秀才生员入学就叫“入泮”,有时候还会在地方官员带领下绕泮池一周,称为“游泮”。崇州文庙在清代重修时,原本的泮池被隔在红墙之外,于是又在红墙之内加建了一个泮池,故而形成了万仞宫墙内外双泮池的罕见形制。

刘旭东将崇州文庙的棂星门称为“世上最美的棂星门”。棂星即文曲星,寓意孔子的崇高地位,经过棂星门才算正式进入孔子门下。

一般而言,北方文庙的棂星门多石制,南方文庙的棂星门多木制,但也不一定——北方平遥文庙的棂星门就是木制,而四川广汉文庙的棂星门是石制,《梁思成西南建筑图说》里详细描述过其红砂石构造和繁复的雕工。

棂星门

崇州文庙的棂星门是木制,由三排柱子撑起,比寻常两排柱子的木门多四根柱子,形成独特的八字形的明间,气势雄浑、轩朗开阔,独特的三重檐构造,卷棚歇山顶加庑殿顶,支撑屋檐的如意小斗拱密密麻麻如蜂巢,不同于北方伸出昂头的大斗拱,更加秀美精致,但在减震方面丝毫不逊色于朴拙雄浑的大斗拱。自康熙年间建成,三百多年来大大小小的地震都没把它震垮,“五·一二”地震的时候也只倾斜了十多厘米,没倒。如意小斗拱上均设凤凰北斗封板,既有防止鸟儿进去筑巢的实用功能,从审美上来说,看上去就像满天繁星。

进到棂星门内,刘旭东招呼我们回望,在门前看到的三重檐,从后面看上去又变成了两重檐,“上次曲阜孔庙的人看到后都感叹其独特,因为其他地方的棂星门没有这样修的。”

棂星门局部

棂星门内院落两侧有康熙年间修的钟鼓亭(一边钟亭,一边鼓亭),嘉庆年间在大成殿两侧增修了钟鼓楼,晨钟暮鼓便移到钟鼓楼上,大门两侧的亭纯粹供人休憩。进得棂星门,踏上泮池上石桥——状元桥,能看到池中金鲤,大概每一条都在做着跃过龙门化身为龙的好梦。除了“鲤鱼跃龙门”,文庙里多种紫薇桂花,各自都有美好的寓意。

大成殿

大成殿前有戟门。古代帝王外出,止宿处插戟为门,所以称为戟门。文庙既是官学所在,平时高墙深院,大门紧锁,戟门平时不开正门,春秋祭孔时才会专门“起中户”——开中门,供仪仗队伍鱼贯而入,威严和肃穆不言而喻。大成殿是文庙建筑群的主体建筑,最能体现等级。曲阜文庙和府文庙面阔九间,县级文庙面阔五间,崇州大成殿则取州文庙的规制,面阔七间,而大殿的须弥座台基的高度又向府文庙看齐,加上高等级的重檐歇山顶。

大成殿的楠木雕花木门乃崇州一绝,清代中晚期官刻四爪蟒纹木雕,刘旭东从成都请了全形拓非遗传承人,将96幅图全部拓下来,上下共96幅图案,没有一幅重复。只可惜现在已漆色斑驳发黑,看不到数百年前红漆剔金的鲜艳。

大成殿

大成殿后有崇圣祠,又称启圣祠。明嘉靖年间,大学士张璁向皇帝进言,孔子与颜回、孔伋、曾参、子路位列大殿,他们的父亲却随祀两庑,不合礼法。嘉靖皇帝遂下诏在大成殿后建启圣祠,主祭孔子之父叔梁纥。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更名为崇圣祠,并追封孔子上五代王爵,崇圣祠便成为供奉孔子以上五世神主牌位的地方。

今天崇州文庙的崇圣祠里,供奉着孔子父母塑像,乃上世纪90年代本地孔姓企业家捐赠。每年祭孔大典,博物馆工作人员会在崇圣祠摆出一整套孔家族谱。孔氏家族的族谱是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包罗内容最丰富、谱系最完整的族谱。2500年来,孔家族谱已有80本。

“孔村”

济协乡协和社区

在崇州有不少孔姓后人。

罨画池博物馆副馆长孔晴是山东曲阜孔府第69代孙“衍圣公”孔继濩的直系后人,属孔府西五府凝静堂大宗户。她的祖父孔德冈与最后一代“衍圣公”孔德成乃堂兄弟,属孔府第77代孙。

“衍圣公”,为孔子嫡长子孙的世袭封号,始于公元1055年,历经宋、金、元、明、清、民国,直至1935年国民政府改封孔德成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为止。据代代相传的家族秘闻八卦,孔府第76代孙嫡长子“衍圣公”孔令贻去世时,没有儿子承祧香火,孔德冈差一点点就过继给长房袭了“衍圣公”之位。直到发现孔令贻的妾室怀有遗腹子,孔令贻于1919年病逝北京,1920年2月其遗腹子孔德成出生。

祭孔大典中的蒙童

抗日战争时期,学医的孔德冈投身行伍,治病救人,辗转从山东到了四川,后来便在崇州扎根。他的孙女孔晴身材娇小,说一口地道四川话,是南方佳人的模样,已经不大能看出北方血脉。孔晴很小的时候,爷爷孔德冈便去世了,死后归葬曲阜孔林,一家人至今年年都回曲阜老家祭祖。在孔家80本族谱中,孔德冈一支,连同孔晴的名字,都是在第一本上。

因为孔晴的缘故,罨画池博物馆一行人去年赴山东考察时,曲阜孔府确认在全国文庙中,只有山东曲阜孔庙、浙江衢州南府和四川崇州文庙有孔府最亲血缘。此外,崇州市济协乡协和社区还有“孔村”之称。据族谱记载,孔姓这一支最早可追溯到清代孔献忠、孔志忠兄弟二人,因乱举家从曲阜迁至当地,在当地繁衍生息,现有孔家“庆、繁、祥、令、德、维”字辈孔家73代至78代近400人。这些来自山东曲阜的孔姓移民,一直秉承孔门儒雅家风,崇礼尚教,誉满一乡。今年春季,他们还专门春祭孔子,作儒家乡风乡贤文化的展示活动。“今人多只知9月28日孔诞日要祭孔,对于春季祭孔不熟。实际上,孔诞日祭孔并非古礼。从隋文帝开始,祭孔都选在春秋仲月(即农历二、八月)上丁日,因此祭孔又称丁祭。”济协乡“孔村”恢复春日“丁祭”,旨在营造儒雅谦恭的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振兴

全场向孔子行鞠躬礼

值得一提的是,在济协乡“孔村”的春季祭孔大典上,除了自古祭孔所用的传统乐舞佾舞(一般而言,天子用八佾,诸侯用六佾,士大夫用四佾;在民间常以六佾舞祭祀敬献),村民们还重现了“乡饮礼”。“乡饮礼”始于周代,最初是乡人的一种聚会方式,儒家在其中注入了尊贤养老的思想,使一乡之人在宴饮欢聚之时受到教化。《礼记》载:“乡饮酒之礼者,所以明长幼之序也。”后来乡饮礼也是表彰乡贤的一种礼仪形式,宣扬尊贤敬老礼让的美德。

成都所拥有的,不仅仅是崇州文庙。从古至今,成都从来都是令人向往的文化胜地。千百年来,成都既传承着灿烂辉煌、弦歌不辍的巴蜀文脉,又书写出丰富多彩、独具魅力的天府文化。

随着成都市世界文化名城建设大会的召开,成都将大力推动“三城三都”建设,让天府文化走向世界,把成都建设成为独具人文魅力的世界文化名城。

Hash:67e7319b7cff1cf3679b37546a6f1ef2eddab29a

声明:此文由 天府文化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