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分包到户是私有化?若农民普遍认为离开集体,农村就很难发展

农民致富的落脚点真的在于土地重新归到集体形式下农业组织形式吗?当前农村发展徘徊的关键或许在于观念被桎梏!】

几千年农民运动创造的“大同”集体为啥那么快就被改革?

我们的文明历史可以说是一部农民为争夺土地的斗争史!历朝历代,不论是哪个权贵执掌国家重器,本质上是一个农民团队夺取土地控制权后上位为地主阶级的结果。

而真正达到更广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只有在新中国才做到了。而且建国之初的公社化大集体形式,更是将千百年来,农民的理想社会创造出现实!

为防止土地被再次买卖兼并,不让历史上不同国家、不同朝代的“圈地运动”再次出现,新中国的农村土地定为集体所有!也就是一定区域内的农村集体代表该域内的农民共同享受土地的所有权,还禁止买卖!

不仅如此,大集体内的农民一起出工,共同劳作,完成国家上缴后一起来享受劳动成果。这样的“大同”集体正是祖祖辈辈很多代入曾经的憧憬,并一度在东方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成为了现实。

然而,“吃大锅饭”的集体形式很快让农村社会出现了问题,出工不出力,干多干少一个样,磨工、怠工、误工,混工分的现象层出不穷,人民大公社的农业生产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问题。没有了竞争,也就没有了责任。没有了积极性,也就失去了活力。

因此,农村大部分地方“大同”式的集体很快被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替换!

土地分包就真的将土地私有化了?

时间过得真快,农村实行分包到户的形式又有四十多年了。而我正是这四十多年农村变革的观察者和深度参与者。之初,分到田后的一家子齐上阵,不分老幼,没有黑夜白天的时间概念,发起了最大限度地向土地要食物的运动。可谓皇天不负有心人,这代人终于解决了温饱问题!

五年一届,每家每户承包的田被重新分配。每到此时,农村各地就上演着一次最原始的赌博:土地有离家远近之别,还有肥瘦优劣之分。能够让村民心平气和地交出好地,一旦分了差地也尽心尽力耕种好的方式就是抓阄了。农村懒人不少,种田水平低者也有,一旦他们运气好,新的五年分得了好地,他可以把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烂,仍然把这样的地成为稗草、杂草的乐园。他们不进行投入,掠夺式种植让地力快速降低。对于他们来说,反正五年后这块地又不知道是谁家的了。

这时,“30年不动”的政策应运而生,“到期后再续30年”也将执行了。土地承包权开始在一个个农村家庭中稳定下来,城市房屋住宅私有产权期限也不过70年,商业地产所有权期限甚至只有40年!能够在一个农民家庭沉淀达60年之久的农村土地,这不是“私有”了么?

特别是“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新出生的农民分不到土地了,死去的农民土地被家庭人口继承了,这样的情况,让现在不少农民将自家的土地捂得很紧,甚至寸土必争!因为在大家的心里,自家的承包土地与房子、家什也没有啥两样,既然能够有60年,或许到期后同样能够代代相传,那就当然是“世袭私有”的了!

但是,回归到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深层解读,农村土地仍然是集体所有,分包到户只不过是土地管理的不同组织形式而已。

一包了之就该让集体过时?

就因为民间将这种农村集体土地分包到户从心理上生出了一种私有化理解,随着时间的流逝,让农村基层越来越不愿意碰触土地相关问题。一碰就争议不断、麻烦不断!不涉及就太平和谐。

当这样的做法变成了一种习惯,随着时间迁移也成了一种潜规则的时候,这样的错误观念就成为了农村发展道路上最大的一道障碍,也让农村的集体力量被削弱。

集体的力量曾经让农民真真实实的感受过,在实行带有千百年来最富理想色彩的“人民大公社”,“吃大锅饭”的集体时代,虽然后来让农业无法进一步发展,还让农民在饥饿线上挣扎,但是最初却让那一辈的农民体味到虽苦却充实坦然的岁月。

集体不存在过时,也一定不能过时。现在我们农村虽然大部分实施了分包到户,但是,这样的农村仍然是在集体主义的道路上!关键的问题,是要探讨怎样激发出集体的力量,才能让农民过上好日子。

身在福中不知福!仍然是集体却没能焕发集体的力量,观念被桎梏是关键!

所以,需要让我们的农民要充分相信并认识到,自己还是有集体的。现在分包到户,也是在集体中的。这要把那种私有化倾向观念及时纠偏,不仅让农民自觉抵制农村私有化观念,更要让乡镇、村组这些在农村基层中的管理者远离私有化观念、敢于与农村中发生的与私有化观念相关的现象做坚决的斗争!

只有我们的观念得到了净化,保持了正确的方向,那么,接下来就不再是在农村去争论所谓道路、路线这样的问题,而是汇集农民的智慧,研判所在农村的地域特点,挖掘自己农村更深层次的东西,因地制宜地做出不同农村的发展方案。

总的来说,只要观念达到这个层面,基于我国农村面积广袤,地形地势、人文特点等等都不尽相同的事实,那么我国的农村应该有更多的农业发展组织形式。只要找到了适合自己农村的发展组织形式,那就不用再拘泥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种土地分包形式,还可以探讨土地流转、村级发展股份合作等等形式,将分散的土地等集体资源再次集中起来!

还是那句话,“不管白猫黑猫、抓得到老鼠的就是好猫”,要坚信我们的农村仍然是在集体之中,通过探讨出适合某区域内农村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就一定能够让我们农民真正发挥出集体的力量,也会尽快过上好日子!

欢迎不同意见留言讨论,感谢您的阅读点赞、收藏转发,更多内容请关注“原生态乡村”!

Hash:47d6d34a4361a457fde79cdae178a4139495281a

声明:此文由 原生态乡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