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丽举国之力十六年修建的千里长城、二百山城,只是推迟了灭亡

李世民时期发动的大规模对外战争,没有取得最后胜利的只有一次,就是贞观十九年的东征高句丽。十万大军,从春到秋,在辽东五个月,只向前推进了数百里,与原本设想的一次性灭亡高句丽的战略目标相去甚远。

除了恶劣的气候、复杂的地理条件、近于原始的基础设施等方面因素之外,不得不说高句丽人在修筑城池、防御工事方面还是有一些办法的。

(高句丽山城遗址)

【立国七百年的高句丽人已经被打怕了,想修个壳子把自己包起来】

高句丽这个发源中国东北的少数民族政权,汉化程度颇深。从立国之日起,就一直受到中原政权的影响,既要向中原政权称臣以学习先进知识和文化并免遭军事打击,又无法抑制向西的强烈领土扩张意识,把入主中原当做最高理想。

这种心理让从东汉开始的中国北方统治者非常反感,东汉、曹魏,甚至十六国时期慕容前燕都曾出兵攻伐高句丽,使高句丽在辽东地区的统治范围日益缩小,其都城丸都山城(现吉林集安)也多次被攻破,只得转变战略思想迁都平壤,逐渐占领了朝鲜半岛北部,并在隋唐时期达到了它的国力顶峰。

(吉林集安高句丽王陵

经历了隋文帝、隋炀帝的四次大军压境,每一次高句丽都是在灭国边缘逃了过去,使高句丽人不得不感谢上天给了他们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虽然多山、丘陵地区生活环境比较艰苦,但比起被灭国来说,还是可以接受的。

有了朝鲜半岛北部这个大后方的高句丽,已经基本上断了入主中原的念头,只想守住已经占领的辽河以东地区。

于是,在唐初高句丽与唐王朝关系逐渐恶化之后,高句丽开始沿着辽河,动用了举国之力,修了十六年的边境防御体系,包括千里长城防线和200余座坚固的山城。

南北朝时期高句丽)

【高句丽人在修筑城池方面还是有些天分的】

不得不承认,高句丽人在修筑城池方面还是有些天分的。

从最早期的都城五女山城(又名纥升骨城,现辽宁桓仁),到中期都城国内城、丸都山城(现吉林集安),再到挡住李世民大军脚步两个月的安市城(辽宁营口石桥),这些山城的建设都有一些独到之处。

既然是山城,高句丽城池的普遍特点是修建在临河的高山之上,充分利用高山、大河带来的防御优势,又能够对山下的道路和水路有一定的控制能力,是为水路要冲。

考虑到军民生活便利,往往是复合型城市,即山下也有城池供平民居住,山脚下河边空地可以种植作物。山上为军城,城中有水井、泉眼或蓄水池,并储存大量粮食,可以长期坚守。

早期高句丽山城都是石块砌筑,中后期逐渐出现夯土与石块的混合结构。由于这些城池是在山顶平地上修筑,一般都是三面峭壁,占地面积都不大,城墙周长一般在1000米到5000米之间,最大的丸都山城城墙周长6931米。

(辽宁、吉林境内高句丽山城分布)

仅在中国辽宁、吉林两省境内,就分布着大大小小约200座山城,在辽东半岛上尤其密集,整个辽东几乎所有河流和道路都被这些山城编织成的大网牢牢锁住。

从高句丽城池的布局图来看,明显是被打怕了,辽河以西广袤的平原高句丽不敢涉足,只是在辽河东侧群山、丘陵中密布大量的城池,向西防御的意图十分清晰。

另外,辽东半岛尤其是南端有部分沿海平原,气候宜人,比朝鲜半岛北部自然条件好得多,是高句丽重点开发地区,也是城池分布、人口最密集的地区。这里同样也是军事防御的重点,一方面是辽河防线的后方支撑,另一方面是防御来自山东半岛的中原军队海上登陆。

(辽宁省大连地区高句丽山城分布)

在这些山城的外围最东方,整个高句丽辽东国防体系的第一道防线是沿辽河而修筑的千里长城,当年李世民在贞观初年灭了东突厥后,“(高句丽王高)建武俱伐其国,乃筑长城,东北自扶余城,西南至海,千里有余。”

从保留下来的吉林省怀德县高句丽长城遗址来看,城墙基宽6米,顶宽3米,高约2米。如果考虑到年代久远被破坏的程度,原本的高句丽长城应该更宏伟

专家们对高句丽长城的具体形态也存在争议,主要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高句丽长城只是一条虚拟的防线。高句丽在辽河东岸群山中所有水路要冲之地修建了山城,这些山城组成了整个国防体系。根据地理条件,有条件的部分山城之间用城墙连接起来,或者把山城和周边的堡垒连接起来,作为整条防线的核心支撑点;

第二种说法是高句丽长城是独立的防御体系。各种中小型驻军堡垒或者哨所,沿高句丽长城线路分布,这条长城位于辽河与辽河以东群山之间的平原地带,更多的是一种领地的象征,对于敌军大举入侵基本上没有作用,但防御哨探或者小股部队还是有作用的,至少能起到预警的作用。

(高句丽千里长城走向图)

【李世民东征经过的主要城池】

根据《旧唐书》记载,李世民贞观十九年四月在幽州誓师,同月李绩攻克盖牟城,五月李世民车驾过辽河、攻克辽东城,六月到了安市城下,并消灭高句丽援军15万。之后李世民在安市城下一直到九月未能攻克,于是班师。

能在史书上进行记录,说明盖牟城、辽东城、安市城这三个城池还是比较重要的。

(今天的辽东山区

东征第一战是盖牟城,又名塔山山城,在辽宁省沈阳苏家屯区陈相屯东塔山上,城南就是一条叫沙河的河流。城池沿山修筑,为夯筑土墙与石墙混合,城墙周长1300米,城门两座,东为陆门、南为水门。由于利用山势,城墙顶部到地面的垂直高度达到了约50米。

盖牟城是李世民尚未到达的时候就已经被李绩攻克,虽然地势险要,但城池不大,方圆不过100—150亩,里面的驻军数量应该也有限,唐军缴获粮食10万石、人口2万户。

“(夏四月)癸亥,辽东道行军大总管、英国公李勣攻盖牟城,破之。”《旧唐书》

之后高句丽4万步骑来救盖牟城,被李道宗和李绩夹击击破,斩首千余级。这时应该是高句丽人抵抗意志最强烈的时候,而且熟悉山地作战且地形熟悉的高句丽人应该一直在对唐军后路进行袭扰,随同李世民出征的将作大匠姜行本竟然在盖牟城下中流矢而亡。

(塔山原有辽代古塔毁于1946年)

唐军一路向南,东征第二战是辽东城,是整条辽河防线的核心。辽东城就是汉代的襄平,也是现在的辽宁省辽阳市,这座车牌号辽K的城市是辽宁省最古老的城市。

李世民此次东征前33年,隋炀帝第一次征讨高句丽就是在被挡在了辽东城下。百万大军、数百万民夫工匠,竟然解决不了一个辽东城。再之前隋炀帝大军在辽河渡河时也受到高句丽顽强抵抗,损失很大,大将军级别的麦铁杖都在战斗中阵亡。(麦铁杖有个后人,就是鼎鼎大名的高力士。)

这些问题对李世民来说都不存在,在辽东城下李世民与李绩的先头部队会合,轻松拿下了辽东城。“上亲率铁骑与李勣会围辽东城,因烈风发火弩,斯须城上屋及楼皆尽,麾战士令登,乃拔之。”

那时是五月,根据辽宁省的气候,春节经常有大风,而且刚刚经过冬天,气候干燥,一旦有火很难控制。(本月辽宁省沈阳市棋盘山大火就是农民在大风天烧荒引起的)

辽东城是中原风格的古城,位于平原,应该是用了不少木材作为建筑材料,这与高句丽山城多用石材是有区别的。而且之前高句丽为了防御唐军的抛石车,在城头上堆积了很多木头作为防御工事,李绩先是抛石车和撞车进行炮火覆盖,又用“冲竿”高举士兵放火点燃了辽东城西南城楼,火势随着强劲的南风蔓延到城内,唐军随即登城,高句丽军被烧死者万余人,被俘士兵也有万人、百姓4万口。

辽阳白塔 金代)

之后高句丽人的抵抗意志开始下降,白岩城(又名白崖城,现辽宁岫岩)城主稍加抵抗后率万余百姓、2400士兵举城投降,李世民一路顺利来到了安市城。

安市城又名海龙川山城,在辽宁省营口大石桥,城池依山而建,为不规则长方形,石头垒筑,城墙周长2000米,有城门四座。这座城面积不算小了,将近400亩,在中原也比得上一座县城了,这里也是唯一挡住唐军去路的一座山城。

先是围城打援,仅仅出动了3万人马的唐军,在李世民指挥下大败高句丽仅存的15万机动部队,斩首2万余级,高句丽主帅率残部3.68万人投降,缴获大量马、牛、铁甲、各种军器物资,并出现了薛仁贵这位当世猛将,安市城被全面包围。

同时,其他各路唐军也取得了不少战果。渡海攻击的张亮麾下程名振攻克卑沙城(又名大黑山山城,现辽宁大连金州),俘虏人口八千;张亮本人也在建安城(又名高丽城山城,现辽宁营口盖州)下击破高句丽军,在辽东半岛渤海岸上取得了立足点,并开始进入鸭绿江流域。

安市城的战斗从六月一直到八月,李道宗用了60天堆积土山攻城,但功亏一篑,土山被高句丽人夺下并成为安市城防御体系的一部分。之后天气转冷,李世民只得放弃进攻,主力回师中原,留下李绩、李道宗率4万唐军殿后。

(这张图各个城池位置比较准确)

【如果这算是李世民的失败,未免有些过于苛刻了】

战后总结,此次东征先后攻占高句丽城市十余座,迁徙辽东城等地人口7万人入中原;三次较大战役,斩首四万余级;唐军战死者仅2000人,但战马损失了十之七八。

李世民对这个结果颇为不满,想到了魏征,感叹说:“魏征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

这次李世民亲征确实有些失策,作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虽然是统一中原的主帅,但这时的李世民最核心的工作已经不是带兵打仗了。如果李世民不御驾亲征,而是把李靖或者李绩任命为主帅,可能会取得更大的胜果。

而且李世民是有些贪心了,虽然没能一次性灭亡高句丽,但比起前隋的四次征伐,唐王朝这次损失很小、战果辉煌。不但是深入辽河以东高句丽腹地,而且对高句丽造成了沉重的打击。高句丽多年在辽东的建设全部付之流水,还失去了大批的精锐部队和人口,这种损失是高句丽这种小国需要很多年才能补回来的。

虽然灭亡高句丽的战略目标没有达成,但最多算是打平,远远谈不上失败。

(辽宁桓仁秋景

之后的高句丽没有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在之后二十年,唐王朝从海陆两路不断消耗高句丽国力,一直到唐高宗李治时期高句丽灭亡。高句丽修建的千里长城、二百座坚城,只是推迟了灭亡时间,并没有改变它灭亡的命运。

在初唐与李世民成为敌人,真的是高句丽的不幸。(今日头条)

Hash:58ca93191d5bcd8b3d4021864d73ef0f0c56d8a1

声明:此文由 文化游中国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