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的这条明朝老胡同古朴清净,京味儿十足!

胡同北京的特殊遗产

它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发展

也记录着北京城的兴衰

老北京历史

就隐藏在这座城市的

犄角旮旯之中

它不显山、不露水

静静地等待着人们来

观赏、品味

西城,有这样一条胡同

它成于明代,历史悠久

著名航海家郑和,曾在此居住

它曾是皇城内廷的二十四衙门之一

是重要的办公场所

清朝时期储存冰块的皇室冰窖

也坐落于此

它就是——恭俭胡同

一个“胡同如其名”的地方

↓↓↓

今天,团小西就带您

走进恭俭胡同

0 1

从“内宫监胡同”到“恭俭胡同”

恭俭胡同位于西城区东部,于1965年年建成。北起地安门西大街,南至景山后街,全长约600多米,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大胡同,其间从北口开始路西,依次排列着东西走向的一巷、二巷、三巷,直至五巷。

从排列的格局就不难看出,这条始于明代的胡同,从建设规划雏形上就是排房,也就是中国传统“宿舍”的格局。这恐怕还是明“内官监”所留下的遗迹

▲刘鹏国画作品中的恭俭胡同

当年,恭俭胡同也是二十四衙门办公地之一,且地处内城。

据《明宫史》《明史·职官志》记载,内宫监是明内廷二十四衙门之一,职掌木、石、瓦、土、搭材、东行、西行、油漆、婚礼、火药十作,以及米盐库、营造库、皇坛库,凡国家营造官室陵墓并铜锡妆奁器皿暨冰窑诸事。入清后废弃,但作为地名流传下来,称内宫监胡同。

这里曾是明朝官员们的办公场所,当时并不允许平民百姓在此居住。对此,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张清常在《北京街巷名称史话》中写道:

“原北京内城的明朝皇城,当时是不容许百姓进入的,更谈不上居住了。在今天的一些重要街道,例如南北池子,南北长街,景山东西前后街,景山东胡同,文津街等全没有百姓居住。明朝时皇城里除了紫禁城即今天的故宫博物院西苑太液池即今天的中、南、北海之外,其余地方就是内官署。宦官十二监,四司,八局,即所谓的二十四衙门。还有各种库、房、厂、场、灵台安乐堂等,把皇城都填满了。”

清朝灭亡以后,这里陆续开始有百姓居住。由于居住在此的人们觉得“内宫监”这个名字有些不雅。于是人们就把“内宫监”三个字中的“内”去掉,又将“宫监”谐音为“恭俭”,取《论语》中的“温、良、恭、俭、让”中的“恭俭”二字,将此处更名为现在的恭俭胡同。

02

众多名人曾在此留下足迹

恭俭胡同坐落在北海公园后门与地安门之间,出胡同的南口就是景山公园,再向南就是故宫,它属于旧皇城。因此,出了胡同北口的一条大街,旧时被叫作皇城根,也就是现在的平安大道。因为地理位置优越,这里也曾留下过许多名人的足迹。

航海家郑和

有文字记载,郑和就曾在恭俭胡同“上班”。郑和是我国著名的航海家,曾经七下西洋,由于航海人员庞大,每次海上航行需要几百天的时间,所以航海船队中不仅要在船只上种菜,还要养猪,种粮食,可见郑和七下西洋,并非易事,最远到达了非洲东海岸。

《明史·职官志》记载,由阉人掌管的皇家内府共有十二监、四司、八局,其长官称“内官监太监”,是正四品官衔。

当年皇家工程局长官郑和就在内宫监署上班,主管内宫监的日常事宜。每天上下班都要出入于恭俭胡同。

爱新觉罗·毓逖

另外,据史料记载,恭俭胡同8号当年院落主人曾是光绪皇帝禁卫军统领爱新觉罗·毓逖,其长孙爱新觉罗·启骧,是当今我国著名的书法家,雍正皇帝第九代孙。

毓逖在光绪三十二年(1906)进入陆军贵胄学堂学习,成为第一期学员。毕业后,赏三等侍卫,后升任护军统领。“北京政变”溥仪被逼出宫,随后去天津又到长春。虽然生活无着落,但毓逖拒绝了满洲国皇帝的邀请,毅然留在京城。

为养活一大家子人,毓逖便想起先祖弘昼喜好丧仪。1927年,毓逖在地安门外买了几间铺面房,开了家“信成杠房”。毓逖坐镇,少经理恒业是毓逖的儿子。可以想见,皇室护军统领,袭过“奉恩将军”爵位,在“贵胄学堂”受过良好教育的毓逖,为生存开杠房,整天与“葬礼”打交道,也是万般无奈之举。

▲1962年的恭俭胡同南口的火神庙及西板桥

在上世纪30年代,信成杠房在北平声誉极佳,可遵照满、汉两族风俗承办丧事。北平的达官新贵、满清遗老多由信成杠房承办丧事。诸如,摄政王载沣(溥仪之父)、国民政府检察院高友唐、沁王府王爷及福晋、奉系军阀富双英、“祥贵人”谭玉玲等的葬礼均由信成杠房承办。

1933年,毓逖带领杠房为李大钊下葬万安公墓的义举,为世人乐道。有人说,毓逖读过书,对人生有独到体味。所以,自食其力,并非偶然。

新中国成立后,毓逖晚年生活十分安逸。虽说大宅院已七零八落,但毓逖老人待人热情、博学通达,大家都尊称他“毓四爷”。

毓逖喜欢书画,当年的书画大师齐白石、溥心畲、溥雪斋等社会名流,经常出入这院子。

作家叶君健

1953年,作家叶君健与夫人袁茵省吃俭用终于以三百匹的五幅布价格买下了恭俭胡同3号院。叶老曾回忆说:“刚搬进那胡同时,虽古色古香,却很寒碜……”据说,此前房主是清朝宫内掌管煤炭的官员,民国后逐渐破败,便将院子分割出售。

▲叶君健和夫人在恭俭家中

叶老买下这小院后,用了几年,更换门窗、地板,在院子里种上枣树梨树柿子树,小院从此旧貌换新颜,成为世界了解中国作家的一扇窗,经常有国外作家前来拜访。在中国只有叶君健、林语堂两位作家刻意用英文创作。所以叶老不仅是声名远播的作家,还肩负着传播中国文化,宣传、介绍中国人民美好生活的特殊使命,叶老的家被誉为“外交小院”。

03

历史与人文景观的交融

恭俭胡同的历史传说很多,据胡同里的老街坊们说,这一带还是旗人聚集地,相传是宫中太监的居所。不过,几经变迁,当年的历史遗迹早已化为乌有。

在恭俭胡同中有一系列景点可看,比如海北夹道、恭俭冰窖、油漆作、大石作、带官印的城砖、赵传拍MTV的地方、赵薇拍电视剧翻过的墙等......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在恭俭胡同西边,与之相邻的是北海北夹道,是一条位于北海东墙下的窄巷,古朴、神秘。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胡同周边至今留有“油漆作”、“大石作”等胡同,昔日皆为内官监下属的作坊。内官监负责建筑宫殿、营造皇陵,职能类似于皇家工程局。

▲图片来源:微博

恭俭冰窖以前是皇家的专属冰窖,在古时,这冰窖只有皇室才能专有,连一般的皇亲国戚都是无法拥有的,至于老百姓那更是一种奢望了。而当年这样的冰窖京城共设了四处共有十八座,现如今只有恭俭冰窖和雪池冰窖两座留存了下来。当年,每到冬天,工人就要到邻近的北海海中凿取冰块儿,然后运到这里储藏起来,到了夏天再拿出供皇宫消暑降温。

▲图片来源:微博

整个冰窖为半地下拱形结构建筑,地上四米,地下三米,大厅是冰窖的外室,冰窖内室要经过一个小门,走下数阶楼梯方能到达,类似于我们今天的地下室。内室分为两个厅,一个被改造成用餐的,一个被用来存放物品。在墙壁上悬挂着一些店家自制的文字说明,详细记录这座皇家冰窖的历史和来历,向来此用餐、参观的人诉说着它曾经的不平凡。

现如今,这里已经被改造为了一家餐厅,在炎热的夏季在冰窖里用餐,一定别有一番风味,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抽空进去体验一下。

END

素材来源:百度图片、新浪微博、作家文摘、首都之窗等

编辑:Frank

点在看好不好,喵~

Hash:5148a066e92ba173d260aca59fe107476be64447

声明:此文由 青春西城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