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学宫,竟然遗存宋代国宝级书法精品,如今居闹市角落无人问津

河南汝州,有一座文庙,俗称汝州学宫。内藏号称国内四大名帖之一的汝帖,堪称书法界的国宝级精品。据说,目前国内保存的囊括宋代以前书法精品的原石只此一处。

对于我这个喜爱书法的爱好者而言,能亲眼目睹汝帖的真容,那可真叫做“三生有幸”。为此,前几年我曾经专程驱车区汝州学宫,然而当日正值周末,学宫未开门,只得抱憾而归。

近日趁周末赴汝州大峪赏红叶,归途中抱着侥幸心理又到汝州学宫门前窥探,幸运,虽然还是周末,虽然疫情还未彻底结束,今天,汝州学宫开门了。

汝州学宫又称黉学,是古时童生、秀才们学习、聚会的地方。

汝州学宫坐北面南,地势北高南低。总面积20870平方米。建筑格局为常规的中轴线对称格局,分成三进大院,沿中轴线排列有文明坊、大成殿、启圣宫、名宦、乡贤等主要大殿及廊房50余间。据有关专家考证,现存建筑可能为明代中、晚期所建。除大成殿外,包括文明坊在内的其它建筑多数已用作汝瓷展览。

进到汝州学宫院内,树木丛生,环境幽静,让人自然地轻声漫步。

院内不少文物都被玻璃罩精心保护起来,让人不得不对罩内的文物心生敬仰。

这些明清时期留存下来的古建筑显然已经后人修缮,但从这古建筑的雕梁画栋中也能看出古人的建筑艺术之精湛。

在汝州学宫,首先看到的大殿名为文明坊,令人意外的是,我首先看到的是“中原军政大学旧址”的牌子。

原来,1948年6月,为适应军队建设和政权建设的需要,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决定将豫陕鄂军政大学改称中原军政大学,专门为地方和军队培养军政人才。时任中原军区司令员的刘伯承任中原军政大学校长兼政委。校址就设在当时的临汝县城汝阳中学院内(今汝州市文庙内)。

据说,当年除了刘伯承司令外,一些著名的将领都在这所大学讲过课,比如陈毅将军就在大成殿讲过课。

第二进院的正中,就是汝州学宫的核心建筑——大成殿。成殿位于文明坊之后,系单檐庑殿式建筑,面阔5间,进深2间,缘瓦兽吻,正檐斗拱。殿内设楹柱4根,正间正中脊檩有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重修字样。

大成殿是该学宫内最大,同时也是最为考究的建筑。殿内正中依例供奉着孔子圣像,两侧则排列着孔门诸贤的塑像。殿门上曾悬挂过清朝历代皇帝书写的匾额,康熙二十三年(1634年)颁“万世师表”,雍正三年(1725年)颁“生民未有”,乾隆三年(1738年)颁“与天地参”,嘉庆四年(1799年)颁“圣集大成”,道光元年(1821年)颁“圣协时中”。五代皇帝都为此殿书写匾额,国内应该不多见吧?

殿前的古碑已经被玻璃保护起来,恕我才疏学浅,碑上内容的确看得不怎么清楚。

最后的院子最为僻静,远看似乎还未启用,我就迫不及待地去看汝帖了。

汝帖保存在西厢房中,汝帖实际上就是自宋代遗留下来的碑帖,与《淳化阁帖》、《泉州帖》、《绛州帖》并称为“四大名帖”,是由宋大观三年年间的汝州郡守王采主持刻制。该帖集《淳化阁帖》、《绛州帖》及“三代而下迄于五季字书百家”精华,帖中金文、篆、隶、楷、行、草诸体兼备,是我国古代碑帖之珍品。

汝帖展室中现存20块石刻碑帖,同时与碑帖拓片相对照,让欣赏的人能一一对应。汝帖拓片如今已经非常珍贵,曾经在河南电视台鉴宝节目中爆出80万的天价。

这是部分汝帖的细节部分。看着近千年前古人的书法造诣就已经达到如此挥洒自如的境地,心中只有羡慕和崇敬了。

据说,汝帖在宋代最初刻成时,共12块汝帖碑,汇帖12卷,每卷首均刊目录,卷末刻帖的数目,共77家又23种。

明末战乱,保存汝帖的望嵩楼楼焚碑残,汝帖碑刻一度被丢弃在马厩中。清顺治七年(1650年),巡道范承祖重新修整一新,并加跋2刻,总共14块碑刻,并保存于衙门中。

到了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州守白明义因当时所存碑文已经模糊不清,便从洛阳购得《汝帖》宋代原拓一部重新找能工巧匠刻制于石,白明义又加上序、跋和目录,并加盖汝州官印为记,自此碑刻变成了20块。

1947年临汝解放,州衙被毁,汝帖碑帖自此流落民间。解放后经文化部门多方寻找,到1983年总共找到18块,缺少的2块实在是找不到了。最终只好从又从开封博物馆复制了两块,遗憾的是复制的并不是原拓。

据传,汝州文化局有一个大胆设想——续帖。准备筛选宋代以来近千年杰出书法家的代表作品,再刻制80块碑帖,使《汝帖》总数达到100块。院内西廊下陈列着的书法作品石刻,貌似是在续写汝帖了。

流连在汝帖展室,看着这些屡经战火的碑帖,不禁思绪万千。哲学家们说的对,这个世界上,人类满足了基本物质需求之后,精神需求就成为急需,艺术应该就是这精神需求中的精品了。

学宫中的其他厢房,陈列的就是名满天下的艺术精品——汝瓷

俗话说,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全世界只有67件古代汝窑精品,台北故宫有21件。国内有的只是个位数。

在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中,汝窑器不但代表着中国瓷器制作水平的最高峰,而且汝瓷也因其极为稀少的存世量更添神秘感。

天青釉是汝窑的代表,它创烧在五代播州窑,发展高峰则在北宋汝窑。五代时期,后周柴世宗赋诗“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说的正是这种模拟天空蓝的天青釉色,天青釉台人以理性、高雅、含蓄、自然的感觉,成为历代文人追求的艺术品。

物以稀为贵,没想到在一个小小学宫里,竟然留存了世间罕见的两种宝贝。看到这里,我不由得不环顾了四周。

此刻,汝州学宫院内,仅仅有我和我妻,二人而已。

Hash:7bf071c85e1ec4c780344074bfa0057663577ac9

声明:此文由 闲悠记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