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文物故事 |由一件书法作品说说刘氏进士父子

刘大瑄书陆机《文赋》部分。

广安市域内文博机构旧藏有一件行楷斗方,为国家三级文物,作者是清代广安县人刘大瑄。该作纵长45厘米,横长60厘米,全文行楷书写,下笔有神,整幅作品娟媚整洁、清新隽永。正文内容为魏晋时期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陆机的《文赋》中间部分:“体有万殊,物无一量,纷纭挥霍,形难为状。辞程才以效伎,意司契而为匠……极无两致,尽不可益,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正文后落款为“录陆士衡文赋,董香光书,鹤邱刘大瑄”。士衡正是陆机的字,文末表明了书写内容为陆机的《文赋》。而董香光即为明代的书画家、政治家董其昌,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这说明斗方的正文部分董其昌曾经书写,作者刘大瑄只是模仿董其昌的字书写了陆机的《文赋》。陆机的《文赋》是中国最早系统地讨论文学创作问题的论著,全文以赋的形式写成,生动地描绘和分析了创作时的心路历程,表达了他的美育思想。刘大瑄摘录此篇章,或许也是想表达在文章创作上与陆机达到的共鸣,有类似的心路历程。整幅斗方起首钤朱文印“白云为侣”,表现了作者闲云野鹤、宁静淡泊的心志,文末钤朱文印“鹤邱”,为作者的字号。文末另有一朱文印暂未识别出来。

作者刘大瑄,生于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卒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字鹤邱,广安县人。嘉庆庚申科(1800年)举人,嘉庆壬戌科(1802年)进士,从而由进士任浙江上虞县知县,直至卒于任官期间。刘大瑄尚未进入仕途的时候,为人宅心忠厚,处世和平,掌管渠江书院,循循善诱,培养了一代代人才,其培养者曾考取了乡试的第一名和第二名,成绩佼佼者诸多。渠江书院在原广安府衙治东十里,毗邻甘棠书院,即今广安区厚街附近,由清康熙年间广安知州邵仲礼主持修建,后历代知州不断修建改建,光绪三十年(1904年)改为高等小学堂,三十三年(1907年)改成县里中学堂,现为广安中学。

刘大瑄为官清廉,家无余产,整个家族也因廉洁历官三世。刘大瑄死后归葬于县城治北六十里的鼇峰寨东北,即今华蓥山下,晚清名臣李宗昉亲自为其撰写墓志铭。李宗昉,字芝龄,江苏人,先后出任礼部、工部、户部、吏部、兵部和都察院,后官至内阁学士。李宗昉学识渊博,办事勤慎,为人正直,为官尽职办实事,而不沽名钓誉,从不吝惜钱财,对于门生弟子倾囊相助,培养的人才不计其数。这说明李宗昉和刘大瑄有相同的道德情操和高尚的品德,才能使得李宗昉为其书写墓志铭。刘大瑄本人学识渊博,笔耕不辍,在广安境内时,为诸多文物古迹书写碑记,诸如《新修安居城碑序》《募修板桥小引》《康济井记》《学田碑记》《凤凰山桐林寺碑记》《忠义祠碑记》《常德会馆买田碑记》等等,此外还书写了《郑母刘恭人墓志铭》《奉佛辩》《立春和钱衡香刺史凤凰山原韵》等。

刘大瑄育有二子,长子学厚,次子学深,尤以学厚为世人所晓。刘学厚,字载菴,嘉庆癸酉科(1813年)北围举人,甲戌科(1814年)进士,由此官翰林院编修,任山西道监察御史,累官至福建邵武府知府。刘学厚与其父亲性情相似,生性耿直,为人旷达,居官清廉,为此被上级官员多次刁难,但仍旧能够保持本心。其父亲刘大瑄过世后,为守孝道、丁父忧,回到广安,重新修订州志,嘉庆版本的《广安州志》便是学厚所撰,并流传至今,为研究广安的历史文化有着突出的作用和贡献。不仅如此,刘学厚一生所著文章数量丰富,并能工俪语,下笔千言。同其父亲一样,为文物古迹撰写碑记,为名人撰写墓志铭,诸如广安启圣祠前建乐楼,有刘太史学厚的改建碑记,为荣禄大夫太子太保浙江提督紫松余公撰写的墓志铭等,另著有《云鹄老人诗二卷》《骈体文集四卷》等。刘学厚死后仍然葬于家族墓地,即为治北六十里的鼇山寨下,其神道碑在治北瞿司庙侧。现广安区石笋镇斜石村保存有刘家祠堂,是刘大瑄、刘学厚父子的家族祠堂,由前厅、正厅、左右厢房构成四合院布局。该建筑规模宏大敞亮、雕刻精美,地方特色浓郁,对于研究川东地区的传统宗祠建筑提供了重要的实例依据,也为研究刘氏父子提供了历史资料。

刘氏父子生前为官清廉,品德高尚,著述颇丰,死后共同守护广安的美丽河山。像刘大瑄、刘学厚父子这般均为举人、进士,并在文学造诣、诗词歌赋上均有较高成就,且官居要职的在广安历史上不多见,为广安历史文化添加了浓墨重笔的一彩。

Hash:a71d87df3464d0aa1ca6e3c3cb31ef7af4704f38

声明:此文由 川东周末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